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晋国被韩、赵、魏所瓜分,主要是因为,伴随着晋国强盛过程中实行“国无公族”制度,异姓、异氏获得了发展壮大和自身强化的社会条件;当异姓,异氏采邑领地极度扩张并各自建立了以采邑封建经济为基础的独立王国后,就形成了分裂晋国的社会基础;最后,由于异姓、异氏的分化和相互兼并导致了晋国的分裂。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的西欧在长达数世纪的封建化过程中 ,确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领主制。这种制度有如下特点 :(1)土地等级所有是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 ;(2 )封建庄园是农业生产基本单位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3)领主与农奴是两大对立阶级 ;(4 )封建领主制直接导致了西欧各国的分裂割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不同意中国和西欧封建土地制度是单纯的国有制或单纯的私有制的传统观点,认为两者都是国有与私有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是基于封建社会的生产需要,在历史上形成的。国有制与私有制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是综合体存在的形式。地租和赋税有分有合是综合体在经济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本文不同意中国和西欧封建土地制度是单纯的国有制或单纯的私有制的传统观点,认为两者都是国有与私有的综合体。这种综合体是基于封建社会的生产需要,在历史上形成的。国有制与私有制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是综合体存在的形式。地租和赋税有分有合是综合体在经济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高中世界历史第四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大纲规定教学二课时。从法兰克王国建立,到西欧主要封建国家雏形产生,是叙述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为第一课时。从城市的兴起到法国和英国的农民起义,是说明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为第二课时。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特征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考虑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应使学生明确:〈1〉西欧封建制度是在西罗马帝国奴隶制崩溃和日耳曼人氏族制瓦解这二个过程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产生的,以及西欧主要封建国家雏形的形成。〈2〉西欧封建社会的大土地制、农奴制剥削和自然经济特点等。  相似文献   

6.
促成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基本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在封建经济发展中的成长、货币的出现、商业的兴盛、城市和市民阶级的兴起和壮大等等。这些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成长,逐渐地破坏着封建经济,最后取而代之。在这一过程中,封建王权不仅不支持封建领主阶级,恰恰相反,它起着支持城市市民阶级,加速封建制度解体的作用。所以恩格斯说: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王权是一种进步因素,……在漫无秩序中它是秩序的代表”。本文仅就王权和城市建立联盟的前提和后果,谈谈西欧封建制度下王权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7.
附庸采邑制虽然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的一项政治制度,但它表现为一种契约形式,无论其缔结仪式还是内容都符合契约的内容和要求。当时日耳曼王国之所以用契约形式来构建政治制度,源于其历史传统和创建新王国的现实需要。这种契约淡化"权力"而注重"权利",强调"义务"而非"顺服",决定着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态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8.
在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问题上,长期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西欧封建制度起源于罗马奴隶主庄园中的封建因素的发展——封建的土地关系与人与人之间的保护关系、依附关系的发展.一种认为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日耳曼人社会制度的传统——如民众大会,国王的选举,隶属关系等等.如果具体分析西欧各地区封建过程中的不同情况,特别是土地关系变化的情况,将有助于对这个问题讨论的深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5—11世纪西欧封建教权与俗权的关系重新进行考察分析,认为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中心的封建教权与西欧新生的封建政权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互相利用的关系,同时教权的确立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在客观上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自觉行为,它一开始就是一种较完善的两极制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形式;西欧封建土地制度则一种自发形成的比较原始的等级土地所有制。两者间的特征差异决定了16世纪前后它们能否随社会转型而顺利完成自身的转型。占有权看似不稳定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社会转型时期没有完成自身的转变,倒是占有权长期处于凝固状态的西欧封建庄园土地制度顺应了社会的转型,完成了封建农业向近代资本主义农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它的出现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内容主要是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明确市民享有的各项自由、各种经济和法律上的特权等等。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特别授权”的法律,是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基础。它不仅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整个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确立对全国的统治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为止,历时二千一百多年,西欧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则是在封建社会末期才确立起来的.以英国为例,从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到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封建专制制度只存在了一百五十年;就法国而论,路易十一(1461—1483)统治始到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止,也只存在了三百年左右.中西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存在的时间如此悬殊,为什么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产生比西欧早得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比西欧长。在封建社会时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比西欧高。但是,西欧成了资本主义的故乡,我国继封建社会之后,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封建社会实行土地买卖,封建土地所有权是不稳定的;西欧封建土地占有的等级结构,妨碍了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相对稳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中西封建土地制度的这一差别,必然影响到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种影响形成一种综合力量,作用于农、工、商业,使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道路和速度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1929-1933年参加中国社会史论战的某些学人不同程度地以欧洲模式裁量中国历史,把中国的中古(秦至清)与西欧中世纪相比附,纳入“封建社会”,导致“封建”概念的泛化。这一学术观点既不符合“封建”的古义(封土建国),也不符合“封建”的西义(封君建臣),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这种泛化封建观却得以流衍。  相似文献   

15.
押租制是明清时期兴起的土地租佃制度。押租制的先行形态是"执贽受田之俗例",其后慢慢演变为典型的押租制。对于押租制的产生原因与发展状态,学术界大多从封建关系的角度进行解释,而对于押租金金额的决定更没有相关的研究。本文正是基于押租制发展的历史事实,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押租制产生的原因及其演进过程,并利用博弈论相关模型,证明了押租的重要作用,确定了押租金额需要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世界历史上册古代部份第四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第八章“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叙述了西欧封建制度从形成、发展到解体的全过程。特别是第四章包含了形成和发展两个阶段,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社会制度、政治布局的大变革作了概要的叙述。因此,教学大纲中关于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阶级关系以及封建生产关系比奴隶制生产关系进步等要求,都要在这章的教学中落实,而且还要为以后学习封建制度的解体伏笔。两章教材份量重、头绪多、时间跨度大、概念性强,对教学双方都有相当的难度,是一难教  相似文献   

17.
对西欧封建君主政治研究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再探讨,界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王权的概念,分析了有关封建王权的学理模式,并对西欧封君封臣间契约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西欧中世纪时期是封建贵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的西欧封建贵族主要是以骑士作为主导,骑士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贵族.骑士阶层的形成不仅代表着日耳曼部落的逐渐封建化,而且也代表着基督教会权力的发展和扩张.通过考察中世纪基督教会在骑士贵族的形成中的作用,可以清晰地了解日耳曼传统与基督教会的作用如何融合,并最终促成具有特色的西欧封建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城市无论其起源和发展,还是其建设和管理,都和统治者的意志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成为封建政治体系中的主要堡垒,进而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而西欧的城市,以商业作为发展的起点,形成了强大的市民阶层和有序的经济组织——行会。并且城乡问建立的商品交换关系,充分发挥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从而促使整个西欧社会在城市复兴后的四五百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是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日薄西山时期出现的绚丽晚霞。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社会面貌并无多大变化,仍然在封建桎梏下徘徊着;地理大发现却使西欧的社会状况大为改观,封建社会迅速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同样是远洋航行,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却如此悬殊,曾使很多人迷惑不解。笔者认为,这种差异与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不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同的基本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