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小学社会科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中小学社会科建立于1947年,它替代了战前具有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色彩的修身、历史和地理三学科,作为民主主义新教育的象征而成为中小学课程中的核心学科。在5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经验主义与学问中心主义、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主义教学的较量,并从模仿美国社会科开始,逐步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日本小学社会科自1989年开始,一~二年级阶段与理科合并,重组为综合性更强的生活科,社会科自三年级为起始年级,但原一~二年级社会科的内容,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周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国内专家学者都关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教育经验,而对诸如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教育情况则缺少应有的关注。日本中小学社会科建立于1947年,替代了战前修身、历史和地理三学科,作为民主主义新教育的象征而成为中小学课程中的核心学科。 相似文献
3.
日本小学社会科教育的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是一个综合学科。日本自1947年设置社会科以来,一直坚持小学、初中、高中在学科教育内容上的“一贯制”原则。社会科的学科本质是“培养公民资质”。虽说学校各教育阶段在培养公民资质方面有着不同侧重点,但是从整体的学科教育任务看,无疑小学的社会科是基础... 相似文献
4.
5.
贾美华 《课程.教材.教法》1997,(1)
小学开设社会科在国外已有多年,但在我国自建国以来尚属首次。开设小学社会科是适应减少课程门类、向课程综合化发展的需要,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上的一项重大改革,也顺应世界课程发展和改革趋势。由于小学社会科在我国刚刚起步,从学科教学角度,有必要了解国外小学社会科的一些情况以作借鉴。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阐述。一、同多异少的教学目标世界上不同国家开设的小学社会科因不同的地域、文化传统及国情而各有差异。从世界范围看,存在着两种模式。一是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通过综合的广域的社会学科(SO-CIALSTUDIE… 相似文献
6.
一、从现行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看日本社会科的特点(1989年社会科课程标准)特点一:重视学习历史和地理的视角与思维方法小学社会科虽然不按历史和地理的学科体系设计,每个单元围绕一个综合主题展开,但有关历史的和地理的视角与思维方式的内容却贯穿于整个年级,并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1)历史的视角与思维方法●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如三年级:目标“理解人们的生活是变化的”。内容“调查房屋、工具和交通的变化,并将调查结果归纳在年表中”。●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以东京书籍版为例)东京书籍版教师用书分别列出了“历史的… 相似文献
7.
"公民"是个体人生活于社会中的基本身份.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有社会课或公民课对国民进行公民教育.日本国民的公民意识在小学阶段就得到了引导和培养,这一点从日本小学社会科的目标就可以看出来,那就是:"谋求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培养对日本国土和历史的理解和热爱,养成对国际社会有益的、作为民主和平国家和社会的成员所必备的公民素质基础."小学社会科的总目标虽然有些抽象,但各学年(3~6年级)确定的分阶段目标就比较具体,安排的内容也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8.
9.
“公民”是个体人生活于社会中的基本身份。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有社会课或公民课对国民进行公民教育。日本国民的公民意识在小学阶段就得到了引导和培养,这一点从日本小学社会科的目标就可以看出来,那就是:“谋求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培养对日本国土和历史的理解和热爱,养成对国际社会有益的、作为民主和平国家和社会的成员所必备的公民素质基础。”小学社会科的总目标虽然有些抽象,但各学年(3~6年级)确定的分阶段目标就比较具体,安排的内容也非常明确。三年级目标:1.理解自己所生活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地区内人们的协作,养成…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日本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的“传统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已将成为一个"文化创造型国家"确立为国家发展的方向。"传统与文化"教育被寄予了创建国际社会、日本社会、区域社会以及学校社会的重任。2008年修订的课程标准新增了有关传统与文化的课程内容。小学社会科教科书中"传统与文化"相关内容通过展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传统与文化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这种内容组织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传统与文化"内容仅限于三年级有关区域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单元与六年级的历史单元中,而且缺乏从传统文化在今天和未来的价值、传统文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这两个视角来组织,这将是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沈百英《小学社会科教学法》是我国社会科初创时期(1923年—1929年)唯一的一本研究专著,分析其所承载的社会科教育思想,折射民国时期小学社会科研究与实践状况,以为当今新课程改革中的社会科课程建设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0,(14):96-96
在新加坡,社会科是15—17岁高中生的必修科目,并要举行全国性考试。但考试对于该科目来说是不适宜的,因为这一科目旨在促进参与和交往。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和发展司fCPDD)研制了详细的课程大纲,以及面向新加坡全体学生的社会科教科书。根据原初的课程大纲,社会科聚焦于“关于新加坡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汪培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126-129
文章阐述了社会科课程产生的背景,分三个阶段介绍了日本社会科课程发展的沿革,分析了不同时期日本社会科课程的内涵、特点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线教师,我对任教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时常感到困惑,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我们如何看待品德与社会课程?二是我们如何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当我拿到张茂聪教授和魏薇教授著的《21世纪中国小学社会科教与学》(泰山出版社2005年4月)这本书,一鼓作气通读了全篇,我豁然开朗了,愿与同行分享之。一、我们如何看待《品德与社会》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原来小学思想品德、社会、自然、活动等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培养现代社会公民综合素养的需要,确定课程功能,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置的一门综合课程。当前,对这门课程的认识有一些分歧,有人… 相似文献
18.
19.
日本的社会科教育界在讨论社会科这一学科的构成时,总要论及社会科将公民资质教育置于何种位置,选择什么样的内容等问题。在争论中出现的观点大致可分为广义社会科和狭义社会科两种。近年来,两种观点之间的中间地带受人瞩目,在这个中间地带出现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本文欲梳理这一动向,考察广义社会科和狭义社会科的中间地带所产生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课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个性体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社会。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充分接触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把社区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和银行、超市、消防队、省博物馆建立联系,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