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舞蹈隐喻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舞蹈,以人类自身形体动作为媒质的存在方式、呈现方式,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号称"艺术之母"。它在人类创造文化又被文化造就的历程中,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立品格和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门类,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了解、认识民族舞蹈对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的精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舞蹈教育属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它最鲜明的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展示人类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表现人类的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反映人类的精神风貌,最大限度地抒发人类的真情实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舞蹈魅力。不同民族的舞蹈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它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认识作用,能反映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及精神气质,帮助人们认识人类社会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素有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之称,它还生动地展现出了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人文环境、民族文化、民族服饰、历史变迁等种种轨迹,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本文从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入普通高校素质教育课堂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无数优秀的璀璨文化中,舞蹈就是一颗闪亮的明珠.中国的舞蹈形式种类繁多,在众多的形式当中,中国民间舞蹈是最具典型性的一个,它是伴随着人类劳动而来,从混沌状态的原始艺术萌芽发展而来,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生活的反映.而民族舞蹈作为一种反映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个性化、人文化、民族化的综合体现.每个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所促成的民族舞蹈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舞蹈图腾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力量的认识,还反映了人类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思想意识。而将其应用于公共艺术中,不仅为人们营造了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外在环境,也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不容小视的影响,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塑造人文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纳西勒巴舞溶舞蹈、音乐和诗歌于一体,具有神圣性、审美性、整合性的文化特质和深厚的教育意蕴.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形态,勒巴舞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传承、艺术教育、生态保护等方面.勒巴舞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民族教育发展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民族教育须遵循民族文化的特质,以"人"的发展为旨归,秉持"个性"教育的理念,坚持与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有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国家,各个民族都具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舞蹈是其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长廊中的精华所在,这些民族舞蹈充分展示出了我国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等方面,众多民族的民族舞蹈共同构成了我国宏大的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是我国艺术文化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8.
舞蹈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文化。舞蹈艺术具有审美、教育、认识三大功能,舞蹈艺术教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舞蹈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9.
舞蹈是一种文化,舞蹈文化属于人类精神层面的文化,它既是一种人类现象,也是一种民族现象,更是人类区别于自然世界其他动物的文化现象。《舞蹈艺术鉴赏》在高校已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它是普通高校审美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有效途径,上好《舞蹈艺术鉴赏》课,是使舞蹈艺术教育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民族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还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拥有自身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因此在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和传统文化实现融合是当前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高校需要在了解当前民族舞蹈教学和传统文化融合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创新舞蹈教学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文化教学能力等方式来促进民族舞蹈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美术作为艺术的主要分支,是人类社会主要的意识形态之一,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时下的中国社会,当代中国美术中的种种不雅表现与人们的期望值有很大的落差,美术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下降,美术几乎已成为"低俗"、"没文化"的代名词。美术缘何失缺了文化?笔者以为,当代中国美术中的文化失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源自西方腐朽没落文化的中国当代"前卫艺术"和"行为艺术"对艺术的颠覆;权力、头衔和证书取代了艺术质量和文化水准;部分艺术专业杂志和刊物丧失学术操守而文化质量下降;高等美术教育的无节制扩招和基础美术教育的舍本求末。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影响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文化的繁荣。尤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更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的音乐艺术,是构建和谐社会直接而重要的精神动力。通过音乐文化的学科化研究,能使我们广泛地吸收古今中外音乐文化资源,借鉴音乐文化研究的先进方法和成果,探索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新思路和实践模式,梳理音乐与各种文化之关系,完善与创新音乐文化学理论体系,为研究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全新的文化视觉和哲学思辨。对于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诸种关系的和谐,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间美术比较集中地全面地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和人民的生产劳动与精神生活,寄托着劳动人民的情感与理想,载负着世俗故事和儿女情长。它是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结合,是民俗文化的一个构成方面和造型体现;它的历史是民俗文化的历史,也是创造美的历史,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民国武侠小说的民间记忆散见于常规的丈史著作和当下的网络文本中,它们反映了传统文化经由武侠小说对百年来中国人精神的影响。这种记忆至今犹存,说明传统文化的因子还在发挥作用。因此,对于民国武侠小说民间记忆的研究,便不是单纯的史实勾勒,或者为以往的武侠小说研究作史料上的补充,而是着眼于武侠小说记忆对人的精神成长的影响,重新思考武侠小说阅读与人的精神成长之间的关系。有鉴于此,把记忆研究引入民国武侠小说研究领域,首先会引起研究方法的革新(诸如口述史、田野调查等历史社会学方法的引入),其次新方法的使用无疑会拓展武侠小说的阐释空间,深化人们对武侠小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对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的思考——兼谈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科学求真 ,人文求善” ,“科学教人做事 ,人文教人做人”的二分观点值得商榷 ,传统的事实价值二分模式和主客二分模式是其理论渊源。科学作为一种文化 ,不仅求真而且求善求美。对真善美的追求是科学文化的价值内蕴。科学在本质上是人文的 ,这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和而不同”的根基。缺乏完整的科学文化观和科学教育观 ,是科学教育最大的不足。完整的科学教育应当并且能够既教人做事也教人做人。要充分挖掘科学文化蕴含的人文价值来教育人 ,关键在于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6.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地理环境概念。徽州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徽州武艺具有了乡土特色和海纳百川的性格;人文地理环境使得徽州习武之风得以延续,促成了徽州武文化的繁荣。并通过对以武彰显的徽州本土神的尊崇,在强化宗族血缘关系的同时,加强了地缘的联系,促进了徽州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武术服饰文化是介于武术和服饰之间的一种交叉性多元文化.武术服装承栽着一种文化,一种礼仪,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体现一种风采.文章通过史料对闽南传统武术服装的文化内涵进行梳理,探讨其对传统武术和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的指导意义,并指出武术服饰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和生存环境的挑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存环境与健康.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被国人誉为“国粹”“国宝”,利于强身健体、利于自身防卫,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探讨传统武术教学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传统武术的普及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雅明因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最终导致艺术的进步而对大众化持肯定的态度,他的艺术生产理论对研究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认为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艺术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艺术的进步和发展,机械复制理论作为一种艺术生产力将推动艺术的进步。他通过艺术由膜拜价值向展示价值的转变,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大众,转向艺术与大众的结合问题,把大众放在艺术发展的中心地往。他确认对新的艺术形式的欣赏方法——消遣,认为“消遣”的欣赏方法适合于现代艺术。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而民俗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民俗艺术积淀较深的地区很多还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保护民俗艺术都有什么问题?本文以我国福建省北部地区即闽北地区为例,通过对该地区的实地走访调查,将具有该地区代表性的民俗艺术整理归纳展现给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