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婚恋价值观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揭示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变化。构建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社会化引导机制,使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向着正确方向发展.这是现有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对以往大学生婚恋价值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以期为大学生价值观的社会化引导策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阐述我国婚恋观从古到今的发展过程,剖析了婚恋观发生转变的成因,针对当代90后大学生呈现的婚恋价值观现状,对我国目前大学生婚恋教育与美国教育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我国"90后"大学生婚恋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情爱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女大学生由于受到西方情爱道德文化的影响,婚恋观念越来越开放,婚恋行为越来越背离主流的婚恋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道德责任逐渐弱化,功利性越来越强.文章通过对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要采取相应的德育措施,对其进行“性”道德教育,社会性别教育,爱情观、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4.
电视相亲节目的兴起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需要,但在实现服务、娱乐功能的同时,也传播了拜金主义等不健康的婚恋价值观,有必要加强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这就需要规范电视文化,弘扬主流婚恋观,强化责任意识,凸显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解读也日益个性化,对抗式解读逐步显露出来。目前我国新闻传播中的对抗式解读现象是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各种不满情绪向媒体的蔓延和转移,是价值观多元化的必然结果,而传媒体制改革与新闻业务改革相对滞后又助长了对抗式解读,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网络又助推了对抗式解读。  相似文献   

6.
《学周刊C版》2017,(12):19-20
新闻工作者在整个新闻传播系统中具有核心要素,在舆论引导、文化传承、信息传播以及道德宣扬等多方面存在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新闻传播重要的转型期,坚守新闻从业的核心价值观,服务社会、服务公众,促进社会公平公正,需要新闻工作者加强自我道德建设与提升个人素质修养。  相似文献   

7.
婚恋价值观是青年个体价值观在婚姻、恋爱问题上的体现,是青年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的择偶、恋爱、婚姻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爆反映了相亲过程的娱乐化,体现了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的变化和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当代青年婚恋价值观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探寻帮助青年树立积极健康的婚恋价值观成为当代青年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广播新闻等媒体肩负着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建立及正确的舆论引导等功用,这就要求广播新闻媒体等要立足于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及紧迫感,正确地把握广播新闻在进行舆论引导过程中的主动权,科学地发挥广播新闻对社会价值观所具有的引领作用,从而真正地将广播新闻等媒体传播渠道变成政府与人民、人民与人民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交流的渠道,并确保信息沟通交流过程中的畅通性,以期广播新闻对社会价值观的科学引领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他者”视域下的新闻事件,并由新闻主体之间的主体问性问题探讨新闻传播过程当中,对于多元价值观的贯彻建基于保存新闻价值的原则,而应当理性的成为第一准则,对于新闻事件中各个主体价值的认同,伴随着社会信息的扁平化程度发展得以逐渐扩散并实现,并依托于多元主体认同的价值观,从而渐次形成新型的新闻伦理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自隋初迄清末,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期间,该制度在完善自身的同时,对社会文化、思想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明话本小说“二拍”中多篇婚恋故事即以科举为背景,向我们形象的展示了其对于婚恋文化的影响。科举制明显作用于社会婚恋习俗,并将传统婚恋观念导入其控制之下,使与科举关系密切的女性皆以“科拳成败”为标准,形成普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以高职高专女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交换理论、选择理论、偏好理论和理性人假设,对这一特殊的女大学生群体的婚恋取向进行研究,用以说明主体婚恋价值取向与其所属阶层、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以及社会伦理导向对主体婚恋价值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婚姻缔结不仅是一种社会民俗事象,具有文化人类学的意义,更是一种实现社会资源流动的通道,具有实用的价值。借助于婚姻缔结的媒介,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社会资源实现了流动与互换,有利于社会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其中,知识、信息、资讯、经验等作为一类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资源,也能够借助于婚姻缔结的搭载而实现共享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禁婚亲的立法价值取向应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间寻求到最佳的平衡点。禁婚亲主体范围在遵循该立法取向上应适当放宽限制.在符合特定条件下赋予拟制的旁系血亲间、表兄妹间及直系姻亲问结婚自主权。对违反禁婚亲的法律后果.应在无效婚姻制度中补充相应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
即使在封建社会早期,由于礼教的钳制,男女青年渴望爱情自由,憧憬婚姻幸福的美好愿望也难以实现。正是封建礼教对青年人心灵的桎梏与戕害,使他们内心深处充满了激烈的矛盾与沉痛;而严酷的社会现实又给无数青年在恋爱婚姻问题上造成人为悲剧。《将仲子》这首诗除了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外,遂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出于伦理学和优生学的考虑,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已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但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的冲击下,婚姻法禁止中表亲结婚的规定,其逻辑前提已经受到了挑战,理论依据有所动摇。以婚姻自由为价值出发点,基于婚姻应该体现出契约的精神,在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负担的基础上,照顾到平等的每一利益主体,应充分尊重婚姻当事人的自我选择权利。  相似文献   

16.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和《廊桥遗梦》这两部作品都是围绕"婚外恋"这一情节展开的,反映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爱情观和价值观.本文通过分析两部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文中女主人公的命运选择,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试图透视她们不同命运选择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婚姻是作为男女两性精神生活、性生活、物质生活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共同体而存在的,夫妻之间的感情作为夫妻精神生活的内容之一,虽然能在一定层面和程度上反映夫妻关系的面貌,但并不等于也不能代替构成婚姻实体的所有方面乃至夫妻关系整体。如以婚姻关系破裂代替感情破裂作为法定离婚条件则具有更科学、更全面的包客性。仅以感情破裂为离婚标准不仅存在极端的个人主义取向,而且势必导致社会公德的价值取向失衡。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有大量婚恋题材的诗篇,其风格简明而朴素。那时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生动地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婚恋生活和情感世界,并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揭示了社会现实和婚姻现象的某些本质。研读《诗经》婚恋诗,可以获知中国古代早期的婚姻观念、礼俗和婚恋生活习俗,更有助于认识《诗经》的艺术原貌、艺术精神及其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中国农村血缘与姻缘博弈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姻缘关系正在不断融入原先由血缘关系所支配的传统农村“差序格局”体系,对血缘关系构成了挑战。血缘认同下降、姻缘认同上升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人们价值理性的不断弱化、工具理性的不断加强,具体原因是家庭内部关系、社会继替关系的变迁,婚姻圈的缩小,择偶标准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20.
中越边境跨国婚姻对云南边疆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速发展的中越跨国婚姻,对云南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学术问题。笔者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寻求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并对这种复杂的婚姻状态进行文化思考,将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和现实社会问题乃至行政措施结合起来,以期得出合理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