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人生的灯     
传说著名高僧———一灯大师藏有一盏“人生之灯”,灯内有一颗百年宝珠,晶莹剔透、光彩照人。得此灯者经珠光普照,便可超凡脱俗,超越自我,品性高洁,为世人所敬仰。有三位弟子跪拜求之,一灯大师听后哈哈大笑,他对三个弟子讲,世人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心中落满灰尘,眼中多有丑陋,此乃人中下品;偶尔损人利己者,心中稍有灰尘,恰如白壁微暇,不掩其辉,此乃人中中品;终身不损人利己,心如明镜,纯洁高尚,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半点尘埃,所谓的“人生之灯”就是一颗水晶的心。带着这个故事,回想我孩提时…  相似文献   

2.
《神雕侠侣》中,南帝一灯大师身边有一个弟子,名叫慈恩。对,就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铁掌帮掌门裘千仞。这人武功高强,阴险狡诈,为扩充实力,投靠金国,滥伤无辜,多行不义。在第二次华山论剑时一败涂地,被逼无奈,跳崖自尽,被一灯大师救了下来,收为弟子,法号慈恩。皈依佛门后,这慈恩虽难除杀念,半生都在善恶的思想斗争中挣扎,但最终大彻大悟,在离世前求得了一生难得的心安。  相似文献   

3.
看脚下     
<正>夜色中,法演禅师和佛果、佛眼、佛槛三位弟子在一座庭中闲话。这三位弟子号称"三佛",禅功不相上下,都很得法演的赏识。此刻,他们讨论得相当热烈。不觉夜气已凉,几人裹紧袈裟,准备回寺休息。归途中,忽然一阵风吹过,把走在前面的佛眼手中提着的灯吹熄了。四周一片昏暗,法演不失时机地对几位弟子说:"快把你们  相似文献   

4.
孔子带领弟子游泰山,遇见一个叫荣启期的老人,只见他坐在树下,身披鹿皮,鼓瑟而歌,怡然自乐。孔子问道:“先生为何这样快乐?”老人答道:“让我快乐的事情太多了!天地生万物,惟有人最为高贵,而我得以为人,此一乐也;人有男女之别,我得以为男人,此二乐也;人生有未离襁褓便夭折者,而我年至高龄,身体还很强健,此三乐也。  相似文献   

5.
古时候,南京金陵山上的清凉寺里有一位法灯禅师。在法灯禅师还是个小和尚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与其他人不同的天性,他不受佛门规矩约束,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常常语出惊人。寺庙中的很多和尚都看不起他,然而清凉寺的住持法眼禅师却很看重法灯。有一次,法眼在给众多弟子讲课时,问听课的众多和尚:  相似文献   

6.
一明代传奇小说最为世人所知者,是自成系统、又后先承袭的“剪灯三话”,即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以及邵景詹的《觅灯因话》。这个系统断续蔓延了二百余年.仿作者如《秉烛清淡》、《剪灯奇录》、《剪烛续录》之类也为数可观。而其始作俑者瞿佑生于元末、著书于明初,与蒲松龄由明人清相似,都是跨朝代人物。这当是一种深刻的启示,因为朝代更迭造成人  相似文献   

7.
韩翁说试     
予夜梦韩翁,得其金石之言。翁曰:学者必试。试者,师以求贤,而振于世,弟子以求进,而基于业者也。试之有二,一曰广试,二曰狭试,而狭试居于广试之中。广试者,社会之检验也;狭试者,考场之明鉴也。究洞狭试之奥,若不当,则师难以得其贤,弟子亦难以图其进,且哀怨者众;若当,则师得奇才,弟子展胸怀,且心悦诚服焉。是故试之法,才之路,吾喜独得之。  相似文献   

8.
三余三国时的大学问家董遇,是以抓紧“三余”苦学而出名的。三余即:“冬春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两者时之余。”我们若能把一切余暇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这不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吗!三上宋人董回曾在《闹热常谈》一书中载:“欧阳文忠公调谢希深日;‘吾平生作文章,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周上也。盖唯此可以属思耳!”’此虽谚语,但足见欧阳修这位大文学是何等珍惜时间。三到宋代著名学者来嘉经常向弟子们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喇、眼到、口到。。C不在此,则心看不仔细,。G眼既不专一,却又没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  相似文献   

9.
湛如 《家教指南》2021,(2):21-27
西明寺是唐代长安的重要寺院,西明系统的高僧大德辈出,所属宗派往往以禅宗、律宗、法相唯识宗者居多.同时,在西明系玄奘的许多弟子中,相当一部分门人弟子以"大乘"冠名,如大乘光、大乘灯等.这些大乘称号与大乘佛教为主体的文化之间有何关系,与玄奘本人有何关联,同样,莫高窟中的供养人题记中亦有大乘禅者等.本文以大乘沙门与大乘禅者为核心,讨论两者的关系与学术链接,试图对该称呼的源头来源及彼此的关联得出进展性结论.  相似文献   

10.
读过一则《茶师的故事》:茶师看着勤快的弟子在打扫庭院,一遍又一遍,但茶师还是说弟子没有干好。弟子不解地对茶师说:“我已经把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了!”茶师说:“你哪里是在打扫庭院,简直就是有洁癖!”茶师步入园中,用力摇动一棵树,抖落一地金色、红色的树叶。茶师说:“打扫庭院不只是要求洁净,更主要的是追求自然的美!”  相似文献   

11.
一、《毛遂自荐》:“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门下有毛遂者……”、“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这三句中的三个“门下”意思是否完全相同?课本无注。三个“门下”意思不同,应予注意。 1.“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句中的“门下”,即“门庭之下”,与《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的几个“门下”同义。 2.“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及同文“取于食客门下”两句中的“门下”,则指的是“弟子”。“食客门下”对举成文,说的是“食客及弟子”,并非“门下之食客”。《淮南子·道应》:“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这里“门下”与“弟子”互用,“门下”即是“弟子”之意至为明显。 3.“门下有毛遂者”句中的“门下”则指的是“食客”。这不难理解,毛遂是平原君的“食客”,而非“弟子”。“门下有毛遂者”,即“食  相似文献   

12.
欹器满覆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荀子·宥坐》)  相似文献   

13.
禅师说:“人生有三种东西具有毁灭性:愤怒、贪婪、自大。”
  弟子说:“该怎么办?”
  禅师说:“需要四种境界,能将毁灭变成创造。”
  弟子问:“哪四种?”
  禅师答:“无我,慈悲,智慧,真理。”
  把自己当成别人是无我,把别人当成自己是慈悲,把别人当成别人是智慧,把自己当成自己是真理。达此四种境界,创造性就来了。  相似文献   

14.
许金萍 《考试周刊》2009,(44):214-214
《论语》是我国教育大师孔子及其弟子留给世人的一部启迪智慧的教育著作。《论语》中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教学思想.本文从为教之道和为学之道两大方面浅析了教者和学者应从论语中汲取的智慧养料。  相似文献   

15.
陈军 《上海教育》2011,(10):46-48
《论语》各章,均是对话或自言。对话有问答,自言也有问答,各臻其妙,各具其境。孔子本人在问问答答之中对某些"问"也有所评论,如"大哉问"等。大者,境界高也。为什么说这样的"问"境界就相当的高呢?这是很值得研究的。《论语》记录了弟子问孔子的问题一百多个。对于弟子之问,孔子有其要求:一是善于发问;二是不耻下问;三是问一得三。  相似文献   

16.
智慧加油站     
古代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老学者,他有许多聪明的弟子。一天,众弟子陪着老学者在城外散步,老学者看着面前的一个水池,忽然问道:“谁知道这水池里共有几桶水?”这个问题问得稀奇古怪。池中几桶水?就像一座山有多少斤重一样,谁知道呢?众弟子一个个面面相觑。老学者很不高兴,于是说:“你们回去考虑一下,三天后给我答案!”  相似文献   

17.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起。”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没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出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相似文献   

18.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阅读①一个哲学家在旷野里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哲学家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长满杂草。”②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问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③弟子们非常,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今天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④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⑤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哲学家微笑一下,示意下一位。⑥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⑦接着讲的是第四位弟子,他说:“斩…  相似文献   

19.
    
一日,弟子问禅师:“何为善?”禅师将弟子带到寺中的放生池边,指着放生的善男信女,问道:“这些放生者,善否?”  相似文献   

20.
六艺研究     
六艺首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智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以六艺为教学科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六艺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