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孔子时代的号召,后来成为科举制度对人才的政治诱惑,也是现在许多受教育者追逐的目标,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笔者在这里分析"学而优则仕"和"研而优则仕"对我国当今教育的影响。一、简述"学而优则仕"的含义变化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学"在这时主要是指学做人、学做人的道理、学做人的规范",优"是指宽裕、充裕。"而"是连词,"仕"做官为宦。孔子时代,仕者多为贵  相似文献   

2.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仩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弟子子夏所说的一句话。 如何理解子复的这句话,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优”字应理解为“优秀”、“优良”,意思是说,做官的要想做得好就必须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则可  相似文献   

3.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现象古已有之,引人深思的是,近几年这种现象在大学和科研机构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与自古以来把"学而优则仕"异化为读书做官,以及现在社会流行的"官本位"有关,其实,"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其所体现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正本清源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值得我们今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影响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后人对“优”字的注释多有不同,进而认为孔子是个鼓吹“读书做官论者”。文章主要探讨了“优”字的注释,立足于“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述了“学”与“仕”的关系,即学习与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的名句,一般引述为孔子的言论,理解为“学习优秀的才可以做官”。其实这话不是孔子说的,释义也不是《论语》的本义,而是后人演绎而成的劝学格言。“学而”语见《论语低十“子张第十九”。朱熹集注本题往日。“此篇皆记弟子之言,而于夏为多—…·盖孔门自颜子以下,颖悟莫若子贡,自曾子以下笃实无若子夏,故特记之详焉。”原文为:“子夏回: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朱熹注文说:“优,有余力也;付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  相似文献   

6.
《论语·子张》中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两句,很久以来,人们都把“优”解释成“好,优秀”,这是不正确的。在《论语》产生的先秦时代,“优”字有“丰厚,富裕,有余力”的意思。“学而优则仕”即是“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旧《辞海》(合订本)129页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高徒子夏是儒家经学的重要传承者。他在治学从教的一生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学"的思想,诸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成为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他的这些思想至今仍为人们求学路上一盏闪耀的指明灯。  相似文献   

8.
“教而优则仕”之忧○曹伴好近闻某校一青年教师,多年来潜心教改,教有专长,成绩突出,前不久被有关方面破格提拔到学校的领导岗位上来,以示肯定和表彰,并美其名曰:“教而优则仕。”好一个“教而优则仕”!让我初闻而喜,细想则忧。欣喜的是,当今校园,教改之风日炽...  相似文献   

9.
《学记》如是记载:“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意即良冶的儿子未必一定学习冶炼技术,可以凭个人的兴趣去学习裁缝技术,同样,裁缝的儿子也可以学习冶炼,一切由学习者根据个人兴趣而定。  相似文献   

10.
教而优则仕现象既有利也有弊,其成因有:学而优则仕遗风的影响,教育管理干部选用机制存在欠缺,优秀教师发展空间相对狭窄,当官相对比较实惠等。应对教而优则仕的策略有:大兴尊重专家之风,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干部选用机制,尽量扩大优秀教师发展空间,优秀教师必须学会冷静对待提拔重用的机会,尽量减少当官的显性与隐性的实惠,努力提高教育专家的实惠等。总之,让适合从政的优秀教师,从政为官;让适合从教的优秀教师,成名成家。这才是应对教而优则仕最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唐银国 《文教资料》2010,(9):119-121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古今学人从教育学、文字学等多个角度已进行了注疏与考证。角度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文字学与教育学相结合的角度入手,力求在还原这句话最原始涵义的同时。获得子夏的教育观点,以对现今高校教育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据《科技日报》报道,今年两会期间,政协科技界29组委员讲起了发生在身边的“官”“学”错位之怪现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相似文献   

13.
卜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战国时代魏国的儒学教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创立了三晋儒学。卜子夏的儒学教育思想包涵有:师者有兼才、有教无类、以德育人、博学而笃志、循序渐进、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等观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如何看待"教而优则仕"的现象?如何让"教而优则仕者"在新的管理岗位上获得后续的再发展?文章结合具体数据对这一现象做理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让教而优则仕者再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以单音词为主的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突出。为了正确地解释词义,必须注意语词所处的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词义的系统性和时代性。《论语·子张》篇有这样一段话: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对于其中“学而优则仕”一语,历来说解多误,特别是在十年动乱所搞的对孔子教育思想的批判中,许多文章把这句话列为孔子鼓吹“读书做官”的罪证,而加以挞伐。他们把这句话中的“优”释为“优良”,把这句话中的“仕”释为“做官”,按照这种解释,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相似文献   

16.
谌涛 《教书育人》2008,(4):24-24
"教而优则仕"是指在当今教育管理体制中,从事教育管理的领导干部,往往是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中提拔的现象.在当今的教育管理体制中"教而优则仕"的现象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7.
“仕而优则学 ,学而优则仕”一语 ,虽出自子夏之口 ,但子夏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 ,其间当有很深的师承关系 ,故一般人认为这是孔门师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这句话 ,在社会历史长河中 ,曾被无数人奉为圭臬 ,也曾被“批倒批臭 ,打倒在地 ,再踏上一万只脚 ,永世不得翻身”。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走出了狂热的政治斗争旋涡 ,开始用比较客观的分析方法去解析传统文化 ,对于“学而优则仕”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了 ,于是各种解释纷至沓来。简单罗列 ,大致有坚持读书作官论 ,任人唯贤论 ,学有余力论 ,学事兼顾论 ,知行结合说和教学两论共六种。上述六…  相似文献   

18.
友刊文摘     
“学而优则仕”新解对《论语》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一句,把“优”释为“优良”,把“仕”释为“做官”,把后半句说成“读好了书就可以做官”,是错误的。理由有二:①这种释译使《论语》的文义陷于矛盾和混乱之中。按上列“望文生训”的办法解前半句,就是“做好了官就可以读书”,这就不成其话了。②违背了词义的时代性。据考,“优”作“优良”解是汉代以后的事。《论语》中“优”字凡三见,  相似文献   

19.
《论语·雍也》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以高山仰止的盛赞法排除了成“圣”的可能,而以“仁”作为最高人生理想,从而也把个体的企达仁境作为现实人生的最高价值。孔子既以仁的实现作为人生终极目的之所在,那么,如何得仁,通过何种途径达至仁境就构成了孔子价值观的基本问题。我认为,孔子对个体实现人生理想,获得人生价值设计了两条途径,一是所谓为学,二是所谓为仕。《子张》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话虽然并非出自孔子之口,但却恰切地道出了孔子对个体人生的价值设计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子夏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被看做是"读书做官论"而影响了中国文人学士几千年,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尤其作为资产阶级思想而受到严厉的批判。但经分析文本,还原此句话的真实含义后,就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积极因素,它对现实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