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一些心理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缺乏计划性与连续性,"点课制"心理团体辅导课主要是心育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扰和问题,确定辅导目标,设计辅导内容,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组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让学生更好地接纳自己,提高自信.学校可借助于"点课制"心理团体辅导课这个特定的课程来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借助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干预.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中学生网络游戏现状以及网络游戏对中学生同伴关系影响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可以利用网络游戏力对中学生同伴关系的正向影响设计并开展以“提升中学生同伴关系”为主题的系列团体心理辅导课。实践结果显示,参与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的学生在自我认识方面有了不同层次的提升,对于自己的同伴交往能力与状况有了积极的评价;利用网络游戏力开展的主题团体心理辅导课可以提升、改善中学的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3.
团体心理辅导课已经广泛在中小学开设。建立学校团体心理辅导体评价体系是团体心理辅导课最核心的环节,是团体心理辅导本土化、课程化的需要,是团体心理辅导课的时效性、针对性的需要,对于引领团体心理辅导课课程发展和提升辅导教师授课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生涯咨询等途径,使个体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迁.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的情境中进行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生涯团体心理辅导课,就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职学校生涯团体心理辅导课程设计是在传统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人才评估、岗前培训和在岗实习,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成功就业和择校升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利用团体的力量帮助个体成长的心理辅导技术。内地西藏班(校)学生在汉族聚居地学习和生活,有其特殊性,针对他们在团体意识、抗挫折能力、学习主动性、自信心等需要改进的方面,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解决其心理困扰,增强自信心,发挥个人潜能,改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7年3月,我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的子课题《新课程下团体心理辅导及辅导策略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在课题的带动下,笔者对高中团体心理辅导课进行了较为有效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辅导课的逻辑起点合乎国内外关于学科逻辑起点的规定,心理辅导课是教师在班级中以团体动力学为指导,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心理学帮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心理辅导课的德育化、医学化、学科化和形式化等误区,多因培训不力所致。  相似文献   

8.
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课堂上,教师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学生的心灵体验、心理成长,而不仅仅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者。所以,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的语言魅力很关键。  相似文献   

9.
心理活动课是一种常见的团体辅导形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行为训练、讨论分析等,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掌握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情境,是心理辅导课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载体。华东师大杜殿坤教授认为,“情境带有教育者有意识地为儿童及心理全面发展创设一种最佳场合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于童 《辽宁教育》2021,(4):19-24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高中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主题,该主题也贯穿于高中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国家要求与学生发展特点,心理教师精心编排课程主题,开发团体辅导资源库,设计授课形式与内容,在人际关系主题教学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以实现高中生人际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达成高中生“自助助人”的心理辅导教育目标,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心理辅导课堂模式——工作坊式协作教学模式。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协作小组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工作坊教学作为心理辅导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与以往辅导课不同,辅导活动的形式增加了个人才艺表演、DV拍摄等。在本研究中,我们还区分了“大”“小”两种参与团体,“大”“小”两种工作坊。该模式在我校的心理辅导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推动了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合作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刚参加了孙新兰老师的一期“意象对话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的运用”课程,笔者尝试将意象对话技术运用在心理辅导课中。按理说,意象对话技术适合一对一的辅导,但怎样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中去运用意象对话,这是一种新尝试,本着这种治疗技术不会伤害到人的原则,我带着新奇感去试验,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的团体心理辅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团体心理辅导是与个体心理辅导相并列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传入中国后 ,国内高校的一些心理咨询工作者已对其做过一些研究 ,证实了它在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有效性。随着发展性辅导的提出和认可 ,使得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位置 ,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发挥个人的潜能 ,增强适应能力的过程中 ,团体心理辅导比传统的个体辅导更有成效。1 团体心理辅导由于符合大学生喜合群、爱模仿、易受团体成员影响、从众性强的特点而受到学生欢迎。参加辅导的成员处…  相似文献   

14.
校园里常流传着这样一些话:“作文作文作得脑壳疼”,“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在这种如此害怕作文的情况下,何谈作文创新呢?因此,我认为,要使学生喜爱作文,善于作文,并在作文中大胆创新,就必须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克服害怕和被动心理,多肯定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让他们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一、克服被动心理 发挥主体作用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语文教师务必使写作内容紧贴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引导学生走出围墙,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这世界,写出自己的真情实…  相似文献   

15.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发展预防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有目标、操作性强、相对稳定而又灵活机动的团体辅导形式,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情感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正基于此,辅导课中出现的个别拒绝参与团体活动的防卫现象更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选择有效回应方式科学地加以引导,才能使同一年级段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性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共同的活动中探讨自我、分析自我,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群体动力学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群体动力学的研究者——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群体作为一种内在的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孤立的个体。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比个别心理辅导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好的辅导效益。  相似文献   

17.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发展预防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有目标、操作性强、相对稳定而叉灵活机动的团体辅导形式,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情感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正基于此,辅导课中出现的个别拒绝参与团体活动的防卫现象更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选择有效回应方式科学地加以引导,才能使同一年级段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性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心理辅导课是按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和技术设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系列专题活动。在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课 ,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是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心理辅导课课堂教学的技巧与学科知识课教学的一般技巧有许多相同之处 ,但还有它的特殊技巧 ,要求心理辅导教师灵活运用 ,才能真正上好心理辅导课。  一、善于抓热点问题 ,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必须具备的本领。  心理辅导课的内容要贴近学生 ,急学生所需。课前教师要深入学生 ,熟悉学生的生活 ,了解学生们最关心什么、最喜欢什…  相似文献   

19.
高三学生有着特有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选择和确立适于高三的课堂主题和实施方法,对于心育工作能否有实际效果十分重要。在实践中发现,将图画心理技术引入高三心理课堂,聚焦生涯辅导和情绪辅导两个主题,有助于提升高三心理课实效。本文列举并阐述了高三心理辅导课上图画心理技术的不同应用类型,为高三心理辅导课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已一年有余,在这段时间内,我有幸参加了区级心理优质课比赛,观摩了市级优质课决赛,参加了"国培计划——初中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有机会聆听了专家们关于心理辅导课的专题讲座,结合我这一年多的上课的体验,来谈谈我对于心理辅导课备课环节的几点思考. 一、主题是根基,扎实才有益 心理辅导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成长和提升,因此在备课环节中第一关键因素就是心理成长主题的选取.要做好这个主题选取,我想请大家品尝一下"选题2+2饼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