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解构主义翻译强调文化的差异。提倡展示目的语和源语的差别,鼓励译者走出原作者的原宥并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能动性。本文主要从解构主义翻译视角解读《天净沙·秋思》的几种英译,以此来讨论中诗英译的标准和策略及文化意境的传递。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界定显性衔接和隐性衔接的基础上,对《天净沙·秋思》英译中的三种隐性衔接处理方式——显性对隐性、以隐性对隐性以及显性与隐性相结合——进行了译本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三种翻译方式可谓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国的古诗源远流长。《天净沙·秋思》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古诗之一,国内外有不少学者翻译过此诗,因此有不少英译本。本文通过对其中几个英译本的赏析,旨在从前辈学者的作品中吸取经验,进而为中国诗歌文化的传播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4.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的理论,近年来学者们在诗歌翻译中渐多使用,指称对译语文本中所保留的原作中新奇内容的表达、表征和接受。本文就《天净沙·秋思》的两种译本做出比较分析,并对陌生化翻译策略在诗歌翻译的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觉;或许,下面的景致只是当年马致远的幻 或许只是今天人类的一时疏忽; 或许……  相似文献   

6.
毛金秀 《甘肃教育》2008,(11):57-57
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只用寥寥数语就写尽了游子之思,凄清的情思幽幽地迂回于字里行间,这久久不绝的凄清成就了这首元曲独有的美学色彩——凄美。那么,这首小令因何能写绝了凄清呢?  相似文献   

7.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多种不同的英译文。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手段。由于翻译的目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译文文本,文学翻译中一本多译的现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撼人心魄、动人情肠的美文。其中具有意象美、意境美、音乐美和空灵美等美学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马致远词《天净沙·秋思》中情与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证 ,认为这首词之所以充满艺术魅力 ,在于它将深秋的迟暮苍凉之景与游子的“秋思”情怀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谢华丽 《考试周刊》2011,(18):37-38
古典诗歌与散文充分利用了汉语对声韵律的利用与对声音平仄的调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语音音乐性传统。典籍英译中通常注重意义的翻译,忽略了语言音乐美的传递。本文拟以《天净沙·秋思》英译为研究个案,从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及是否能传递原曲的意境两方面分析,说明汉语音乐美在典籍英译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鲁迅小说《孔乙己》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和朱莉娅.罗威尔的英译本中选取了七个典型译例,比较分析了两个译本译文的得失优劣,认为两译本虽各有千秋,但杨译还是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当代认知语言学中的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结构和形式反映人们对世界的体验和认知方式,即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存在一种必然联系。随着该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将之运用到文学作品评论和翻译当中,它引起人们对翻译标准的重新思考。从象似性的视角分析汉诗英译转换,有助于原文形式及其附加意义的再现、传递,是实现"形神兼备"翻译理想的一种有效途径,并将传统上单一的或"神似"或"形似"或"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翻译主张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3.
基于自建的《论语》中英文平行语料库,利用语料库技术将《论语》两个英译本在词汇和句子层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结果发现二译本的译语特征明显,同时又体现出各自独有的特点。对我国传统典籍英译的启示为:短词短句可以降低文本阅读难度,利于争取更大的读者群;意译或阐释策略易于读者接受并理解译文;在上述基础上考虑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特征,以达到弘扬中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用功能语法学派的观点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字音层面、意义单位层面、图像化层面和被再现客体层面进行语篇分析 ,可以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 ,同时可以看到利用不同的连贯手段 ,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被再现客体。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择《毛泽东诗词》及其三个代表不同译者群体的英译本作为语料,以《毛泽东诗词》中的只是照应实例为出发点,讨论了《毛泽东诗词》的指示照应手段及其翻译问题。本研究采取的理论模式是经过国内学者胡壮麟和张德禄等修改过的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所选的三个英译本分别是1976年的合译本,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和黄龙先生的译本。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及天启《滇志》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两部志书的相异点和相同点进行简要的比较,并对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圣经》英译与汉译是翻译史上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汇集数代翻译家、学者及宗教人士所进行的翻译活动。通过比较英译与汉译的实践过程,不难发现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历史、地理、宗教信仰、语言差异等原因,它们亦体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用字遣词、音韵格律、意境风格三个层面对《天净沙》的三种英译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 汉诗英译过程中音、形、义三者和谐统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推导理论为理解人类交际过程中违背交际准则的对话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小说对话中作者通常故意违背交际准则以达到传递会话含义的目的。在翻译小说对话时,使用"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推导理论,使译文与原文在语用效果上等值。《红楼梦》两译本中对人物对话的处理为总结小说对话翻译策略提供了原材料。  相似文献   

20.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述羁旅游子的极品,在古今文人骚客大量写悲秋及游子心绪的作品中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给人产生的深刻印象,而为后人千百年来传唱不朽.元人周德清称它为"秋思之祖";王国维更誉它"纯是天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