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多诺放弃了卢卡奇那种积极入世态度的"革命"浪漫主义哲学,从同一性哲学转向了"非同一性"哲学,而剖析其批判指向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哲学仍是一种反对革命总体性主体后的个体性主体的浪漫主义,其实质只不过从"彼"浪漫主义转向"此"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2.
《音乐课程标准》与基础音乐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基础中小学音乐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化:1、音乐教育价值观更新;2、音乐课程目标更新;3、音乐教学内容更新;4、音乐教学方式转变;5、音乐教学评价内容、方法转变;6、音乐教师角色转变。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应密切关注,深入研究普通音乐教育的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并将其贯穿于专业教学之中,这是深化高等音乐教育改革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3.
教材文本的“特色”能直接反映教材文本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日本选用最广泛的、最具代表性的教育艺术社出版的《小学生的音乐(1-6)》教材,对其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小学音乐教材修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傅统先是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其知识体系庞杂、教育理论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傅统先教育哲学理论进行比较性研究,将傅统先所著的《教育哲学讲话》《教育哲学》两本著作与9本中国教育哲学代表性著作以及4本英文教育哲学代表性著作进行对比,以期探究傅统先对中国近代教育哲学学科发展的贡献,以及在中西方教育哲学学科谱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离骚》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一是天人合一的观念,二是事物的对立统一,三是生与死的冲突与归一。这种蕴含于诗篇中的哲理,虽与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表现方式不同,但同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动画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融合了娱乐、商业性、教育性等多个特征,成了现代行业中一支有力的生力军。本文结合我国本土动画政策及发展现状,分析欧美动漫大国的动画发展特征,总结出一种新的动画形式——启蒙动画,并分析启蒙动画作为动画产业之一成功的要素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东西方音乐美学史上重要的代表著作和人物,《乐记》与柏拉图在音乐的作用方面都强调音乐对个人德行以及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而且都具有一定的阶级论特征。但二者在对音乐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却又有根本的区别:《乐记》强调人内在情感与外物刺激的和谐统一,重在"天人合一";柏拉图则强调数与比例的和谐,重在"天人分际"。  相似文献   

8.
《阿斗》是一部近似鲁迅《故事新编》的历史叙事类文本,它对三国历史别具一格的重写,与《故事新编》对传统"故事"的"新"说如出一辙,反映了不同时代作家对"历史"共同的思考与理解。然而,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语境和个性气质的差异,两者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并体现出不同的叙述风格。同时,《故事新编》是启蒙精神对传统思想的全盘否定,而《阿斗》则是对传统与启蒙的双重批判与继承,主张用道家自然主义精神疗治启蒙的"现代性"弊病。  相似文献   

9.
《庄子》以"道"为本,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美乐标准上,《庄子》把《老子》的"音声相和"发展为"与道相和";在音乐批判上,《庄子》把《老子》批判"五音"发展为批判"违道"之乐;在音乐美学境界上,《庄子》把《老子》的"大音希声"的"悟道"境界发展为"载道"境界;在音乐审美上,《庄子》把《老子》的"过客止"的外在审美发展为"所乐"的内在审美。《庄子》在《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有令人瞩目的开拓创新,揭示了"道家"音乐的本源:生于心,源于物,随于道;揭示了"道家"音乐的基本功能是"和";揭示了"载道"之乐的"人为"、"有声"特点;揭示了"道家"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0.
《李笠翁曲话》是清代李渔《闲情偶寄》一书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后人通常把这两部分叫做《李笠翁曲话》,其独到的音乐美学思想:一是追求“独先结构”的形式与“善、奇”的内容相统一;二是重视音乐创作的“合人情”;三是在文风上应“重机趣”、“人唯求旧、物唯求新”、“习俗恶”;四是在音乐教育中应“唱曲情”。  相似文献   

11.
通过欣赏《辛德勒的名单》三种不同版本的演奏,让大家从直观上理解所谓音与音的一种预见的逻辑性。更进一步的对音乐逻辑的概念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分析作品,比对版本,从而学习一些音乐理论知识,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让人受益菲浅。  相似文献   

12.
魏晋至隋唐的音乐美学思想具有显著的特色,开始探索音乐的特殊性、音乐的内部规律。其突出代表是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它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地位重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对《声无哀乐论》的研究为我们揭示出它的深邃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国功夫电影作为彰显中国形象、传播传统文化的影像文本是时代精神的文化表征。以《精武门》(李小龙版)、《黄飞鸿》(李连杰版)及《叶问》(甄子丹版)为电影文本,运用文本细读法对民国功夫电影叙事转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哲学进行研究。三部功夫电影作为症候性文本,是时代精神的反映,为当今习武者及文艺工作者弘扬传统文化提供着行为范本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简·爱》与《音乐之声》都是被世人广为推崇的艺术佳作。这两部艺术作品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勇敢,对爱情不离不弃的女性人物。虽然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时代不同,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就将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中的人物背景,以及作品的故事情节发展,探讨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15.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本细读,对蕴涵在《骆驼祥子》文本中的民间和启蒙的关系以及老舍的创作心理进行了探讨。从象征的意义上说,《骆驼祥子》有一个隐形的结构,即一个人的堕落之路,而在祥子与命运之网的搏斗中,虎妞和阮明先后充当了网上的诱惑;在作品显形层面上多层次地解读虎妞形象、祥子与阮明的关系,从民间形态和人性真实的意义上凸现了虎妞作为艺术典型的丰富内涵和不朽魅力。《骆驼祥子》后半部分在结构上留下了遗憾:老舍本身作为市民阶层的一员,在描述祥子对政治之网的冲击时超出了他的能力,尽管他对市民有着尖锐的批判,却不可能在精神上给以更高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蒂特马斯社会政策十讲》本身具有很强的导论性质,其内容涵盖了理查德·蒂特马斯于伦敦经济学院数年间教授导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因而也是蒂特马斯学术内容的精华呈现.作为社会政策学的奠基人,蒂特马斯在社会政策体系的思想与理论方面致力于脱去功利主义的外衣,以达到福利哲学的水平,至今对社会政策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这本书中,蒂特马...  相似文献   

17.
文学家也研究哲学,但他们的研究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以袁仁琮的《庄周今读》为例,文学家的哲学研究表现出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关注现实人生问题,而不太注重对抽象而玄奥的问题进行思辨;二是真诚,即以虔诚的态度进行研究,相信自己的研究;三是在表述上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可读性颇佳.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现实主义小说《愤怒的葡萄》通过对经济大萧条时期乔德一家苦难生活的描述,真实再现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社会的动荡和底层人民的挣扎,本文结合新历史主义理论研究,分析小说《愤怒的葡萄》在当时美国社会的历史意义,以及在历史建构过程中小说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9.
美感思维是一切艺术教育的始发点,作为听觉艺术的声乐,无论表演或教学,对演唱版本进行比较研究,从不同歌唱家演绎同一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对相同音乐作品的共性认识和个性化的二度创作中了解作品及演唱者的风格,通过对比四位不同时期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的演唱,揭示其表演美学观念的合理差异,以期强化对美感思维作用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重读《牛虻》,贯穿全书的是一条反宗教的路线。对宗教所持的观点截然相反导致了亚瑟和蒙太尼里的对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