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很”的组合式有两种:一种是与形容词组合,一种是与动词短语(VP)组合,前者是一般的,后者是特殊的。“很”与形容词组合,这是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人们经常用“很”分别与形容词、动词组合,从而区别这两类不同的词。“很”几乎成了鉴别词类的“试剂”了。本文主要以“很+VP”式作一点粗浅的语法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篇小小说。不管是“小”小说,还是“大”小说,小说都是讲故事。这篇小小说就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因为一本稍有损坏的语书,发生“我”(也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和“我”的学生之间的小小故事。让我们觉得很妙的是.这故事讲得很实在.很真切.也很有波澜。比如同学们七嘴八舌为谁该拿那本书给“我”出主意想办法的场面,就很真切.  相似文献   

3.
女儿小时候很在乎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今天有没有玩够?”第二件事情是“今天快不快乐?”这和我小时候很不一样。我小时候最在乎的两件事情是“今天有没有输给别人?”,“今天有没有做错事?”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Y+很有+X”格式的研究提出X必须是抽象名词。但是抽象名词作为一个理论概念颗粒度较大,因为有很多的抽象名词无法进入该格式。“规定属性”和“归纳属性”作为两个颗粒度更细的理论概念可以更好地确定X的准入条件。对“Y+很有+X”格式的研究有两点普通语言学价值:其一,“Y+很有+X”格式与“Y+有+很+Z+X”的变换事实上是“贝克难题”的一个具体体现。解决“Y+很有+X”格式的准入条件更有助于理解和解决“贝克难题”。其二。“有X”被重新分析为表“性质”,促使其中的一些用例呈现词汇化的倾向,这说明“有X”一方面具有句法结构的性质,另外一方面成为历时机制发挥作用倒置短语词汇化的平台,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句法和词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零”这一概念,是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它的本意是“没有”,即“无”的意思,是人们在对“有”有了相当的认识后,从“有”中发现的.在初等数学中,零不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有很独特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忽然师兄     
“忽然”是副词,“师兄”是动词。 因为有一年的九月,人生发生了点微妙的变化。走在林阴深处,有人很是礼貌地打断了我的沉思:“师兄,请问麓山寺怎么走?”我很是惊慌失措地跑到一面镜子前,说:“这是怎么了,我?” 我等来了比我更愣头愣脑以及更充满“孩童般幸福微笑”的人。 那个动词表示“成为师兄”。 很多年过去后,我开始回忆,一定时常记得:这一幕很有趣。 关于这个故事,其实有另一个版本。当时是在系楼幽长的走道上,有个小伙子很是急切地打断了我的忧郁:“学长,请问哪儿有厕所?”我很是困惑地环视四…  相似文献   

7.
这是个很直白的切入——“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秋天的叶子”开始的。这还是个很抒情的切入——“怀念祖母”,从“一片叶子”开始,特别是“秋天的叶子”!这更是个很悬念的切入——“怀念祖母”,  相似文献   

8.
《猫城记》是老舍的一部寓言体讽喻小说。《猫城记》自问世至今,已近一甲子的岁月了。这其间,她主人曾赞赏过她“很不错”,只不过是还有“一点点不满意”、“不很幽默”;①也曾说她是“失败的作品”,②“我很后悔我曾写过那样的讽刺”。③文学评论界更是众说纷纭。其中,有较客观的评价;有主观的推断;有善意的批评;也  相似文献   

9.
“文以意为主”,这篇文章虽短,但提炼了一个很有辩证性、很有视空感的“意思”。但好的意思要有好的表述,这就不能不考虑到“章句”乃至“词采”,以利把意思表述得准确、缜密、生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就发现,有个小问题很有意思—“草船借箭”中的“借”字用得不当。因为“借”在词典中的意思是“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而作者在这里用“借”似乎不很恰当,固为诸葛亮的做法明明白白的是“骗取”而不是“借”呀。为什么不说是“草船骗箭”?况且,有“借”必有“还”,  相似文献   

11.
南京有一家挂牌为“非常春天”的影楼,这“非常春天”四个字显示了表达上的简洁、明快、新奇、俏皮,很适合作招牌用语。它客观上激发了顾客“试一试才知道”的心理,因而这个招牌是很有魅力的。事实上,这个招牌的语法结构就是“副+名”。 “副十名”现象,最初被认为是错误说法,最近由于其广为运用而使许多语言工作研究者持承认态度。 先把较普遍用的“副十名”归类。 一般名词:很学生特英雄很傻瓜很男人特淑女非常城市…… 抽象名词:很传统特诗意很青春很人性特现代…… 专有名词:很雷锋很阿Q很中国很日本很广 东…… 首先,可肯…  相似文献   

12.
这“杂”不是那“杂”《欢迎“杂家”》论证指瑕山东/陶俊智《杂文四则》中的《欢迎“杂家”》一文,“说明学习要注意知识的广博,注重知识的积累”,立意是很有意义的,前四节的论述也很严谨,很有说服力,但以后的几节在给“杂家”正名的时候,却似有偷换概念之嫌。文...  相似文献   

13.
谁调动谁     
一大学校长访问另一所大学,见这所大学的教师、学生都很上进,很有活力,很有积极性,就问这所大学的校长:“你是怎样调动师生积极性的?”这位被问的校长沉默片刻后答道:“我没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流浪与回归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要告诉人们的,恐怕是说在爱情的“城堡”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寓言”。其实,推而广之,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态度大抵如此。 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相似文献   

15.
“吃饭了?”这句“国问”虽仍通行,但已非“一枝独秀”。“孩子成绩好吗?”“孩子在哪里读书?”大有取而代之,成为时尚问语的趋势。喷啧!从关心吃饭到关心教育,这是多么伟大的进步。周末,到朋友家串门。朋友有个10岁的小女孩与我很老友。见我来,很高兴,“吱吱喳喳”地说得欢。这时,又来了一位“吴阿姨”。  相似文献   

16.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这样一句话:“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这里的“圆规”代替了“豆腐西施”杨二嫂,于是有人便认为这是借代。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是借喻而不是借代。到底是借代还是借喻,如何准确地辨识借喻和借代这两种修辞手法? 借喻和借代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但它们又有相似之处,都是用一事物来代替另一事物,所以人们很容易将这二者混淆,以致“喻”、“代”不分。其实,如果我们真正了解了借喻和借代  相似文献   

17.
趣话映衬     
古代有个人 ,身上背着一个沉重的包裹 ,骑着马在赶路。走路人看到他包裹背得很吃力 ,于是就对他说 :“你为什么不将包裹放在马背上?”他答道 :“马驮着我已经很重了 ,再放上包裹 ,马不更增加负担了吗?”走路的人听了哗然大笑 ,议论道 :“这真是聪明的笨人!”这当然是则笑话。但路人说的“聪明的笨人” ,很有点艺术性。“笨人”用“聪明”来修饰 ,看来似乎是矛盾的 ,但仔细一想 ,很有道理。“聪明的笨人” ,其实是说“笨人中的笨人” ,说“笨”是真 ,冠以“聪明” ,以反义词去修饰 ,一方面更突出其笨 ;另一方面又有讽刺意味 ,更增强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管是在初中还是高中教学时 ,偶尔涉及到要求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词性 ,找出句子的主干再理解句意。这时 ,学生很容易找出表行动的动词 (一般是句子的谓语 ) ,对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表心理状态的形容词 ,多混为一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一类的词的词性难以明确呢 ?原来 ,它们有许多共同点 :①这一类的词都与“心理”有关。②这类词都具有形容词的一般特点 :受否定副词“不”和程度副词“很”“非常”“十分”等的限制。如 :不关心、很关心、十分关心、很痛苦、非常痛苦、很难受、十分难受。正因为它们有这些共同点 ,所以难以判定是动词还是形…  相似文献   

19.
何代进 《学子》2003,(12):50-50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能不遇到挫折,这一个个挫折便是一道道“考题”。当你为一次挫折而轻生时,很遗憾,你的得分便是“0”,当你正视失败并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时,很高兴,你的得分是“100”。当你成功后,不要得意忘形,因为这也是一道“考题”,它要考考你是如何面  相似文献   

20.
《好同学》2004,(1)
有一个母亲很严厉地斥责她七岁的儿子,以后不准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说什么“食色性也”! “可是,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啊!”儿子很不服气,理直气地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