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格班(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1886—1978)因在X射线光谱学方面的研究和发现,获得了192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14年开始,西格班从对电磁学的研究转向X射线光谱学。为此,他在隆德大学创建了著名的光谱学实验室。1921年,他设计了研究光谱用的真空分光镜。他先把要分析鉴定的材料涂存X射线管的阳极板上做为靶标,再用阴极发出的电子去冲击阳极板,使其受激发,发出标识X射线。然后,用他所发明的分光镜米观察X射线光谱,并用摄谱仪摄下光谱照片。利用这种方法,他测量、分析并确定了92种元素的原子所发射的标识X射线。这些元素的X射线…  相似文献   

2.
1917年——巴克拉巴克拉(CharlesGloverBarkla,1877-1944)因发现元素的次级X射线标识谱获得了19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当X射线照射到固体、液体或气体上时,都会引起两种完全不同的次级辐射:其一是微粒辐射,即电子发射;其二是次级X射线辐射。巴克拉对次级X射线辐射的本质作了最重要的和最详细的研究。他首先发现了次级X射线辐射存在两种不同的X射线:其中一种X射线的吸收系数、穿透本领等性质和入射X射线的相同,被认为是散射后的原X射线。这种散射后的X射线的强度随相对于入射X射线方向的不同而变化。通过对这种X射线强度分布的测量,巴…  相似文献   

3.
伦琴发现X射线后,人们不禁会问:这个X射线来自何处?是什么发出了X射线?许多科学家开始寻找能发出荧光的物质,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也投入了这项研究.他先把照相底片用黑纸包好,再在纸上放块金属片,最后在金属片上撒些荧光物质.实验的准备过程简单,但是进行实验却需要上天的帮助,因为,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荧光物质才会发出持续强烈的荧光.  相似文献   

4.
巴克拉(CharlesGloverBarkla,1877-1944)因发现元素的次级X射线标识谱获得了19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当X射线照射到固体、液体或气体上时,都会引起两种完全不同的次级辐射:其一是微粒辐射,即电子发射;其二是次级X射线辐射。巴克拉对次级X射线辐射的本质作了最重要的和最详细的研究。他首先发现了次级X射线辐射存在两种不同的X射线:其中一种X射线的吸收系数、穿透本领等性质和入射X射线的相同,被认为是散射后的原X射线。这种散射后的X射线的强度随相对于入射X射线方向的不同而变化。通过对这种X射线强度分布的测量,巴克拉确定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高光谱技术分析了两幅模拟壁画,通过比较模拟壁画颜料与标准颜料光谱曲线的形状特征及其一阶导数特征峰和计算颜料光谱匹配度,有效准确地甄别出蓝铜矿、孔雀石、雌黄、藤黄、雄黄、铅丹和朱砂,但无法判别胭脂。同时,高光谱技术鉴定出的西藏拉萨大昭寺转经廊壁画中蓝铜矿、孔雀石、铅丹和朱砂颜料,与便携式 X 射线荧光元素成分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光谱技术可无损与准确地鉴定中国古代颜料,与便携式 X 射线荧光元素成分分析相结合,是壁画现场无损快速分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F0002-F0002
巴克拉(Charles Glover Barkla,1877-1944)因发现元素的次级X射线标识谱获得了19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7.
《物理教学探讨》2005,(9):F0002
巴克拉(Charles Glover Barkla,1877-1944)因发现元素的次级X射线标识谱获得了19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8.
简易分光镜     
魏锐 《中学科技》2009,(5):44-45
分光镜利用色散的元件,可以将白光分解成各种单色光,形成连续的光谱,这次我们将利用CD或DVD制作一个简易的分光镜。该分光镜的制作过程非常简便,而且可以达到很高的分辨率,你可以用它来观测太阳或者日光灯的光谱。  相似文献   

9.
新近发现的核灯塔效应正在帮助物理学家窥视各种物质的原子核经常处于的极端环境 .核灯塔效应因旋转样品受到同步加速器强光照射后发出 X射线扫描射束而得名 .在扫描射束旋转 ,经过一台探测器时 ,其波动度就是关于发出 X射线的原子核的信息信号 .为创造核灯塔效应 ,研究人员在一个小圆筒的内壁刷上一层试样材料 .然后 ,他们用压缩空气射流推动圆筒 ,使其以每秒数千转的速度旋转 .圆筒和试样达到一定速度后 ,研究人员用 X射线爆丛 (例如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所的高级光子源中的高能电子环行束产生的 X射线爆丛 )激发试样中的原子 .去年发现核灯塔效应的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目前利用该效应分析氧化钐 .钐是一种制造永磁铁的重要材料 ,但是用常规方法 (例如穆斯堡尔光谱 )难以加以研究 .研究人员还用这项技术研究了铁原子 ,并希望核灯塔效应在近期能让科学家进一步了解其他很多物质核灯塔效应帮科学家走近原子核$《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资料室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学探讨》2005,(12):F0003
西格班(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1886-1978)因在X射线光谱学方面的研究和发现,获得了192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1.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4):F0003-F0003
西格班(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1886-1978)因在X射线光谱学方面的研究和发现,获得了1924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2.
1914年--劳厄劳厄(Max Theodor Felix Von Laue,1879-1960)因发现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获得了191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关于X射线的本质,科学家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劳厄认为,X射线是电磁波。他在与博士研究生厄瓦耳交谈时,产生了用X射线照射晶体以研究固体结构的想法。他设想,X射线是极短的电磁波,而晶体是原子(离子)的有规则的三维排列。只要X射线的波长和晶体中原子(离子)的间距具有相同的数量级,那么当用X射线照射晶体时就应能观察到干涉现象。在劳厄的鼓励下,索末菲的助教弗里德里奇和伦琴的博士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XRF)可简单、快速地分析玻璃样品中SiO_2、Na_2O、CaO、MgO、Al_2O_3、K_2O、Fe_2O_3等成分组成及含量。用粉末压片法制备出了满足XRF测量的分析试样,用岛津公司XRF-1800顺序扫描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F99UU(92)间的元素进行全程扫描,用PCXRF无标分析软件实现了对玻璃样品中元素组成及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进行无损分析,制样简单、分析速度快、可以同时对材料中的多种组分进行快速准确地测定,半定量结果达到了近似定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亨利·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1862—1942)和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1890-1971)父子因在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分享了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劳厄一样,亨利·布拉格也在研究X射线的本质,但是,他认为X射线可能具有物质的性质,具体地  相似文献   

15.
氦是元素周期表中一种普通的惰性气体元素。然而现代低温物理与技术的发展都和氦有着密切关系。 1868年有人利用分光镜观察太阳表面,发现一条新的黄色谱线。经核对,这条谱线并不属于任何已知元素,当时认为此谱线为太阳上的某个未知元素,命名为helium(氦),直至1895年英国化学家拉姆齐(1852~1916)将钇铀矿置于硫酸中加热,得到一种新的惰性气体并用光谱实验确认这种气体就是1868年所发现的所谓太阳上的元素氦。  相似文献   

16.
天然沸石红外光谱X粉末衍射及扫描电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X衍射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镜、X射线电子能谱(SEM/EDS)对天然沸石进行了表征。沸石的红外光谱主要由吸收的水份、沸石的骨架振动及Si-O或Al-O的振动引起。沸石表面粗糙,XRD分析表明该沸石属斜发沸石,EDS分析说明沸石主要由硅、铝、氧及钾等元素组成。  相似文献   

17.
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还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灯的尺度。X射线(即X光)是在1895年首先由德国科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几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的。那时候,伦琴和其他一些科学家正在做一种试验,把电流通过盛于特种玻璃管内的某些气体。玻璃管内的空气事先已抽掉。一天,伦琴注意到玻璃管内发出一种奇怪的辐射线,使得附近的一块屏幕发出亮光来,即使用黑纸把玻璃管包住,情况也是如此。伦琴看不到有任何东西从玻璃管内放出来。但是,他发现如果把屏幕放到旁边一个门关着的房间内,这种射线看来仍然对屏幕有影响。屏幕发出光亮这件事…  相似文献   

18.
1927年—康普顿和威尔逊康普顿(Arthur Holly Compton,1892-1962)因发现康普顿效应、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1959)因发现通过蒸气凝结观察带电粒子径迹的方法,共同分享了192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20年,康普顿(左图)在华盛顿大学用X射线做散射实验。他设计并吹制了X射线管,使管子的靶和散射用的石墨靠得很近;他还设计了特制的X射线分光仪,改进了探测用的可调象限计,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X射线散射实验的检测灵敏度。通过实验,他清晰地观察到,散射后的X射线包含两种不同的波长成分:一种和入射X射线波长相同,称为不变…  相似文献   

19.
在乙腈中,水合硝酸钇同冠醚4′—NO_2 B15C5形成了一种浅黄色的固态配合物:Y(NO_3)_3·NO_2B15 CS·3H_2O。通过元素分析、差热与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20.
1927年-康普顿和威尔逊康普顿(Arthur Holly Compton,1892-1962)因发现康普顿效应、威尔逊(Charles Thomson Rees wilson,1869-1959)因发现通过蒸气凝结观察带电粒子径迹的方法,共同分享了192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20年,康普顿(左图)在华盛顿大学用X射线做散射实验。他设计并吹制了X射线管,使管子的靶和散射用的石墨靠得很近;他还设计了特制的X射线分光仪,改进了探测用的可调象限计,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X射线散射实验的检测灵敏度。通过实验,他清晰地观察到,散射后的X射线包含两种不同的波长成分:一种和入射X射线波长相同,称为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