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清世宗胤祯继位后,汲取历代建储承嗣的经验教训,始创秘密立储制度。他亲书继位皇子名字,密封于匣中,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待其崩逝后取出,由所定之人继位。秘密立储制度避免了历史上出现的诸王子争储位,储君与皇帝争权,储君骄纵等弊病。其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各朝皇帝均按这一制度继承皇位。后因同治、光绪两朝皇帝均无子嗣。宣统朝皇帝未及亲政,清王朝即被推翻,秘密立储制度自然废止。我国现存唯一一份由皇帝亲笔所书的传位原始  相似文献   

2.
《湖北档案》2006,(5):F0002-F0002
该献形成于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1921年,共2600余册,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此献清代玉牒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宗族谱。分满、汉两种。该档案献系统记录了清朝历史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宝贵价值。该献为清朝官修、皇家档案馆(皇史皮)的珍藏本。从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  相似文献   

3.
道光皇帝晚年,最钟爱六皇子奕诉(六阿哥),在大臣面前,几次流露要把皇位传给奕诉。只是因为奕芒(四阿哥)居长,且在宫中素以“贤德”闻名,所以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4.
张金平 《兰台世界》2007,(1S):46-47
档案原件是原始献,也可以称为一次献;通过档案的立卷过程,编写出目录和索引等检索工具,记录了一次献的内容和形式特征,是二次献(也为今后档案的利用提供方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北京雍和宫     
刘鹏 《北京档案》2008,(7):44-45
北京雍和宫古建筑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位于北京内城东北角。原是清雍正做皇帝以前居住的地方,当时叫亲王府。雍正继承皇位后,将其中一半改为黄教上院,给喇嘛诵经.一半作为皇帝行宫。后来行宫起火焚毁,在雍正三年(1725年)改为行宫,改名雍和宫。  相似文献   

6.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是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在清朝统治中国的268年间,产生了大量档案,有些档案由于具有特定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文化意义及其稀有性,因而显得弥足珍贵。本文要讲述的现已被国家档案权威部门选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三件档案,即是这些珍贵档案中的一部分。它们现都珍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秘密立储档案的故事所谓立储,就是由皇帝选定他的皇位的继承人。在清代的立储事件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康熙皇帝传位于皇四子胤的故事了。康熙皇帝以前历朝历代,储君的确立大多是公开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朝阳 《档案天地》2004,(1):18-20
收藏于河北省容城县档案馆的明代杨继盛遗书档案是河北省首次列入《中国档案献遗产名录》的两宗珍贵档案中的一宗。在浩如烟海的档林中得以首批登陆《中国档案献遗产名录》,已然说明了这宗档案的珍贵价值,其一在于其历史的久远,其二在于它是一代名臣的亲笔手书墨迹,更有清代名人翁同和、  相似文献   

8.
明代黄册档案遭毁 明代,在宫廷斗争和皇宫火灾中档案损失严重。明初,燕王朱棣(明成祖)于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了争夺皇位的战争——“靖难之役”,攻陷应天(今南京)后,宫中起火,惠帝不知所终。朱棣夺得皇位后,将惠帝在位四年间所颁诏令、大臣议事奏章等档案数千件“悉数烧毁”。  相似文献   

9.
《历史档案》2004,(1):117-117
本刊讯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美国旧金山大学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北京语言文化中心合作编辑的《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史料》一书 ,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所辑档案均选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按时间排列 ,从顺治元年 (16 4 4年 )到道光三十年 (185 0年 )。从文种上看 ,有皇帝亲笔朱谕和以皇帝名义下发的谕旨 ;有臣工奏报给皇帝的奏折、题本等 ;有官衙之间的咨呈文书 ;还有官衙内部存抄备查的簿册和西洋天主教传教士上给中国皇帝的礼单及在中国购置房屋、土地的原始契约等。全书分上下两编 ,共 4册。上编 3册 ,反映清…  相似文献   

10.
国家档案局王景高在《档案学通讯》2006年第四期上撰文论述了我国历史上档案屡遭损失的事实: 明清时期 明初.燕王朱棣(明成祖)于明惠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发动争夺皇位的战争——“靖难之役”。攻陷南京后,宫中起火,惠帝不知所终。朱棣夺得皇位后,将惠帝在位四年间所发诏令、大臣议事奏章等档案数千件“悉数烧毁”。明朝中期,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景帝病重不能临朝,明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引军攻破南宫门,发动了拥英宗复位的“夺门之变”,  相似文献   

11.
章作是献信息的直接责任,用献计量学和献统计学的方法对章的作进行统计和分析,能够促进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档案期刊最早发刊于1951年,随着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全国正式公开出版(具有国家统一刊号)的档案期刊已有近三十种。如果加上各级档案行政机关编发的内部出版物,全国档案期刊上百种。布拉德福献分散定律指出,任何一学科的绝大部分专业献都集中于少数的相应专业期刊内,即具有献集中的规律。在国内出版的所有档案期刊中,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档案学通讯》(以下简称《通讯》)和由中国档案学会主办的《档案学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西和县档案馆现存清代档案(1716-1910年)4040件,其中康熙8件、雍正108件、乾隆160件、矗庆679件、道光178件、咸丰4件、同治68件、光绪111件、宣统16件,尚未分清年代的2769件。这些档案是西和县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最为珍贵的档案。提起这些档案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1984年,县政协维修西面房屋时,发现了一些清代文书。政协领导意识到这些档案的珍贵,便立即通知县档案馆,进行确认接收。后经详细鉴定,它们是清代康熙至宣统年间的珍贵文书。由于这些清代档案是西和历史档案的一大发…  相似文献   

13.
近日,长安区教师王同锁向陕西省档案馆捐赠114件清代时期契约、诉状、民风民俗档案,上起乾隆17年(1753年)至民国21年(1932年),最早的档案距今已有260年。按时间划分乾隆时期10件、嘉庆时期4件、道光时期4件、咸丰时期3、同治时期2件、光绪时期41件、民国时期2件、年代不详48件。  相似文献   

14.
《湖北档案》2006,(6):F0002-F0002
该献形成于1514年(明正德九年)——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共8件。保存在安徽省档案馆。此献为徽州休宁县、歙县土地买卖、产权移转、税赋割收、山地管理和田产登记等形式的经济书,是明代中叶以后徽州地区土地管理情况的典型记载。该献对研究明代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朝皇帝的顺序努尔哈赤及1616年印位,宣布建立国家,建立后金。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第八个)L子皇太极即汗位(]628年),改为天聪元年,他就是以后清朝的太宗皇帝。明崇顿十六年(1643年)八月,皇太极去世。皇位传给只有六岁的)L子福临,第二年改为顺治...  相似文献   

16.
《湖北档案》2005,(9):F0003-F0003
该献形成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1880年(清光绪六年),共25件,保存在天津市档案馆。它是中国现存的清代邮政档案的一部分,记录了19世纪中后期中国海关总锐务司赫德(英籍)拟办近邮政并委派天津海关税务司以天津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近日,笔者有幸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米贝乡(1956年后划归新晃侗族自治县管辖)一蒲姓村民家中,发现了一件158年前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刊刻印制、由时任芷江县(1986年9月改为芷江侗族自治县)知县谢廷荣撰文公示的官府正式公告(见图一),其内容为谢知县诠释清世祖顺治皇帝亲拟颁布的《劝善要言》六条谕训.经蒲姓村民同意,笔者特将该件暂存于芷江档案馆、具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的档案原件向读者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历史档案》2011,(3):F0004-F0004
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书局合作编辑的《清宫升平署档案集成》,已由中华书局出版。清代负责宫廷戏曲演出的机构是南府、景山等,道光七年(1827年)为消减经费和便于管理宫廷的戏曲演出活动设立升平署。中国国家图书馆现存升平署档案共计1803件册,涉及时限是道光七年以后至宣统末年,包括演剧档案和曲本两部分,大致分为恩赏日记档、旨意...  相似文献   

19.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信息。科学地运用档案分类办法和价值鉴定理论,对件进行科学分类,辨证判定保管期限,将无保存价值的件剔除,确保档案质量。杜绝有必档现象,是市县档案科学化管理、规范、主动服务的重要一环。而价值鉴定工作,是确保档案质量的关键,这也是档案工作人员审查把关的重点。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20.
《黑图档·道光朝》是记录清代盛京总管内务府处理往来公文的副本档,对于研究道光皇帝东巡盛京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整理与研究《黑图档·道光朝》中收录的道光帝东巡盛京档案,阐述了盛京内务府、盛京将军衙门等盛京地区部门所开展的各项东巡后续事务,并分析了道光帝东巡对于盛京地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期补充对道光帝东巡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