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类推机制,简称类推,又叫类比,其在语言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汉语语瞢史研究方面,类推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探求中古音类、分析上古声母及归纳上古韵部、构拟《切韵》音系、探讨语音史具体语音问题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古音”这个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曾经等同于《切韵》音,随着汉语语音史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切韵》音是研究中古音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中古音的研究不能只限于《切韵》,从魏晋到隋唐的语音资料,都应该是中古音的研究对象。就韵书音系而言,《集韵》音系的研究,其意义不亚于对《广韵》音系的研究,《集韵》称得上是汉语语音史的一个大宝库。清代乾嘉学人如段玉裁等也很看重《集韵》,但他们的重点在校勘,一是《集韵》的校勘,一是利用《集韵》校古书。孙星衍《与段大令若膺书》说:“《玉篇》、《集韵》校《说文》大有用处。”此乃当时学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由于三等介音j的产生及作用,上古后期汉语韵母的元音舌位发生过央化、前化与高化,与之相应,声母也发生了央化、前化;在不同方言区,声母的变化也不一样。这些声母变化与韵母变化在舌位移动方向上是一致的,从而是可以得到相互解释和证明的。目前,还没有条件为上古不同时段的不同方言构建各自的音系,暂时只能用一个统一的上古音系衡量有时地差异的声、韵关系,这在解释声韵部类关系上必然会出现统一音系与有时地差异音系的矛盾:韵母元音舌位的变化传统上用"转"来解释;声母这种发音部位历时的移动,统一音系的平面上表现为一个声母具有不同发音部位的音素,传统也是用"转"解释,现代语音学主流则从复声母来源角度解释。这是用不变即"共时"共域"的标准来衡量上古后期语音材料中存在的异时、异域因素。本文认为,从上古语音有分期、有方音的角度看,这些都是汉语在上古后期发生的历史音变。  相似文献   

4.
一序言古音学是一门研究汉语上古音的学问。在中国的历朝历代当中,上古音到底属于哪一时段的语音,学界还有些分歧,流行的说法认为上古音就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但有个别学者认为这段时间太宽泛,上古音应该仅限于周秦时期,不包括先周时代以至远古时代的语音(刘晓南,2007:135)。  相似文献   

5.
地下出土的文献材料对上古音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对20世纪利用出土文献研究上古音的成果做了全面的总结并简单加以评述,包括利用出土文献对上古音系的研究;对上古某一声纽或韵部的研究;对上古方言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目前,近代汉语语音史特别是普通话语音史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其原因之一是缺乏可供研究的能够反映普通话语音形成和发展历史的文献材料。我们认为《李氏音鉴》的语音系统是以十八世纪末北京语音为基础的,通过深入的研究,可以从《音鉴》音系中透视出十八世纪末北京音系的面貌,因而对普通话语音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就已发表的论著来看,基本上都把《音鉴》音系看作是一个综合的、杂揉的体系,因而对其音系在语音史上的地位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这除了由于《音鉴》作者自我标榜其音系“兼列南北”以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音鉴》字母、韵部和反切都有自己的特  相似文献   

7.
胡垣《古今中外音韵通例》一书的音系性质问题,直接关系到该韵书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从汉语语音史的角度进行深入考察,运用“内证法”首次搞清了该韵书的音系性质,认为该韵书是完整记录江淮官话地区金陵音系的重要文献,它提供了百年以前极为难得的江淮官话音系资料,并完整地勾勤出金陵音系的音韵结构,在汉语官话语音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利用出土的甲骨文、金文材料语言文字材料对殷商语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殷商时期的语音面貌有了大概的认识。不过,目前对殷商语音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对音系的宏观描写和概括阶段,对具体语音发展的微观分析还很少。  相似文献   

9.
龙岩方言是闽南话的次方言。在闽南话各方音片中龙岩方言最基本特征在于它存古成分较多,且与客家话彼此交融影响。通过宋代以来的方言研究及固始方言的实例获得证明,龙岩方言中保留着特有的上古汉语语音的音系和词汇,以及与客家方言若干相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南北朝时期是汉语语音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上启上古音,下启切韵音,是上古音和切韵音的桥梁,而梁代又是南朝保留诗文材料最多的时期。本文以梁代词文用韵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将梁代的阳声韵、入声韵部分各分为17部,共34部。  相似文献   

11.
法律儒家化是中华法系最富特色的标志,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时期。文章探究了儒家的礼治原则与魏晋南北朝刑法原则之间的关系,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系列刑法原则具有的儒家化特征,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结合《切韵》作者们的成书意图和态度倾向,从他们的“正音”意识出发来重新审视《切韵》音系的性质.从成书过程看,《切韵》音系是以金陵与洛阳为正音标准,参校了其它多地的方音,考核古书音注得到的语音系统;而从结果看,却反映了东汉魏晋南北朝这一段历史时期的综合特点.  相似文献   

13.
汉魏六朝碑刻双形符字、双声符字既有历时传承字,又有共时新造字,是汉字意音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比较研究表明,双形符字是汉字形声字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双形符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是形声字形义优先的反映;双声符字是汉字表音化的体现和文字讹变的结果。研究这两类文字现象对于丰富汉字结构理论,探讨汉字形体结构理据,考释古文字与隶变之后异体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的书法无论在审美还是实践中都为中国书法艺术构建了大的框架,从而出现了书法的繁荣。探索个中原因,是魏晋玄学为书法的审美提出了许多启示,最终形成了魏晋“尚意”、“尚韵”的书法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至唐朝是中土与西域在服饰上互相影响最为深刻的时期,南朝在这段服饰变化史上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唐朝服饰继承并放大着南朝服饰的特点,吸收胡服样式形成新式常服,西域服饰这时期的变化较少,主要体现在向唐朝服饰的靠近。《职贡图》和《客使图》作为两个时期西域人物形象的代表画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南朝到唐朝中土与西域服饰发展变化的同步与同化趋势,也反映出中外交流下服饰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政治上分裂动荡,官学式微,儒、道、佛、玄的并存,促进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变异性发展和多元化,学术思想比较活跃。这为魏晋时期的私学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客观条件,形成了魏晋时期私学繁荣昌盛的局面。魏晋的私学又不同于先秦的私学,具有很多极具历史意义的特点,它承担起了传承、创新思想文化的历史重任,对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断代法制史研究中,以魏晋时期的法制研究较为薄弱.李俊芳的《晋朝法制研究》,对晋朝法制领域不同层面都作细致的考证和深入的论证,多有创见,弥补两晋法制研究薄弱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陆机的《文赋》与陆云的《与兄平原书》作为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阐发了当时诗赋审美化的一系列标准,反映了西晋文人的“美文”观念。刘勰是魏晋南北朝“美文”观的集大成者,《文心雕龙·情采》篇把美文分为“形文”、“声文”、“情文”三个层面。这种对美文特征的系统概括与二陆美文观的影响是分不开。“二陆”的“美文”观念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发生变性的原因主要有:遭遇突发事情而变性,大病后而变性和因孝亲行善的阴德果报而变性几种。对变性人的记载,魏晋和明清时期较多,而唐宋元时期相对较少;魏晋时期,人们对于变性人现象的记载显得较为简单,而明清时期记载的相对较为具体而详细;对变性人的态度,明清时期较魏晋时期的舆论更为开放,也更为人性化。相对于魏晋时把变性人现象和社会政治联系起来,明清时期更加关注人性本身。  相似文献   

20.
本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为背景,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法律制度由秦汉早期初创阶段向隋唐成熟完备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