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彦虎是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民起义领袖、中亚地区"东干人"之父.长期以来关于白彦虎的籍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现存的口碑史料、文献资料、地理位置、民俗资料、历史遗迹五个方面可以得出白彦虎的籍贯应该是清代西安府泾阳县瑞安乡鲍方里焦村.  相似文献   

2.
清以来学者以为顾祖禹籍隶无锡,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从现存史料分析,祖禹先世居于常熟,祖禹本人出生地亦在常熟,因而祖禹籍贯应隶于常熟  相似文献   

3.
洪皓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志士、文学家,历史文献对其生平事迹记载颇为详细,但关于其籍贯却自清代以来有不同的说法。文章立足史料,力求对这一问题做出一个合理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革命,在传播化、交流思想、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辞海》等工具书指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毕升是北宋人,业锻工,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051年前后,生平事迹不见经传。只有他的同代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记载他发明活字印刷术这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姜太公的籍贯在山东海曲或河南淇县。本文认为姜姓的古吕国才是姜太公的真正故里,它位于河南省新蔡县。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探讨了吴三桂在辽东地区的籍贯问题。  相似文献   

7.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史书未专门立传,后人仅能从<宋书>、<南史>的<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和<南齐书·倖臣传序>,以及虞炎的<鲍照集序>中找到有关他的籍贯和生平的简单记述.  相似文献   

8.
<史记>、<汉书>载苏武之父苏建为"杜陵人",<新唐书>栽苏建为"武功杜陵"人.从相关资料分析,苏建籍贯应是"杜县"而非"杜陵","杜陵"是"杜县"之讹,"武功杜陵"之说亦不可信.  相似文献   

9.
戚继光的籍贯,在<明史>中没有详细的记载,在明清文献中有着多种不同的表述,现代人看法也不一致.根据大量相关传世文献与新发现的碑刻等史料,戚继光籍贯准确的说法应当是:凤阳定远人,山东登州卫籍,其他各种说法均由此衍生而成.戚继光是明朝祖籍、卫籍双籍并存现象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对荀子籍贯的研究,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荀子山西郇邑人说(包括临汾说、临猗说、绛县说等);二是河南原卫国故地人说;三是河北邯郸人说.根据现有的史料和考察,本文认为荀子的籍贯为赵国都城邯郸是具有较为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毅轩杂志》所载的王景弘史料及其所处的特殊历史年代和历史地位,与其留下的对佛、道及伊斯兰教崇奉的遗迹,考察王景弘的祖籍以及多种宗教信仰集于一身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2.
白先勇小说中的人物有一个重要的精神特征就是精神的漂泊,人物的这种漂泊源于家园感的丧失。从他的前期小说到后期的《纽约客》、《台北人》和长篇小说《孽子》来看,精神漂泊者成为其小说中连绵不绝的形象系列,他们对安放自我灵魂的精神家园的痴情追寻终成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梦。  相似文献   

13.
周景宝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1):18-21,71
元末明初,战乱频仍。京畿地区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到处是一派凋敝不堪景况。洪武初年,明朝廷有组织、大规模地将沿边居民迁徙内地,垦荒屯田,充实京畿一带。靖难之役后,朝廷又迁徙浙江等9个布政司以及南直隶11个府的民众充实上述地区,移民垦荒。土地开垦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带来了劳动力的增加,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而且增加了财政收入,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复苏。李大钊先世于永乐二年迁徙至直隶永平府乐亭县大黑坨村居住。  相似文献   

14.
李白酷爱月亮,月亮伴随他终身。在他的诗歌中,以月亮为题材的诗占相当比重。他不仅视月亮为最美的物象,还视之为最亲近的物象。明月是他心灵的寄托,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生的伴侣。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祖籍襄平曾被定论为东北辽阳。这里根据种种典籍史料推断出其祖籍应为湖北襄阳。其主要理由有:辽阳只在秦汉时被称襄平,而清朝时襄平则指中原襄阳;其祖宋初曹彬迁居河北———客族先民北徙,语言风俗随之流传于迁入地;曹氏宗谱旁注从无辽东房之标记;“辽阳三碑”中有二碑刻有曹振邦之名,非其墓碑,实惟记录塔、庙落成或改修时的参与人员;按文人惯例,曹寅诗文集署名“千山”并非地名;早期《红楼梦》手抄本保留诸多客家风俗。  相似文献   

16.
孟浩然世居襄阳涧南园。该地名今已无遗迹。文章根据孟浩然诗、历代相关人员的诗文、古今地望的变迁、河流水系改道,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实地踏勘和参照地形图,认为涧南园应在今襄阳城南十里之观音阁北麓、南渠之南的二级阶地处为宜。  相似文献   

17.
白先勇小说的语言,总是透着一层淡淡的哀愁。作家屡屡使用含有凄婉、哀怨和衰颓内蕴等冷色调词语,表现了语言风格的冷峻和凄美。小说吸收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手法,善于将审丑纳入审美创造之中;通过一些丑陋的、面目可憎的语言,揭示生活和人性中阴暗灰色的东西,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审美意蕴。丰厚的象征意义,形成了作品内涵的多向度意义,构成了作品的苍凉诗境,从而诠释了生命情感的美好。  相似文献   

18.
论白族白剧音乐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代,洱海地区的人们已使用铜器,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时代和秦汉时期不断加深的民族音乐的发展,以及隋唐时代的衍变,元明时诞生了戏曲音乐形式“吹吹腔”,后又在清代出现“大本曲”说唱曲种。两个曲种在白族地区多年流行传唱。自1954年第一出大本曲剧《施善册入社》在大理上演后,文化部门将“吹吹腔”和“大本曲”合二为一,命名为“白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