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不适合上公开课”,并“下决心以后不上公开课了”。我想这一态度和他在书中回忆的两次公开课有密切关系。在第十一章《心灵的选择》中他回忆了这两次印象深刻的公开课: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李老师执教的《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给他的信中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而他…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教育专家唐曾磊的《平等思维——智慧和幸福的奥秘》一书被列入2014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推荐书目,由此进入广大教师的视野。平等思维是什么?唐曾磊说:“平等思维就是看到事物不同,不以自心分别好坏。”平等思维的关键词是认真、智慧、幸福。平等思维的具体内容有小人理论、单破不立、和谐沟通三步法、家庭矛盾解决三步法、工作幸福之道、个人幸福之道、夫妻幸福之道、幸福日记等。学习平等思维,可以帮助孩子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做老师的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窍”,而不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这是古人对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  相似文献   

4.
网络思维与教育主体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千年前的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人是理性的动物”,将人类与动物界区分开来,并高于动物界。这大概是人类对自身界定最有影响的了,即使在今天也不能说它就没有价值。这里所谓理性,也就是指人类的智慧性存在。故而,智慧被喻为“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而人的智慧的最集中体现是人的思维,因此人的思维,特别是人的理性的思维才是人类揖别动物界之根本。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高低反映了他智慧的高低,智慧是思维过程的产品。集中反映人类思维积累的科学发展史,根本上也就是人类思维的发展史。 一、思维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 ,很早就提出教师进行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张 :“故君子之教 ,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意思是说 ,做老师的进行教学 ,要善于培养学生思考 ;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 ;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 ;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窃” ,而不事事把现成答案硬灌给他。这是古人对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基本观点。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今天 ,特别是在大力倡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今天 ,面对古人的教诲 ,我们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又怎样来启发诱导学生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 :…  相似文献   

6.
(一)逆向求异思维这种思维也叫反向思维或反常规思维。其特征表现为独辟蹊径,思路不落俗套,善于标新立异。议论文写作运用逆向思维,要求作者从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提出与一般人及常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可以人褒我贬,人扬我抑;也可以人贬我褒,人抑我扬。例如:世人在谈及《三国演义》中的马谡这一人物时,总是认为他“言过其实,刚愎自用,徒有虚名”。然而,近来我看到了一篇别有见地的文章,该文以《孔明斩马谡与人才错位》为题,公然替马谡辩护,而批评诸葛亮。其文曰: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博学多才,善于思考,在思维方法上有许多可供语文教学借鉴的地方。本文初步探讨孔子的一些教学思维及其给我们语文教学的启示。一、学与思结合孔子没有孤立地谈思考,而是将思考和学习结合起来。孔子十分强调知识的获得,要求学生“博学于文”(《雍也》),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述而》)他把多闻、多见、多问作为博学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认识到学习不能仅限于闻见,而必须在闻见的基础加以思之功,把闻见中所得来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切问而近思。”(《子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与人类行为》一书中,比克顿批驳了大脑增长谬论,指出智能与大脑脑容量的大小不成正比。比克顿从生物学的角度重新定义了智能,认为智能是保持体内平衡的一种方式。他提出线上思维和线下思维两个概念来诠释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只能进行线下思维,而人类则可以同时进行线上思维和线下思维。比克顿关于语言、智能与思维之间关系的独特论述遭到了有关学者的质疑,但也同时启发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去重新探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认为荀子的“制天命”思想是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例如:张岱年先生认为,关于人类应如何对待自然界,中国古代有三种典型性学说.一是庄子的因任自然(顺天)说,二是荀子的改造自然(制天)说,三是《易传》的天人调谐说.他认为,《周易大传》主张:“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这是一种全面的观点,因为它主张既要改造自然,也要顺应自然,既要不屈服于自然,也不破坏自然.韦政通先生认为:由早期诗人的“怨天”思想、老庄的道体思想,发展出了荀子的“制天”思  相似文献   

10.
名人谈学习     
姚雪垠: 要善于思考学习必须善于思考,光读书不善于思考是不行的。不思考便不会有收获,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光读书不思考,结果就会变成书的奴隶;光思考不读书,结果你也是架空了知识,仍得不到真正知识,所以学问之道,即要善于读书,也要善于思考,明辨是非,知所适从,《礼记·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几句话到今天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老师的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道”是诱导学生的思维“上路”;“强”是激发学生思维,探索问题到底;“开”是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达到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温故而知新,这些教学的心理学思想,对于今天深化教改,提高教学质量,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上,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  相似文献   

13.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表现,而思维是核心,思维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创新思维是能产生新颖、独特并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想、理论、技术、工艺、作品等创造性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来源于想象力,来源于发散性思维,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特别是科学的想象力,从来就是科学进步的一个重要支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发展史说明思维能力越强,想象力越丰富,发现和发明也就越伟大。  相似文献   

14.
要想把语文教学引向深入,需在教学中运用和培养高阶思维.很多学生不喜欢读《天狗》,很多教师也不喜欢教《天狗》,不喜欢的原因是他们大都浅表化地认为《天狗》是一首口号式的政治抒情诗.在重庆市第五届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高中组)中,钟卫老师执教的《天狗》获得“现代诗歌阅读”课型的一等奖第一名.课堂上,师生情绪激昂,学生的思维被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问题预设激发得十分活跃.文章就这堂课所引发的学生高阶思维活动作一些探析,以供同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人脑对信息的加工,一部分是在主体控制下进行的,可以被明显地意识到,这即是通常的表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存在于显意识当中。另一部分则不能由主体控制,不在意识中显示出来。这种在潜意识领域中进行的、不被主体意识到的信息加工,即是潜思维。 在诗歌创作中潜思维占有重要位置。美国学者G.R.哈里逊在《人类的前途》一书中曾这样描绘诗的创作:大部分诗句是在下意识中拼凑成的,然后,一节节或整篇捞进上意识,滤于水而推敲之。哈里逊的说法虽然难免有简单化之嫌,因为潜意识的思维与显意识的  相似文献   

16.
孟子主张法先王,他说:"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离娄上》)又说:"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同上)荀子呢?也说:"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非相》)可见荀子也是主张法先王的.但正是在法先王的问题上,荀子却对孟子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非十二子》)任继愈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中认定这是荀子"不赞  相似文献   

17.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活动能使我们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怎么改?考虑未来社会的发展,就语文教育而言,也就是抓住智力培养的本质,强化语文教育思维能力训练。林崇德教授在他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中曾说:"不管是智力还是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思维。"曾祥芹在他的《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一书中也说:"思维,作为智力的核心,总是和语言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言语一旦脱离思维,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声音和符号。  相似文献   

18.
思维这世间最美丽的花朵,盛开到现在已硕果累累。人类社会的物质、精神产品,无一不是思维的结晶。人类文明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思维发展的历史。所以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赞誉《邓小平文选》是理论思维的成熟,说:“这一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可见,理论思维或理性思维对一个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把它纳入“四书”体系,达到与“五经”同尊的地位。“诚”是《中庸》的核心范畴,诚分为天道之诚和人道之诚,诚道横通内外,是内圣外王之道;纵通天人,是天人合一之道。求城、思诚可以把握中庸之道,修道进德、至诚不息是致知成功之路。1“诚”的内涵 孟子和荀子最早从哲学意义上论诚,《孟子·离娄上》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尽心上》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以诚为自…  相似文献   

20.
物理学有一个惯性定律。人的思维是否也有惯性呢?例如:某农民种药材发了财,明年许多人会群起而效仿,结果价格猛跌,连本都赔了进去。传说哥伦布第一次环球航海成功回国后,国王为他召开庆功会,会上有人不以为然地说:“他这算什么,如果当初让我去,我也能成功。”哥伦布顺手拿起一个鸡蛋说:“谁能让这只鸡蛋站在桌子上?”大家都面面相觑。刚才说话的人也目瞪口呆。这时,哥伦布不慌不忙地说:“我就行!”只见他将鸡蛋在桌上轻轻一磕,鸡蛋稳稳地站在了桌子上。《田忌赛马》中,孙膑能帮田忌取胜,不就是他打破思维定式的例子吗?学生学习了减法应用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