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懂。这不仅成了一些病人甘于忍。苦”服药的精神支柱,而且不少人把它推而广之,成为—种生活哲理。尤其是将它类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要教育好学生,使用的“药”以“苦”为良,似乎“药”越“苦”,“药效”就越大。然而,反过来想一想,良药为什么一定要让它苦口呢?把驱除蛔虫的药做成宝塔糖,不是孩子们就欣然接受了?将苦涩的药粉外加上糖衣或制成胶囊,不是既能免除患者的痛苦,又能达到治病的效果吗?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现代中学生的视野开阔、知识面广。各种信息随不同渠道涌入.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猛发展时期,如何教好学生。是摆在每一个班主任面前的课题。几年来,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要着跟“新”、注重“激”、立足“导”。  相似文献   

3.
"教育惩罚"包含了教师望生成材的良苦用心。如果这苦心不能为学生体察、接受,就可能致使少数学生产生误解、抵触甚至怨恨等消极情  相似文献   

4.
为了教育好学生,我们常常是摆出长者的尊严、使出师者的权力,直接告诉学生,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如,不许上网吧,不许课间吵闹,可到头来,学生依旧在走廊或大厅内吵闹,依旧有我行我素,夜不归宿泡网吧的。  相似文献   

5.
侯勇 《云南教育》2009,(13):36-36
搞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减负”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要真正落实“减负”,就得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如何消除妨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教育惩罚”包含了教师望生成材的良苦用心,如果这苦心不能为学生体察、接受,就可能致使少数学生产生误解、抵触甚至怨恨等消极情绪。但是.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又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只要教师适当地讲究一些惩罚策略,裹一些“糖衣”,让学生理解、接受并感激教育惩罚的目的还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批评与鼓励一样,都是对学生的一种理性关怀,但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期望被表扬、奖励,对于批评都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所以,不妨给批评的“苦药”裹上一层“糖衣”。  相似文献   

8.
王军胜 《教师》2010,(32):9-10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要变坏。”我们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但是严格要求是有分寸的,恰如其分的“严”,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赖敏 《中学文科》2007,(10):153-153
很多人一看这标题不免就想了,教育不培养好学生,难道还培养坏学生不成。因此笔者想就近几年短暂的教学经验来谈谈笔者对这个“好学生”的看法。笔者认为现今的教育不应该再培养“好学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好”学生出问题了!这是近年来才引起注意的热门话题。其实,这不是个新鲜问题,只是以前在分数和考试的指挥棒下,这个问题不那么被重视而已。近几年的新闻报道使这类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大学三好学生居然赌博嫖娼,湖南的一名少年大学生生活不能够自理,上海的一个学校的高考状元要杀父母……  相似文献   

11.
批评是班级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大多是苦味的,被批评的学生往往产生抵触情绪和强烈的不满,从而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而聪明的制药商在难以下咽的药丸外面,包上一层糖衣制成甜口良药,使病人不再惧怕服药。如果班主任给苦味的批评裹上一层“糖衣”,效果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12.
13.
学是用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去解答相关的问题;用是学的提高,学生在用的过程中,能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起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乔蔚 《班主任之友》2004,(12):43-43
岁月流逝,虽然改变了我的青春容颜,但永远不能改变我永恒的童心、顽皮的童语、融融的童趣。你瞧,孩子们中间的我,不也成了“大孩子”吗? 赶跑“瞌睡虫” 下午第一节上语文课时,我正讲得起劲,看到几个孩子上下眼皮在不住地打架,头像鸡啄米似地点个不停,不用说,这几个捣蛋鬼中午肯定没有午休,那个瞌睡劲真叫我可气又可怜。嘿,得想办法让他们提起精神来。我停下讲课,突然惊叫起来:“同学们,我刚才发现几只瞌睡虫飞进来了,看一看,它飞到了谁的眼睛上了?”小家伙们信以为真,互相仔细地瞅了起来,这样一闹,那几个“瞌睡虫”的睡意消了一半。我又接…  相似文献   

15.
做好班主任工作,关键在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只要我们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对学生悉心教育,坚持做到工作中以“勤”字当头,这样就会耳聪目明,工作中才会有条不紊,层层展开,步步落实。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里,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时候"好"学生比"坏"学生更难处理。针对这种现象,作者在班主任工作中总结了自己管理有缺陷的好学生的管理机制。首先是找准学生的缺点,对症下药,其次是打开心结,放飞心灵,再次是实时浇水掐叶,让孩子放慢前行速度。一切方法都是为了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人们常常不自觉地对教育进行"好"与"坏"的价值判断,并不断地追求"好"教育。然而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缺陷教育的对立面就是"好"教育;把一切好的知识传授给一切人就是"好"教育;贵即是"好"。通过阐述什么是"好"教育,分析"好"教育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使人们更清晰地形成对"好"教育的正确认识,追求"好"教育,不断趋近于"好"。  相似文献   

18.
杨书凤 《河北教育》2005,(23):39-39
“太极”是我国盛行的一种拳术,他灵活、机变,“静中触动,动中犹静”,“柔之与钢,相摩、相荡”。做为班主任也不妨借鉴“太极”的精髓,来做好学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对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超越与创新。虽然两者在教育基点、教育指导原则,儿童发展观、教育行动研究思想等方面有着一定的理论联系,但在教育本质观、教育领域观、教育方法观等方面存在着实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郭筱琦  张琳 《教书育人》2004,(10):18-18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校园里来了12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美国中学生最高等级奖学金“总统奖学金”的获得,即将升入耶鲁、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流高校就读,在美国他们也都算是“高考状元”了,他们和我们的“高考状元”有何不同?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