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信仰有其层次性,可分为“五种文化形态信仰”。深化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文化信仰培育,需要构建“五种文化形态信仰”培育的立体路径,主要包括“五轨并行”路径、“五元交叉”路径、“五位一体”路径、“同育异构”路径等。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全面开启我国法治建设的新阶段,法治信仰作为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却没有建立,大学生的法治信仰直接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培育大学生的法治信仰也成为十八大之后法治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部分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陷入的三个认识误区:无用论、过时论及怀疑论,然后从大学生、社会及高校三个层面给出了认识误区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培育策略,以期更好地开展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5.
论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品牌的创建与培育是凸显校园文化特色、推进校园文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培育校园文化品牌要坚持提炼核心理念,体现大学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依托学科优势,体现学校特色;注重扬长避短,体现传承与发展的原则。要积极实践,努力探索培育路径,使校园文化品牌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6.
傅显捷 《红领巾》2005,(5):86-88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的互动是理解校园文化发展的关键.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的关系表现为隶属关系,也是主(主流或主体)文化和亚文化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它们互动的内容与性质.互动中,校园文化处于主导地位,引导和培育大学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任务;主动学习、接受校园文化,融入、传承校园文化,丰富、创新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文化的固有特征.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消费的主体是大学生,当前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消费的认知与行动间存在矛盾,消费倾向于网络化和高科技化,消费层次不高且浪费严重。改进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的措施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产品质量以及服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导校园文化消费,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消费环境;引导大学生规范文化消费行为,提高文化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8.
体育类大学生具有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组织纪律性差、自我控制力弱等特点,因而更具情绪性和暴力性,成为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最常见群体之一。加强体育类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有助于提高体育类大学生法律意识,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培养和提高体育类大学生法律信仰应做到:合理设置法律教育课程,重视道德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法治校园环境,重视法治宣传,拓宽法治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消费的主体是大学生,当前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消费的认知与行动间存在矛盾,消费倾向于网络化和高科技化,消费层次不高且浪费严重。改进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的措施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产品质量以及服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导校园文化消费,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消费环境;引导大学生规范文化消费行为,提高文化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着重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四方面来分析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是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阐明应在认同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反思和创造中国特色主流文化、借鉴和扬弃其他民族外来文化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法治信仰是法治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法治信仰决定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未来。当前,大学生存在对法治认知不足、认同不足和实践不足的问题。要以公民教育为抓手积极推进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不断丰富大学生法治信仰培育的基本路径,培养面向21世纪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结构运动,任何一个国家在社会转型期,都会在其经济、政治、文化及人们的思想等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持续进行的社会转型,冲击着人们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与信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成熟,因此,转型期对大学生的冲击与影响更大、意义更深远。在社会转型期注重对大学生科学信仰的培育研究,是培育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都有必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育人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当前,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危机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境与挑战。从文化的视角来理解文化信仰以及文化信仰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关系,有助于高校重视、理解、运用"文化的力量"来培育当代大学生。这对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佛系文化是最近流行起来的青年亚文化之一,已经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之中。高校中的佛系青年具有低欲望、价值观模糊和自我麻痹等特点,需要从外部建构和内部生成两方面疏解其背后隐含的矛盾和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包括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改革学校及社会人才培养模式、搭建心理干预平台等,帮助佛系大学生找回理想追求、学会自我关怀。信仰的生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既要全面把握信仰生成的内在规律,又要深入到教育主体的内心世界制定靶向明确的培育方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已经逐渐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大学生们的信仰教育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国家兴旺发达的大事.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对策,以解决大学生信仰迷失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信仰对人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信仰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特点、影响当代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原因及如何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生是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人和成才,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文章基于忻州师范学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的调查,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诸如信仰缺失、理论认知欠缺、理论认同度低等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学校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培育途径,以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和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0.
建设好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品德修养的提升,弥补第一课堂专业思想教育不足;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