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以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笔触把美国一个重要的方面推到了世界读者的面前。同时,她也是美国公认的一位最称得上民族作家的黑人女性。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在困苦中挣扎的黑人女性群体,展示了她作品的深刻民族内涵,本文通过分析她作品中的黑人母亲群体形象解读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玛格丽特·劳伦斯是加拿大当代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她创作的长短篇小说玛那瓦卡系列为她赢得了世界性声誉。玛那瓦卡系列小说是以女性的独特经历和感受为题材的作品。她在作品中以细腻的笔触与独特的视角描写和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塑造了一系列强有力的 ,为争取女性独立而进行坚决斗争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以其犀利的笔锋揭示在封建社会中被扭曲了的女性,她的《流言》、《传奇》两部作品通过揭示女性心灵充满卑劣、愚昧、丑陋、变态的形象,来表达对封建专制社会的否定,她不依不饶的揭露,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探究了封建社会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内因。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道教发展较为充分的时代 ,这一时期几位著名的女诗人都是女冠 ,其中鱼玄机是最独特的一位。她的独特性表现在她的作品充满了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体现在女诗人对爱情的态度和思考上 ,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上。它使女诗人拥有了女性的灵魂 ,一扫文学史上女性的迷失  相似文献   

5.
杨荔钠在她的三部故事片中讲述母女关系、表达“恋父弑母”情结,运用“水”的意象来完成救赎主题,并通过“疾病的隐喻”来构造和升华故事,从内容到形式都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作者风格,完成了系统的作者表达。在中国电影史上,能够在一系列作品中同时保持“女性”视点和“作者”立场的女性导演并不多见。但“作者”的身份即彰显自我又难免会导致创作的重复,对情绪和情结的执着有时也会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和人物的性格逻辑。从这个角度看,“作者性”其实也是一种个人创作的“类型化”。  相似文献   

6.
苏青在其作品中更多地关注女性所要面对的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基于这一点,我们能看到,她继续探讨的是“五四”运动问题小说的传统,甚至对女性问题进行了更深层的关注。因此,通过她鲜活而质朴的笔,给我们展示了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中国女性的真实生活,在其作品中对妇女的真正解放作了很多设想。虽然某些观点有点偏激,但她毕竟深入思考了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我们能够说,在中国的女性作家中,苏青关于女性问题的思考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重要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三恋"开辟了对女性形象独特的抒写视角,深入探寻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对传统的女性形象进行新的塑造,作者从女性的独特经验出发,通过三部作品来阐发女性意识从"性——恋——爱"的升级过程,探寻女性在现实世界中所面临的精神困境与挣扎,体现她们独特的反抗与探索意识。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中的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以独有的女性角度叙说伤感而绸缪的爱情故事。她以女性敏感的思维,解构了当代物质时代的撞击下,人们对于浪漫爱情的幻想。本文从三个层面解析张爱玲作品中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9.
"传奇才女"张爱玲的作品风格独特,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的至爱。而《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影响,则是她独特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张爱玲不仅从小喜爱读《红楼梦》,而且一生酷爱读《红楼梦》,她的创作与人生均在自觉不自觉中深受《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匮乏的当代中国影坛,贾樟柯独特的电影风格给予了广大观众最真实的体验。本文将从贾樟柯与其电影作品的纪实风格、作品中的纪实美学特征以及作品中的人文意蕴这三个方面,对其电影的纪实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八九十年代倍受瞩目的女性作家,王安忆从女性这一边缘视角入手,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边缘人形象。我们拟从“都市边缘人”产生的社会人文背号、形象分类及其共性等三个方面对王安忆作品塑造的都市边缘人形象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另类的一个作家。她和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不同,她的作品通过对人性的剖析,情感的消解,凸显出一种极为悲凉的氛围。在张爱玲笔下,亲情和爱情一样,沦为人攫取自身利益,表现人性"恶"的一面的工具;这与和她同时代的作家们是大相径庭的,然而也就是这样的不同,更加凸显出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审美是人类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形成一种超越功利目的关系状态,具有形象和情感的双重表征。商战题材电影作品既有认识价值、伦理价值,更有一定的审美价值。电影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电影作品的一种方式,也是商战题材电影作品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左佳馨 《职大学报》2009,(2):15-17,36
作为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位女性作家,谌容在其文本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其所陈列的女性人物画廊正体现了她的一种以女性为写作中心的走入状态.而又因其女性形象中蕴藉着作家自身的人文关怀,具有了一种"超性别意识"的写作姿态,一种对于当时社会实质问题的热切注视.谌容始终关注着难以解决的人生问题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但这种"超性别意识"的抒写背后却有着认同男性视角的格调存在,即作家在无意识中服从了传统思维对于女性的认同和束缚,由此造成了其作品中一抹"暗色"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始终沿着个人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独有轨迹发展。尽管她本人是一个一直处于孤独与无助之中的弱女子,而总是很执着地探索着国民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价值。可以说,她是一个女性意识的自觉者,她的小说描绘了广大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过程,揭示了男性对女性的冷漠与迫害,揭示出女性应该获得人格的平等与人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16.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哈姆莱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作为第一个描写黑人女性身份诉求的女性作家,赫斯顿曾经被历史无情的遗忘。今年是黑人民权运动50周年,赫斯顿的作品因展现黑人文化和超越时代的民族意识,重新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她的文章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的具体解读,揭示了赫斯顿对黑人民族意识的觉醒起到的启示作用,并探讨了赫斯顿独特的创作特色及其文章中表达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7.
李婷 《职大学报》2009,(1):40-42,83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其作品的丰厚,风格的多变,题材的广泛,无不给人以惊艳的感觉.在当代女性作家中,她又以大量的全新的作品卓然独立.本文拟从王安忆语言的角度,分析其各阶段语言的风格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8.
丁洲 《职大学报》2011,(3):57-61,87
王安忆和张爱玲一样致力于上海女人的描写,她通过种种性格各异、形象丰满的女性形象建构与描述着上海城,是海派最传神的继承人,更是女性写作的集大成者。虽然王安忆本人极力否认其女性文学者的身份,但她对于女性世界的独特抒写和全新建构,使得她始终无法脱离:好性文学的藩篱。而对于女性研究最基本的莫过于母女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女性表现亡国之音的诗词作品虽然较少,但具有特殊的思想内涵。文章着意从后妃词人、平民女词人、青楼词人三个群体来探究女性亡国之音的写作,展现封建社会国家覆亡给女性带来的悲惨命运。通过与男性词人诗词作品中亡国之音的简单比较,展现女性独特的表达方式与视角。  相似文献   

20.
运用托马斯·沙茨提出的融合仪式电影理论对冯小刚电影创作进行关照。通过对人物身份与主题、矛盾冲突与解决、背景音乐与主题歌(曲)、场景与"类公路片"四组影像关系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冯小刚电影作品在当代中国影像生态里呈现出的明显的融合色彩。冯小刚的贺岁电影是一种运用了融合仪式型叙事策略的类型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