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公民文化进入到当代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迄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回顾历史,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么三点启示:社会主义必须重视公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必须科学把握主导政治文化与政治亚文化之间的亲和度.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以加强公民文化建设为基础。本文探讨了公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社会文化的现状,提出了为当前公民文化建设所亟待解决的几个现念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公民利益意识的觉醒、新利益群体的出现、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然而,政治参与制度不够完善,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政治参与的错误认识,也制约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参与制度、政治文化建设,重视政治参与实践教育,不断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走中国化的道路。本文仅从我国公民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及当代公民教育的困境与任务出发浅谈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怎样使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成为摆在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仅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公民政治生活的影响;公民文化的内涵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文化的特点;我国公民文化培育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基础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中小学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政治思想教育在人才成长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因此,学校工作要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课本是教学之本。在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生活在人们心理层面的反映,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具有历史继承性。因此,政治文化的传统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必须消除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汲取它的合理内核,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目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参与机制不健全以及依附型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扩大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加快发展经济,加强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法律化,并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9.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能够为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克尽职守的公民,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而从心理学的个体社会化理论观点来看,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要建构起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方针的、与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相一致的“政治文化”体系,推动全体公民实现政治社会化,使每个公民树立适合社会要求的“政治自我”,以确保国家的稳定、昌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面临的一大课题,是引导和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一条有效途径。有序政治参与的实行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采取渐进式,分区域进行的原则;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积极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培养理性的公民,增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既有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也有公民自身认识不到位所造成的信仰缺失、文化安全意识淡薄;既有国内对传统文化保护不力的问题,也有文化产业发展不足的问题.面对中国文化安全现状,我党提出了建构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毫不放松;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对传统文化保护和建立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的角度来培育公民的文化安全意识;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整顿、调整文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家文化国际竞争力等文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中华法系中非常缺乏对私权的保护,与国外的法制史相比较,中国的匮乏私权保护的中华法系是有自己的历史渊源、社会属性、根本原因以及文化影响的。这篇文章就中华法系的私权保护作出了三个大胆的猜想,即社会契约、儒学影响以及文化因素等。也许对于这些猜想可以引发我们的一些思考,在社会现实中让我们更加关注对私权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繁荣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铁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6):1-4,14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大时空的发展、繁荣,不是高速度的发展,也非大跃进。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与能力、实现民富国强;科普与科学文化是文化发展、繁荣的着力点与重心,科学文化是"文化中国"、中国永续发展的基础与要件;科学文化是优秀文化、先进文化的必备内容,是构筑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要素;文化建设、发展重在智民、惠民、利民与造福于民,要在增加、提升文化内涵和提高文化质量、品位上做文章、做实事。  相似文献   

14.
教育研究既要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又要关注国家需求及其发展,应致力于二者之间的平衡,而不可顾此失彼。同时,中国教育研究应从中国现实及其传统出发,为培养"中国人"服务,而不可从某种抽象观念出发,为培养一般意义上的"人"服务。为此,中国教育研究应走出对"现代性想象"的迷恋,重构"中国式愿景",应强调"文明自觉"而非现今颇为流行的"文化自觉",应重返"古今之争"而不是简单的"中西之争"。  相似文献   

15.
In Saudi Arabia gender segregation is a cultural practice that occurs across all public and private domains. This segregation has shaped the lives of Saudi citizens and is driven socially through cultural and religious discourses and politically through regulation and policy. For Saudi students undertaking their educ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transitioning experience can be challenging. This paper draws on research conducted in Australia that has attempted to explore and understand this transitioning experienc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highlight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nts’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acculturation experience of cross-cultural contact.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audi students’ cultural identity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xperience of being in a mixed-gender environment. Findings also suggest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ent experience and cultural identity. Drawing on in-depth interviews, the paper provides context to help understand the transitioning experience of Saudi students.  相似文献   

16.
"技能创前程"计划是新加坡为适应经济转型而发起的一项全民培训工程。该计划着眼于未来,重视技能对塑造国民职业成功的关键作用。计划覆盖了学生、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公民、企业、培训机构等各类对象,开发出了系统化的培训和奖励计划。政府在计划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中扮演了推动者的角色,使各类培训和奖励计划结构化,相互支持,并注重能力至上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新加坡"技能创前程"计划的成功经验,能够为有效推动我国职业培训终身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西宁市获得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资格。湟中县作为西宁市的直管三县之一,在创建示范区工作中虽然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条件,但财政支撑缺乏、文化设施运作效益低下、文化队伍建设数量与质量偏低、部门与区域缺乏联动等问题仍很突出。提出应坚持政府引导、工作效能为导向,遵从群众文化需求为中心,引进和培优秀文化人才为途径,统筹部门和区域协调为突破,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组织,是提供社会公共信息(文化)的重要机构,公共文化服务关注公民的文化权利,提供公共性、公平性、便利性和多样性文化产品。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应积极探索如何在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文化资源公益性开发,做好图书馆文化资源的公益性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政治发展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以渐进改革为主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成功实践将累积成为推动政治发展的制度经验。在渐进平衡中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Educational aims for societies comprising multiple ethnic, cultural and racial groups should involve three different values—recognizing difference, national cohesion and equality. Recognition of difference acknowledges and respects ethnocultural identities and in educational contexts also encourages mutual engagement across difference. National cohesion involves teaching a sense of civic attachment to a nation and to one’s fellow citizens of different groups and identities. ‘Multiculturalism’ has traditionally been understood to support the first value but not as much the second, a charge made by ‘interculturalism,’ a newer idea in Europe and francophone Canada. But Tariq Modood, this year’s Kohlberg Memorial Lecturer, has argued that national integration has always been a goal of multiculturalism. However, neither multiculturalism nor interculturalism has placed sufficient emphasis on equality as a social and educational ideal. Equality is a complex idea that involves both equal treatment by teachers of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roups, and also relative equal student outcome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