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教育的高效。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仍然需要对一些问题作出回答:生活世界中的道德是应如何生活还是事实上如何生活;基本的道德认识是把道德看成是道德德性还是权利;“做人”的道德规范是否完善。在现代性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切基本道德规范的教育;关切道德规范背后的道德权利教育;关切“做人”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这些问题不解决,学校道德教育即便回归生活世界也无法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并不是回归日常生活或者个体生活,更不是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对立.从哲学视角正确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有助于引导我们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把握回归的限度,构建积极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课程改革的热门话题.文章探讨了哲学意义的"生活世界"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重新审视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应重建"理性生活",回归"公共生".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即大学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和假期在家的日常生活。当前,学校的道德人格教育还依靠简单而又形式化的说教,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即道德人格教育割裂了教育目标与受教育对象本身所处的环境因素,对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缺乏应有的关注与引导。因此,道德人格教育应从课堂学习向日常生活世界回归。具体来说,包括学校道德人格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与家庭道德人格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教育回归生活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回归生活的教育促使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现实学校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心灵的唤醒;新课程改革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教育向生活回归的启示出发,把生活、教育与课程三者结合在一起,努力促使新课程的实施与深化。  相似文献   

6.
胡晓霞 《教育与职业》2008,(17):120-122
文章对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和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进行了解读,并对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运作进行构想,认为生长起点是生命教育,前提是自由教育,环境氛围是隐性教育,而让学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桥梁应是交往教育。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所蕴含的“学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并不是回归日常生活或者个体生活,更不是将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直接对立。从哲学视角正确理解“生活世界”与“教育世界”的关系,有助于引导我们走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误区,把握回归的限度,构建积极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然而,在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怎样整合课程资源,回归生活世界?这是一个在理论上需要进一步澄清、实践中存有很多模糊的问题。一、关于“回归生活世界”的理性思考前段时间,关于“学校教育回归生活”在一些报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见解纷纭。概括起来大致为三条:一是“学校教育回归生活已是大势所趋”,因为“学校教育唯有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文化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方能走出脱离实际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不应完全生活化”,理由是社会是多元化的,生活更是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生活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教育应该实现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统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逐渐走上了疏离生活的“专业化”道路,科学世界成为了学生的主导世界。因此,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成为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0.
教育回归生活已成为对教育的要求,但当前教育语境中"生活世界"的模糊状态以及教学实践中"生活世界"向"日常生活"的简单归一,使得教育并没有向"生活世界"回归,甚至有进一步脱离的倾向。对"生活世界"基本精神的溯源与反思,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本质意义。同时,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一个艰难而又长期的过程,我们要避免虚假的回归,并应认识到教育在此过程中无法自我拯救,只有认识到这些,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有可能,而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理论畅想。  相似文献   

11.
一、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小学科学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生活世界是科学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了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科学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科学教育的真蹄。  相似文献   

12.
人类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当代哲学变革的主题。回归生活世界,是要把教育世界从对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失落中唤醒,也是基于对自身存在合法性危机的反思,也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和最为根本性的任务。教育研究必须究问诸如教育回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教育脱离生活世界带来了什么后果,教育和生活是否等同等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的生活世界中的,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了学校经验的重要内容,生活世界也是教育意义得以建构的场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在教育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问题的再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现代教育最为显著的特征和最为根本性的任务。教育研究必须究问诸如教育如何脱离生活世界、教育脱离生活世界带来了什么后果、教育如何回归生活世界等根本性问题。为此教育研究必须就教育脱离生活世界的原因究问、精神批判、方略解析等追根溯源。现代教育应该在本体论意义上观照“回归生活世界”的诸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教师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哲学思维转变的主要方向.这一转向在我国教育哲学领域引发了一股反思科学主义、回归生活世界的热潮.关注教师的"生活世界",建立完整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既是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把回归生活世界视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以克服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的现象。但什么是“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仅仅是机械地回到生活细节、生活事件、生活经验甚至整个日常生活中吗?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我们更应该关注什么?本文试图重新审视和反思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个话题,以便正确理解和把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们把回归生活世界视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以克服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的现象。但什么是"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仅仅是机械地回到生活细节、生活事件、生活经验甚至整个日常生活中吗?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我们更应该关注什么?本文试图重新审视和反思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个话题,以便正确理解和把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20.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自提出以来,引起了教育界学者的激烈争论。本文在厘清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对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进行理性思考,认为应废除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这一含糊不清的口号。要想切实解决我国现存的教育问题,不能简单依赖于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实现教育的建构性,建构出一个基于教育生活的独特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