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坤虎,我又有三篇文章发表了!其中一篇还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今天中午,亚西老师欣喜地对我说,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作为我的同事,我多年的挚友,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2.
在《山东教育》今年1、2月合刊上我读到了常丽华老师的一篇文章,名为《一本让你静静流泪的书》.写的是她引领学生读《一百条裙子》的经历和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原始学历只有初中毕业的我,十几年前从民办教师起步,由一名普通小学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中学教管人员,并时有文章发表在《中国教育报》、《湖北教育》、《语文教学通讯》等报刊杂志,如果说这些年我在教育教学道路上取得的进步可以称之为“成长”的话,那么,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得益的莫过于自觉并坚持不懈地“读书”和“教研”。  相似文献   

4.
日前从《中国教育报》上读了这样一篇有趣的文章,大意是:有一家三口到野外游玩,一只飞虫钻进了丈夫的耳朵里,弄得丈夫奇痒无比且钻心的疼,怎么晃地晃不出来。  相似文献   

5.
《新教育(吉林)》2006,(4):63-63
2006年9月19日《中国教育报》发表了李桂强的文章。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特”不起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朱谦祥 《教育艺术》2005,(11):42-43
3月1日,《中国教育报》刊发的湖北省武钢九中李永高老师的《质疑推门听课》一文,在读者中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不少读了该文的老师,都发表了这样那样的看法。3月22日,《中国教育报》又刊发了两位校长的文章:《“推门听课”何错之有?》与《还是敲门听课好》,以回应李永高老师的文章。读了这三篇文章,我也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论语文教育改革的哲学盲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对语文界猛烈的攻击遭到了人们强烈的批判,吴平安、蓝瑞平、陈祥书等先生均先后在《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过这样的署名文章。他们的文章是幼稚的,像受了委屈的小孩子一样,只是艾怨。尽管许多中学语文老师认为这些文章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8.
周自强 《留学生》2012,(8):29-29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刊登一篇戴维·韦塞尔(David Wessel)和斯蒂芬尼·班克罗(Stephanie Banchero)的署名文章,标题为“学校教育的衰退威胁着美国”(School Education Slowdown Threatens U.S.)。  相似文献   

9.
一口气读完黄丽君老师的文章《优质课,你还将巡演多少场?》(《中国教育报》),笔者不禁拍案叫绝,大呼过瘾。尽管人们对“优质课”的质疑早已有之.但现实却如黄老师文中所言。“当下一些优质课巡演活动仿佛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匪夷所思的背后,笔者此处无力探究,但透过“优质课巡演”之现象,笔者却看到了更令人担忧的东西.在此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相似文献   

10.
昨天下午,一个老师到教研室交材料,应酬几句话之后就问人家:“最近写了点啥?”人家脸一红,不好意思地说:“没写什么,这个学期就在《中国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听说有东西发表,心里一陈高兴。之后又建议人家有空要多进入“教育在线”看看,平时要多写点随笔。见人就劝写点东西已经成了我的一个毛病。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学理论研究的“学科立场”出现“内裂”与“外解”双重危机的时候,教育实践者的教育教学等行为也渐渐出现了偏离“教育立场”的危机,这样的危机如果不引起各方的重视会对我们教师专业化、教育质量、学生本体的发展等各方面都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唤醒教育实践者的“教育立场”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雷,1956年生于山西。先后在天津、四川上小学、初中和高中。1983年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北大附中任语文教师。后调北京电影学院工作,其间参与林兆华、孟京辉等的先锋实验戏剧活动,还策划实施了大型商业演唱会、影视创作和制作。1999年参加共青团北京市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带队到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扶贫支教。2001年至2002年在当地创办雷佳实验学校。2004年被包钢一中聘为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3.
行动研究:教育实践者创新的基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教育实践者成为研究者,才会有教育创新的真正实现;而行动研究是教育实践者成为研究者,从而实现教育创新的基本途径.文章对行动研究在教育实践创新中的重要意义、目标、与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步骤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以期人们深入了解行动研究,从而真正推动教育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答读者问     
《山东教育》2006,(11):M0003-M0003
问;在《山东教育》上发表文章是否要缴纳版面费? 答:在《山东教育》上发表文章不但不收任何费用。而且文章发表后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放稿费并奉送样刊。  相似文献   

15.
4月9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有一篇文章《农村学校好教师都被选调进了城》,提到每年七八月份,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县(区),都要选调农村中小学教师进城。作者认为,这样的“掐尖”制度加剧了社会不公,“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日子在《读者》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是北大的一位校长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的一篇演讲稿,其中有句话真是让我思绪万千,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7.
最近拜读了《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教师是如何被“发现”的》一文。颇受感染和教益,触动了我在做管理工作上长期冰封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手拿装着写给《河南教育》稿件的沉甸甸的信封,几次重复着踏向邮局门前的台阶.当我把信封投进邮箱的一瞬间,仿佛也把一颗满怀希望的心放飞给蓝天邮路——这就是我第一次向《河南教育》投稿时那个"勇敢的羞涩"的特写镜头.终于,在2003年《河南教育》第一期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天津教育》2009,(9):52-52
推荐原因:博主是一位多年从事高三教学工作的教师。正是基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博主对教育制度、对学生和家长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他反思社会的“唯分是举”倾向,他“勒令”放弃就读专科学校、外出打工的学生回校上学,其言辞之恳切、态度之真诚足以让人对为人师者心生敬佩。  相似文献   

20.
近日,偶然读到《我们学不了“名师”》一文(《山东教育》2007年3月),心情颇为沉重。文章作者说:“我和周围的老师总是热切地盼望这些名师们能带给我们一些普普通通的课,让我们一看就明白,一学就管用,越‘简单’越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