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萨迦派是藏传佛教宗派之一,八思巴是萨迦派第五代祖师,本文试图理清八思巴在五台山活动情况的脉络,以说明八思巴对五台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八思巴字是元世祖忽必烈特命国师八思巴创制的一种拼音文字。自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六年(1269年)下诏书正式颁布启用“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之后,八思巴字便通用于整个元代约一百余年。后来随着元朝的灭亡而逐渐被废弃,成了死文字。八思巴字作为元代“译写一切文字”的“元国字”,记录了蒙古语、汉语、藏语、梵语、维吾尔语以及其它目前还不能确定的语言,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宝库。镌铸书印八思巴字蒙古语而流传至今的文物有碑石刻、牌符、印章、钱币和书经(残卷)等。我国有关八思巴字的汉文史料和典籍有《元史·释老传》、《元典章》卷一、元盛熙明《法书考》、明陶宗仪《书史会要》(1376)、元刊《事林广记·百家姓蒙古文》、朱宗文校订《蒙古字韵》二卷。据杨耐思、照那斯图介绍,明赵崡《石墨镜华》(1618)中录有  相似文献   

3.
八思巴字是元朝国师八思巴遵照元世祖忽必烈的旨意创制的一种拼音字,于1269年正式颁行。八思巴字作为蒙古政权的一种新型字,不仅有“国书”的官方地位,取代了原有的回鹘式蒙古,而且“译写一切字”。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八思巴字是要取代汉字的地位的。本对此从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这种说法的不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哈达是我们藏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物,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而献哈达这一礼仪开始出现于1265年八思巴第一次返藏之时。 八思巴是藏族历史上的著名伟人,特别是在元朝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史上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于1253年随其伯父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前往西凉(今甘肃武威)会见元太宗次子阔端,并在元朝宫廷生活多年。元世祖忽必烈继位后,八思巴被尊为国师、帝师。他第一次返藏时,向卫藏地区的菩  相似文献   

5.
1276年龙门禹王庙令旨碑,是载有忽必烈三子安西王忙哥剌保护寺院令旨的石刻,碑陕西韩城县。碑面上刻楷体八思巴字二十三行,下刻正书汉字译文。这是最早的元代八思巴在字碑铭之一,同许多同类碑刻一样,是重要的八思巴字资料。对研究八思巴字和研究中古蒙古语的人,以及研究元代蒙古和元代社会的人,它都是一道手的珍品,自然要引起他们的兴趣。1908年,法国学者沙畹把碑文的图片连同汉碑的法译文发表在《通报》上。前人读释这块碑文的不止一人,其中译注最为“详尽”的,恐怕要算尼古拉·鲍培了。尼·鲍培在他《方体字》一书中,曾为这23行八思巴字作了冗长烦琐的注释,图版、译写、读音、  相似文献   

6.
元代开城安西王府遗址位于宁夏固原市南20公里处六盘山北段东麓的开城镇。近年来,随着考古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城安西王府的建筑规模及其轮廓初步显现。透过今日残存的断壁残垣,可寻找昔日的繁华辉煌。开城王府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蒙元早期的军事与镇戍活动,留下了难得的名人文化资源;以王府为基地,推广宗教信仰,呈现出了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考古勘探与发现,显示出丰富的考古学文化。  相似文献   

7.
西夏是佛的国度。西夏京畿是西夏王朝佛教文化的中心。西夏立国近二百年间,在这里留下了大量佛教文化的遗迹和遗物。西夏京畿特殊的人文、自然环境,为党项政权佛教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皇室的倡导,帝师国师等高僧参与,西夏京畿成为佛经译印中心;由于藏经佛事的需要,西夏京畿成为皇家寺院中心;众多的佛教文献文物精品,展现了西夏京畿独特的佛教文化艺术价值。众多的遗存连同传世的相关文献,为西夏京畿的汉传、藏传佛教文化,乃至整个西夏佛教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西夏京畿对于藏传佛教的东传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法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社会功能,其传播也有着特殊的模式.本文结合回回法文化在唐、宋的传播与发展,提出了法文化传播的四种特殊途径,并以元代政治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为背景,结合安西王阿难达皈依伊斯兰教的历史事件,指出政治因素是回回法文化在元代传播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佑宁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历史上不仅以“湟北诸寺之母”而著称,而且人才济济,高僧辈出。章嘉活佛既是佑宁寺的著名活佛,同时又是清朝的国师,在清朝治理蒙藏地区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仓央嘉措作为藏族历史上尊贵的人间之神,以他超出凡俗的行动和瑰丽的诗歌想象刺破神的光环;作为一名浪漫的歌者,他的诗歌创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成为人们心中不朽的王。由于藏传佛教独特的政教合一形式,铸就了藏传佛教的辉煌;也酿造了仓央嘉措个人的悲剧。仓央嘉措的一生,对于无常和死亡,常常在观想;对于门隅的春天也从不曾忘记。佛性与诗心,契合在俗世之王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