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199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来,使我国合同法归于统一,适应了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要求,新合同法对原有的合同方面的立法,在合同的概念,合同的效力,合同订立,变更,解除,违约责任等方面做了修改和调整,因此有必要对新合同法进行理论的研究与探讨,现仅就限制行为能力订立合同及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的效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关于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学界一直有三种观点。"无效说"从无权处分人主体不合格、对《合同法》第132条第1款的解释、立法者意图解释等依据出发主张无权处分合同无效。"效力待定说"是通说,该说从意思自治的角度主张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然而,"有效说"从交易安全稳定和第三人利益保护、《合同法》体系解释、合同履行与合同效力区分、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协调违法转租与无权处分制度的关系、无权处分合同的期待权受到保护、当今世界立法潮流等方面上看视乎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黄文懿 《考试周刊》2010,(37):238-239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之争在学术界一直存在,有效说、无效说、效力待定说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本文作者主要介绍无权处分合同的定义、特征、学界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以求对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合同的效力是合同对当事人所具有的法律的约束力,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是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合同法对合同的成立和合同生效规定了统一的要件,同时当事人也可以约定合同生效的特殊要件,只有符合法定条件或约定条件的合同才具有法律效力,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合同,未具备约定条件的合同成为不生效的合同,因此,合同的效力问题是合同法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合同法将无权处分合同确认为效力待定的合同,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外在矛盾必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法及原有的合同立法对合同效力已有所规定。但由于受我国计划经济的影响,普遍做了过多的限制,立法也不够完善,与国外有关合同效力立法的差别较大,很难与国际接轨。1999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称合同法),在总结我国原有法律、法规对合同效力规定的基础上,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出发,广  相似文献   

7.
在无权处分行为中,无处分权人与相对人就真正权利人之财产所建立的契约关系是否成立,即二者在无权处分行为基础上所签订的合同效力的确认,对于保护现代社会中商品交易的安全与效率意义重大。理论上存在对此问题的争议,认为无权处分行为基础之上订立的合同应为有效、无效或效力待定。结合我国《合同法》第51条及实践中具体情形,我认为,权利人对无处分权的人所订立的合同进行追认,则该合同有效;否则,无效。但是,这种无效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文中将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成立后的合同按效力来分,可分为四大类,它们的特征及法律后果各不相同,只有严格区分这四大类合同才能确定每一类合同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和合同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9.
可撤销合同在除斥期间,既非有效合同,亦非效力待定合同,更不是无效合同,而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效力不完全的另类合同。即对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来说,合同属效力待定;而对另一方当事人来说,则属有效合同,对其仍有正常合同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0.
在<合同法>中规定了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即效力待定.要求只有经权利人追认或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而后合同有效.但如果未能得到追认或无处分权人未取得处分权时,其效力又如何?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合同法》总则中规定了效力待定合同善意相对人撤销权、可撤销合同当事人撤销权和债权人撤销权。本文对这三种撤销权的产生、性质、行使、法律效力、消灭等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合同法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行为而订立的合同规定为效力待定合同,可以经过法定代理人的追认而有效,却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所有合同都认定为无效合同。这样就大法理解释、法律适用等方面产生了许多问题,有悖于民法的立法宗旨,也不利于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利益的保护,因此急需通过对合同法的解释和修订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寻求谋生的道路。而城市有限的土地无法满足逐渐增长的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农村或农村与城市交界处的小产权房。正是由于小产权房价格低廉的特点,使小产权房的规模不断扩大,小产权房的转让合同也屡见不鲜。小产权房并没有国家规定的三证齐全,其使用者并没有取得小产权房的所有权。所以,有必要对于小产权房转让合同的效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合同纠纷和合同诈骗这两种法律行为在实践中容易产生混淆,既模糊了刑民关系的界限,也易耗费司法资源,对这两种行为从主客观角度把握分析其厘定的界限,对司法活动的有效进行大有裨益。区分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的关键在主观、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合同诈骗须通过外在的表征即行为人的实际履约能力、欺骗行为的存在、造成未予履行的原因、违约后的处理态度、取得财产后的资金走向这几个方面来综合推断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观方面主要关注行为人的履约能力、违反义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欺诈性合同成立生效后,受欺诈方不但享有合同撤销权,而且享有违约责任请求权。这两种民事权利的行使将产生不同的法律后果,受欺诈方可以选择对自己较为有利的救济手段,而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救济手段,即仅行使撤销权。追究对方违约责任能使损失赔偿范围增大,对受欺诈方利益的保护优于行使撤销权。  相似文献   

16.
论契约的不完全性及其经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契约可以分为完全契约和不完全契约,不完全契约是理解组织问题的核心。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所有的契约都是不完全的。但现实中,有些契约的不完全程度远远超出了有限理性所能解释的范围。由理性限制所引起的契约的不完全性和人们出于效率的考虑而故意维持的较高程度的不完全性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很不相同的,前者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而后者的目的恰恰是为了消除或减少这种负面影响。契约的不完全程度则取决于缔约当事人对这两方面的权衡。  相似文献   

17.
合同自由限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同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限制表现在合同法上其它原则对它的限制、对合同形式的限制、缔约的限制等。这种限制自其产生之日就有,是对自身的一种修正。现阶段中国在立法、实务中要珍视合同自由,慎重对待合同自由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本从比较法的角度分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关于合同解释的理论,规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对合同解释规则给予了全面且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合同自由是现代合同法的精髓和最基本原则,我国的统一合同法确认了合同自由原则。 我国“新合同法”的出台及其对合同自由的确认,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对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私家车成为大众的代步工具。而车辆的普及使得与车辆相关的纠纷越多,尤其是日趋困难的停车问题。因此若发生车辆被划花或者丢失等情况时,由谁来承担责任等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责任的承担来自于停车场合同性质的认定。由于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而理论界就停车场法律关系的认定也不统一。实务中,对车辆停放丢失、毁损的赔偿责任认定也出现了两极化的结果。本文主要就小区内的停车问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其他类型停车场不予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