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对阅读和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复述叙事性的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作方面,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从上面的论述可见,阅读和写作是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对34年级的阅读要求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提升语文阅读水平的有效途径,逐步培养小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写作的灵魂,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与表现。在实际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弃阅读而求写作则"纸上谈兵",弃写作而求阅读则"无的放矢"。只有切实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才能真正落实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真谛,才能让语文教学更有效率。由此可以看出,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整合十分必要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做到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为例,在教学中如何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具有语言艺术,还有丰富内容,也有深刻思想内涵,形式、内容、思想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入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如何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如何理解文章的思路是关键。文言文教学也应体现新课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发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扑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新意地表达"等写作要求。如果孤立地进行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则谈不上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89):79-80
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内容。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阅读,能够为积累奠定基础,而写作则是学生抒发自己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文学作品教学,就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或欣赏文学作品,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从中构建新的意象,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因而,文学作品阅读有其特殊的要求:1、找寻体会涛文之美。2、体认诗文之情。3、品味诗文之语。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般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与写字、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各方面,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不容忽视。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有自己的特点,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几点体会。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新课标在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喜爱阅读、乐于阅读。  相似文献   

9.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学生阅读叙事性作品,必须在了解事件梗概的前提下,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方面的感受。让学生去自己说出这些感受,其阅读必须是高质量的。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与实施的背景下,语文学 科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在加快进行调整与转变,这给学生 的学习体验带来了新的感受,能够促使学生在有趣的学习过程 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将小古文阅 读引入其中,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关注,而且能够增进学 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体会,并将阅读所获取的素材作为自己的 写作资源。因此,本文将对小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 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 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写作是语言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阅读是语言审美体验的探究过程,两者都是学生语文思维发展历程的直观表现。但是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却将两者区别对待,没有去探究发掘其中存在的联系,降低了教学成效。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将写作与阅读结合起来共同开展教学,有助于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一、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重要性阅读和写作的主体和对象是存在一定联系的。阅读是别人的作品我们来赏析,写作则是自己的文章别人来品读,从这点就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与写作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写作的内容取决于对事物的认识和感知,才能写出相应的内容,反之,缺乏甚至没有表达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是写不出好的文章来的。在这里,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内容是否充分应来源于阅读的质量,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则是对通过阅读检验自身的写作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的很好的一枚杠杆。为此,就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实现完美的结合,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分析二者有效结合的对策,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马春燕 《天津教育》2021,(9):149-150
新课改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实现自身的变革。阅读、写作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模块,教师必须注重阅读和写作教学两者的结合,在阅读训练中加强知识的输出训练,从而帮助学生们生成写作智慧。本文结合笔者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案例,对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生成习作智慧这一问题阐述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其他教师借鉴。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一种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手段。我们要广泛的阅览各种有关语文基础的丛书、工具书,甚至是有关写作方面的常识,或者是有关文学方面的常识.各种诗书典籍等。阅读优秀的作品能帮助我们克服个人的局限,感受人生的伟大,触摸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并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和应用能力。这就需要老师有新的课程观、学生观,特别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种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手段。我们要广泛的阅览各种有关语文基础的丛书、工具书,甚至是有关写作方面的常识,或者是有关文学方面的常识.各种诗书典籍等。阅读优秀的作品能帮助我们克服个人的局限,感受人生的伟大,触摸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并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和应用能力。这就需要老师有新的课程观、学生观,特别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目标中提出了对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思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的朗读,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将成为孩子们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交新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的要求提得很全面,很具体。对中学生的作文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写出真实的感情,尽力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就是希望学生在文最中能够写出自己的真情的实感,尽量不要出现空洞的情感口号和虚情假意,导致作品印上个人的印记,有"事"无"情"。我所教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家庭和周围的社会现实对他们的的影响很深。他们对课外书籍的兴趣和阅读和对城里的学生来说比较薄弱,知识面也很较窄,语言也比较贫乏,对写作兴趣不大甚至不爱写,即使写了,也显得干巴巴的,没点真情实感。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在长期语文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98):6-7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系统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离不开作文的写作,语文新课标对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言表达要清晰明了、通顺流畅,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和体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之美,感受生活的无限乐趣……"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不再为写作而犯愁呢?事实证明,采用激趣艺术来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确实起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是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奠定语文学习基础的重要教学,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教学内容是阅读和写作,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互相成就相互制约,在小学教育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育中要特别重视阅读写作的融合教学。对于写作而言,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优秀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方式,对于阅读而言,写作是对阅读效果与阅读能力的检验。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见闻,以此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样,也需要通过写作来将在阅读中的所得所获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阅读与写作进行一体化教学,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对学生进行两种能力的协调培养。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评判其语文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阅读之于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意义,但是白璧微瑕,如果不能很好地指导阅读,学生写作很可能就会陷入模式化的误区。究竟怎样才能让阅读之于小学写作的作用最大化?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感受,笔者简单谈谈自己的个人管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