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我国刑法典中"渎职罪"一章中的一个典型的罪名,玩忽职守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的勤政性,客观方面包含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一般情况下是过失,特殊情况下存在着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2.
试论玩忽职守罪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刑法典中"渎职罪"一章中的一个典型的罪名,玩忽职守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的勤政性,客观方面包含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一般情况下是过失,特殊情况下存在着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3.
玩忽职守罪主体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玩忽职守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关于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的判断,刑法理论界存在着公务论与身份论的论争。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干部人事制度的变革,界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应仅以身份论,而应以其是否从事国家机关的公务活动来衡量,并认为国家机关以合同、协议等形式聘用的临时人员从事执法活动时,若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应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适用法律。有关立法、司法实践基本采纳的是以公务论为依据来认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  相似文献   

4.
玩忽职守类犯罪的证据标准,是司法机关根据玩忽职守类犯罪的构成要件和量刑情节,收集、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体系标准。玩忽职守类犯罪的证据标准,主要由定罪事实方面的和量刑情节方面的证据标准构成。  相似文献   

5.
案件的性质决定了被告人李某的行为与起诉书指控的后果之间没有必然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媒体对案件的报道,虽有一定范围的传播面,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在对责任认定及其依据存在不同认识和争议的情况下,正确和错误都是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特定认识,都有一定的客观局限性,以不同的认识来追究认识对方即处理事故的交警人员玩忽职守的刑事责任,不符合犯罪构成的根本要求和条件。法治社会要求正确履行国家赋予的公权力。  相似文献   

6.
论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罪过形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主体对职务违反的心理态度 ,前者为直接故意 ,后者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对行为的罪过心理仅是一种量刑情节 ,不同于犯罪罪过 ,两罪主体对“重大损失”的发生 ,都为过失心理 ,因此 ,两罪为过失犯罪  相似文献   

7.
首先探讨了玩忽职守罪的概念、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针对玩忽职守罪的司法适用指出了该罪的立法缺陷,并就该罪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对玩忽职守罪应分条立法、采用叙明罪状、增设罚金刑和资格刑以及放大刑罚幅度等立法建言。  相似文献   

8.
关于医疗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罪,除了从构成要件的角度,看某医疗行为作为医疗事故罪的构成要件是否齐备外,还须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探讨容易混淆的几种情况,厘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在反腐倡廉斗争中,"性贿赂"的性质和是否应该入罪一直存在争议,但不论是从刑法精神、世界范围的立法例,还是从"性贿赂"的社会危害性看,"性贿赂"都应当入罪,仅需修改有关法律条文中"财物"的外延,就可以解决罪状的具体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0.
挪用公款罪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为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为共同挪用公款的故意:客观要件为犯罪主体之间实施了挪用公款的共同犯罪行为。它的表现形式有三类,一是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二是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实施,三是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对这三类行为的定性应根据行为主体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否利用职务便利等情况分别处理。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认定应根据刑法总则关于共犯的原理和相关司法解释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理论的核心问题 ,其义务来源有三项 :法律规定的义务 ,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除此之外 ,扩大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合适的。合同行为和自愿行为引起的义务 ,道德义务等不应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  相似文献   

12.
骆群 《天中学刊》2006,21(4):47-49
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践中无不将职务犯罪主体界定为代表国家管理公共事务、行使公共权力的人员,但“职务”的本源意义并无此限定。这种不统一的情况与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变革有关。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是用“国职犯罪”概念代替原有的“职务犯罪”概念。  相似文献   

13.
职务犯罪的趋势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职务犯罪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趋势。该文试图分析职务犯罪的新趋势,从而找到预防职务犯罪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初查是检察机关根据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在立案之前所设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已被我国各级检察机关的自侦部门广泛应用。检察机关受理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材料,往往真伪难辨,所反映的问题有的详实,有的简单,如果不经过认真细致的初查,很难对案件线索有一个准确判断。初查既是立案前提,又是立案后侦查工作甚至整个诉讼活动基础,关系整个案件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涉林渎职犯罪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该犯罪的侵害对象主要是国家正常的林业管理制度。由于我国林业管理工作在现实中存在着诸多困难,涉林渎职犯罪的成因也呈现出多方面的复杂性。文章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从经济与制度角度对涉林渎职犯罪的成因做出了较深刻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职务犯罪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发案率高.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第二、窝案、串案多:第三、高级干部职务犯罪问题突出;第四、职务犯罪的隐匿数高;第五、职务犯罪的不良示范作用大;第六、职务犯罪的A财外逃性;第七、职务犯罪的行业集中性。  相似文献   

17.
18.
职务犯罪是由职务权力失控而引发的犯罪。究其原因:一是在职务权力产生、运行制度上缺少对职务权力进行监督、控制的制约机制,形成权力无监督的运行状态;二是在法律体系中权力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宪法和法律中缺少对权力运行给予监督的限制性规定;其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职务权力成为社会各阶层争夺的利益资源之一,在腐蚀、攻击掌握职务权力人的过程中,缺少监督的权力,必然出现失控的运行状态,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因此,通过法律控制权力的运行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确定受贿罪的关键所在,在司法实践中,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就需要在案件审理中不断总结探索,作出公正、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