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一直关系到这门课程是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创新能力,而学生在学习中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正是学生思考之后的结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更需要强化学生这一块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现今,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因人类自身环保意识的缺乏不断遭到严重的破坏。小学科学课与环保教育息息相关,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正是培养学生环境价值观的最佳课堂。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其他学科有着更为有利的条件。通过环保内容的渗透,让学生懂得每种动植物(包括人类)都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大自然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观点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而想要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有些难度。教师只有认识到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并掌握好一定的教学策略,才能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落到实处。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情境导入”“解决问题”和“科学指导”三个方面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邓美姣 《广西教育》2005,(1A):78-79
问题意识是指人在认知的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5.
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学,一般指课程计划中的科学课和相关的课外探究活动的教学及指导。所谓数据,主要指学生在科学探究中通过观察、实验等操作活动所得到的相关数据。数据意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使学生以实验寻求有利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自觉运用数据解释相关的问题或现象,从而不断得到可靠的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学生通过探究初步知道,一个单一的数据是证据,它能证明事物在一点上变化的结果,不能代表其他;一组数据是证据,它能证明事物在一个变化周期里的结果,不能代表普遍现象;多组重复实验的数据是证据,能证明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相同的变化结果,具有普遍性。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利用各种方法得到的大量数据,还需要通过整理和分析,才能发现彼此之间的联系与蕴含其中的规律。有时数据可能不可靠,还需要不断地进行重复研究,以期得到可靠的且具有一定可信度的数据,不断提升数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18):93-94
若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去解决数学问题,势必会使得学生的品质得到锻炼,意志得到磨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期间习惯性将提问权利揽入自己的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回到教师提问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展开详细的探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它能驱使人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缺少问题意识而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是完全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古语云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质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生物教学中 ,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 ,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 :“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 ,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破了科学创造获得成功的前提是 :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好奇心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胡适曾说过 :“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 ,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积聚 ,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试想伽里略和牛顿有多少藏书 ?有多少仪器 ?他们不过是有问题而已 ,有了问题以后他们自会造…  相似文献   

9.
10.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古以来,我们对于教师的定义就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样长期以来,我们就习惯了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的学生早已经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习方式,他们既没有创新的意识,也没有创新的能力,这显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违背。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美术教育重要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2.
陆伟生 《化学教学》2004,(11):16-18
笔者从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学习环境、课上留出问题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增强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实践和思考,提出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深刻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提出问题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知识的增长,知识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问题意识应当成为初中学生的基本素质,但我国的初中学生却普遍存在着问题意识淡薄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倡导初中数学的问题教学,并提出了若干策略:创设平等情境,使学生"敢问";传授提问方法,使学生"善问";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乐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的中考,内容更注重对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设计增加了与实际贴近的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命题也开始从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开始突破,注重考察学科的综合能力。这一变化和趋向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卢成忠 《考试周刊》2010,(34):183-184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做到以下几点:创新评价机制,使学生"敢问"、"愿问",激发问题意识;创设问题该情境,使学生"想问"、"爱问",培养问题意识;引导问题探究,使学生"善问"、"会问",强化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究性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面临各种问题的时候,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可见探究发端于问题。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丈对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证据.怎样用可靠的包括数据在内的证据去证实世界。所谓数据.主要指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观察、实验等操作活动所得到的相关数据。数据意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相似文献   

19.
田秀娟 《教师》2010,(4):96-96
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通过对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内涵以及培养策略这两个方面的讨论。试图从理论以及历史学科特点的高度对所要阐述的问题进行梳理,从而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洪敏强 《考试周刊》2014,(10):55-56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幸福的源泉,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是每位父母的期望,也是老师们的责任。特别是高中的教育工作者,在高中快节奏的学习中,为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尤为重要,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讲解式,学生"被动"接受和掌握知识,缺乏学习兴趣。特别对于高中数学这门独具抽象性和复杂性的学科,学生往往找不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对数学公式、概念、规律等死记硬背,而不是理解记忆。学生觉得难记、难背、难懂,教师也觉得难教,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