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讯《找个好钳工比找研究生还难!》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通讯二等奖。它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借鉴。一、人无我有,独家先行。新闻贵在新,贵在不甘平庸,不步人后尘,不写千人一面的大路货。要写人无我有的独家新闻。这篇通讯是作者在一次与企业负责人的接触中,敏感地意识到高级技术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问题,随后就此采访了劳动市场、工业企业和业内的相关人士,做了大量的调查,在掌握了准确的统计数据与事实后,提出了这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从而以人无我有、独家率先发表的特点,赢得受众及中国新闻奖评委的厚爱。  相似文献   

2.
农业、企业“不找市长找市场”,对我启发很大,于是,我采写新闻逐步转向农贸市场,走街串巷逛商场,看看听听顾客需要什么,市场上缺什么。在当地农村,市场上传统的土鸡、土鸡蛋紧缺,饲料鸡,饲料蛋充斥市场,群众的胃口还是喜欢“土”,于是,我连续写成《饲料鸡蛋充斥市场──难卖,家鸡蛋销路看好──紧缺》《市场缺什么,农民种什么?》《效益农业看市场》等稿件,很快被县市省三级电台、报纸采用,其中两篇还加了编后话、配了对比新闻,促进了农村的种植业、饲养业,带动了市场的繁荣。到市场上找新闻@苏正良  相似文献   

3.
面对现成材料,常常苦于找不到主题。不久前,我和小丁写了一篇通讯,题目叫《种子的魅力》(另题:《良种》),先后被《博尔塔拉报》和《新疆科技报》采用。这篇不足千字的通讯,从拿到材料到写出稿件,经历了半年之久。今年元月份,我镇赵山同志给上级写了一份近二十页的工作报告,系统地总结了他近二十年来的工作成绩。我看到内容很好,很想就此写一篇文章。可又找不到主题,放在抽屉里几个月,一拉开就看到它,总也下不了手。5月底的一天,我从《新疆科技报》上读到一则“在科技田野上耕耘”。  相似文献   

4.
正"到北京找阿美"是曾经在台湾老百姓中流行的一句话,一九九〇年代初被一位女记者捕捉到,发表在《北京晚报》,还获得年度奖。当时,记者采访的对象是祖籍台湾的北京市台联工作人员蔡晓美同志,阿美是岛内乡亲对她的昵称。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二年期间,阿美代表市台联,参与市台湾同胞接待办公室问讯处的工作,她身后有一个联合办公的可敬群体,只是那个时期还不适合完全公开身份及在大众媒体上"曝光"。  相似文献   

5.
同事们看见我给报社写稿十投九中,以为我和报社的编辑混得熟.其实我认不到几个编辑,这多亏了《宜昌日报》社给我找了好“老师”——《新闻前哨》.  相似文献   

6.
写稿的实践告诉我:必须“找米下锅”。去年5月上旬的一天,我和有关股室的同志在交谈中了解到:我们局几名负责同志,用5天时间,深入到全县54个粮站现场办公,一共解决大小问题169个。为此,我及时写了《深入基层五天,解决问题百件》的新闻稿,被《中国商业报》《荆州报》《湖北粮食》采用后,在县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一天上午,我听别人反映,县油加工厂党支部书记张国华因误班3小时,主动按章受罚,并在厂部门口张贴检讨书。我觉得此事很有新闻价值,下  相似文献   

7.
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自愿到乡下一偏僻的中学教书.那时,乡村文娱活动很少,精神食粮奇缺,我就托舅舅给我找几本书看,舅舅给我找了一些《河南日报通讯》(《新闻爱好者》  相似文献   

8.
20年前,我在农村插队时,一个偶然机会,一篇稿子上了《河南日报》。县委通讯组的同志将我找去,鼓励我多写,并送给我两本稿纸和几期《河南日报通讯》(《新闻爱好者》前身)。这是我接触到的最早的新闻学习材料。在那“书荒”的年月,这本小册子,如一盏黑夜中的灯,引导我在写作的路上,一步步向前爬,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河南日报通讯》改版为《新闻爱好者》公开发行时,全国出版的有关新闻写作的书籍已很多。可我对《新闻爱好者》的喜爱一往情深。1985年我当了  相似文献   

9.
旧题新作意在“深”———获奖稿《三找犁田人》采写体会□邓经民当我得知《三找犁田人》(原载《黔江日报》1995年5月23日二版-在1995年四川省好新闻评选中获一等奖的消息,作为作者,既感高兴,又始料不及。这是我从1992年以来4次获得省好新闻奖中档次...  相似文献   

10.
王雪妍 《记者摇篮》2007,(3):9-9,55
《找门道》是辽宁卫视《黑土地》改版后开设的一档子节目,节目宗旨是推介涉农技术、致富方法。在制作风格上,大胆地把涉农技术、致富方法带来的显著成果作为节目的切入点,让观众眼前一新,继而仔细认真收看,认真学习。把以往广大农户觉得枯燥的专业语言讲解和复杂的技术展示,转化成简明扼要的找门道儿、挖窍门儿,通俗易懂,易学易会,极大激发农户选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双牌县打鼓坪林场图书室是目前零陵地区最大的一个农林基层图书室,该室有藏书室、阅览室各一个,总面积60多平方米。现有图书2400余册,报刊65种,专职图书管理员一个。82年这个图书室被评为地区先进图书室,图书管理员唐祥海被评为全县优秀图书管理员。该图书室最大的特点是“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做得好。有的书长期无人借,唐祥海同志就把内容简介抄贴在墙上,并走到哪里,介绍到哪里。技术员江永双就在唐的帮助下,通过阅读《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成功地进行了漆树种子育苗试验,获得地区林业劳模奖。林场有七辆汽车,唐就订购了《汽车技术》,供司机和修理人员阅  相似文献   

12.
在五六十年代,人民日报上经常刊登记者写的通讯,其中不乏精彩之作。像李庄写的一系列朝鲜战地通讯,纪希晨写的旅行通讯《从宝鸡到成都》,田流写的人物通讯《金星奖章获得者——任国栋》,陈勇进写的地方通讯《在白山黑水间》,引人入胜,都曾在读者中产生过轰动效应。当时胡乔木对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很感兴趣,他说“我大部分是要读的。”正因为如此,他在颐园的报纸评读会上,或是在同新闻工作者谈话的时候,经常提到通讯的问题,他说“通讯这种文体不可缺,那种概括性强,鸟瞰式的通讯,  相似文献   

13.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宣扬一种什么化?》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3年8月9日头版上的通讯《这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文化?——走进“京西灵水第二届举人金榜文化节”》,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获奖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疑问式标题,极具吸引力。这篇通讯的大、小标  相似文献   

16.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主题专一,中心突出。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一文中,把“  相似文献   

17.
找动物     
从前,伦敦一个叫 Paul 的家伙在上班的途中觉得无聊,他紧紧的盯着地铁线路图看了很长时间,突然就发现里面藏着一只大象,(如图所示)。这也多亏伦敦的地铁线比较复杂。从那个时候开始,陆续有很多不同的动物被玩心大发的人们找了出来。似乎全世界的人们都爱上了这个在地铁线路图上找动物的小游戏。你也赶紧来试试看吧。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出版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论述部分的《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的第一部分,《务使报刊宣传服从于党的政策》中,提及范长江的两篇通讯。这两篇通讯发表在1942年9月6日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本刊现将毛主席给陈毅同志的电文和范长江的两篇通讯刊登如下,以供读者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19.
找报纸     
8月16日上午,信阳县十二三里桥乡莲花村青年农民李选伟为找一张《河南农民报》,在屋里闹翻了天。他弟弟小二在屋檐下哭着:“我没拿,你为啥打人,嗯嗯嗯……”。“你没拿,鬼拿了?难道它会飞?”正在菜园拔菜的李大妈,听到两个儿子在屋里闹,把菜往篮子里一丢,说: “大鬼娃子,为啥事,你又把他惹得汪汪叫?”“谁叫他拿我的报纸呢?”“我没拿,他冤枉我,嗯嗯嗯……”小二哭  相似文献   

20.
刊登在2002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的通讯《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二等奖.这是一篇涉及一个地市级党委和政府决策行为的有深度、有力度的舆论监督报道.从写作上来说,这篇通讯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