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实施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关键在于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去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这就要改变教师逐段串讲串问、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出可供学生深读探究的一两个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探、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2.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话道破了“疑”在学习中的作用。可以说.“疑”是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也是求知的阶梯。因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围绕“疑”组织教学.促进学生探索、发散思维.让他们放飞驿动的心去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3.
质疑思辨是一种“读思结合”的创造性阅读方法。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阅读中.对书中的内容,问一个为什么,怎么样,通过钻研、辨别,做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所以,质疑是深入理解文章的钥匙。[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我们称之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宁鸿彬老师极善于设计教学“主问题”。他极善于用一个或几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问能抵许多问”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课堂活动的主人。宁老师的“妙在这一问”的提问设计艺术,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阵地,更是唤醒学生问题意识的场所.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苏格拉底也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诞生.”由此可见,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的“推进器”.本文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苏教版)“方差与标准差”教学活动为例,  相似文献   

6.
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题,我们称之为课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高明的老师善于设计教学“主问题”,用一个或几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和课堂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明代教育学家陈献章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问始于疑问,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入深思,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创新学习始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设置问题,我认为除了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学识水平,紧扣教材内容以及抓住提问时机等因素外,更还应考虑以下三性:  相似文献   

8.
质疑思辨是一种“读思结合”的创造性阅读方法。陈献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阅读中,对书中的内容,问一个为什么,怎么样,通过钻研、辨别,做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所以,质疑是深入理解文章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明代教育学家陈献章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问始于疑问,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入深思,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创新学习始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设置问题,我认为除了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学识水平,紧扣教材内容以及抓住提问时机等因素外,更还应考虑以下三性:  相似文献   

10.
宁鸿彬老师善于以几个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有效避免了浅层次的“碎问碎答”,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以宁鸿彬老师执教的《中国石拱桥》《皇帝的新装》《愚公移山》这三个课例为例,探讨其主问题的特点与设计原则,可以获得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1.
“问题意识”简单地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实践活动中,遇到了或是意识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古人说:“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朱冬民 《语文学习》2010,(7):114-114
每教完一篇课文.我都习惯地问一句:“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学贵知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课堂上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是给了他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许多同行和前辈有不少真知灼见。笔者认为,教师善于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指导学生议论,巧妙引导,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一、质疑问难,打开思维的门扉“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正如前人所说的“学贵存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凭借教材,启发  相似文献   

15.
明代白沙先生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里说的有疑,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能发现问题。要想叫学生能发现问题,老师就应尽早尽多地发现问题。一年来,我使用新教材就发现它存在不少问题。学生受了我的影响,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分析、思考、讨论、研究,一一解决了问题。学生懂得了“为什么不应该那么写,而应该这么写。”这对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的形成,思维能力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把平时的做法,总结为一句话,这就是要求学生读书时,注意课文里的句子是否符逻辑、合情理、  相似文献   

16.
明代学陈献章说:“古之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里所说的“知疑”,就是发现问题。如果读一篇章,提不出任何问题,久而久之,便会养成惰性思维。反之,读书时能“知疑”.从知“小疑”到“大疑”.思维就会活跃.  相似文献   

17.
宋大儒朱熹有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意思是说:“疑”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创意阅读”轻松一点,“阅读效果”胜人一筹呢?我认为选好创意阅读教学的突破口至关重要。一、读中有“疑”,“疑”出新知清代著名学者刘开说过:“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些宝贵经验都强调了“疑”在阅读中的重要性。平时我们要多多鼓励学生问问文章反映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作者的观点有什么依据,其主张能否付诸实践等等。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更要追问为什么这样写,还有没有别的写法…  相似文献   

19.
俞进 《天津教育》2000,(4):38-38
质疑的能力是指善 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 题的能力。陆九渊曾经说 过:“学习无疑需有疑,有 疑定要求无疑,无疑本由 有疑始,有疑方能达无 疑。”这种从无疑到有疑 再到释疑的过程,就是由 不知到获取知识的过 程。所以培养学生质疑的 能力是很重要的,是提高 学生素质的需要。 一、引导质疑,是培 养学生主动求知的前提 我国明代理学家陈 宪章说:“小疑则小进,大 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 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因此,引导学生积极、主 动地质疑,是培养学生主 动求知的前提。例如,在 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这一节的例题:“和平…  相似文献   

20.
设疑种种     
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语文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本文主要谈一种:设疑.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获小进,大疑得大知;知疑且善问,学成必无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有疑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处理的需要,故意创设疑问,设置障碍,就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学好语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