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连兵 《考试周刊》2011,(35):212-214
教育是一个各部门彼此相连的系统工程,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教育的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不是太紧密,中学和大学之间分工不是很明确,区域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明显,理论和实践之间也彼此割裂。我们主张注重教育的实践性,注重田野作业,关注弱势群体,唯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教育的和谐,也才可以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破解"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2.
《学习之友》2009,(7):32-33
以前总认为鸟儿是最自由的,它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在蓝天上自由翱翔。然而现在。人们却把它关在笼子里,使它失去了自由,只有墙上画着的小鸟才在自由自在地飞翔。  相似文献   

3.
3积极的渗透与整合 笔者以为,从对立面的必要平衡与互补这一角度去分析,我们也就可以更好地去理解以下一些论述的积极意义.例如,在强调中国的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即可被归结为“双基教学”的同时,张奠宙先生等又强调指出,我们也应十分注意学生的发展:“‘双基’教学并非只注意双基,同样也注重发展.中国‘双基’教学原理的含义是,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谋求发展和创新.”(《中国大陆的“双基”数学教学》,载文[2])再者,按照香港中文大学黄毅英先生的看法,“教师权威与学生中心的结合”则又不仅可以被看成中国数学教学传统,而且也可被看成整个“儒家文化圈(CHC)”的课堂教学的共同特征.(《儒家文化圈学习者的现象——对数学教育的影响》,载文[2])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科综合能力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顾高考改革的经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考试科目的变化多与宏观的教育、招生体制改革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观念的变化,而考试内容的变化并不完全以考试科目的变化为依据,它主要反映了学科能力要求在考试中的操作。事实上,无论考试科目怎样变化,考试内容的改革始终以探索能力考查为其基本线索,这也是应对考试科目改革的唯一途径。综合考试科目的推出是为了适应拓宽基础和通才教育的需要,并不意味着学科教育的削弱或变形,相反,它强化了学科教育的基础性和科学性。因此,综合科目考试只能是对学科能力提出更高、更精确的要求,而不是降低了学科能力要求或者出现什么新的能力要求。考试中心制定的“综合能力测试目标”实际上是对各科能力要求的一个宏观概括和全面体现,各科能力要求在其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内容。总而言之,注重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科的能力水平,以前、现在和今后都是适应考试科目改革的核心。当然,综合科目考试要求体现各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这只要在各科教学中注意引导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搞什么综合教学。作个比喻,学科是井,综合是渠,井深才有水,有水才成渠。舍井而求渠,岂非缘木求鱼。我以为解决综合科目考试的办法只有十二个字:加强学科教学,提高综合意识。下文选编了有关专家对历史学科综合能力的阐述,读者可从中体会。  相似文献   

5.
把欢乐还给孩子(随笔)●高洪波我不是少年儿童教育专家,只是身为一个小女孩的父亲之后又舞文弄丕,喜欢用儿童诗这种文学样或抒发一点感慨、表达一些发现而已。在我一旦介入少儿文学其间,才发现重要的不是文字技巧,而是你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我同时知道儿童文学作家从...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一些优秀教师去校外兼课,似乎正在成为一股热流?对此:外界颇多议论,毁誉不一,誉之者谓有利于发挥各师资源的效益,毁之者则谓影响本职工作损害教育形象。如何看待教师校外兼课现象,又如何引导教师的兼课行为,看来,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江苏李广水老师对兼课现象的不同意见进行了整理,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请读者鉴之,也欢迎读者来信来稿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罗森塔尔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和被教育之间存在着两条相互依存、彼此作用的信息交流途径;知识性交流途径和情感性交流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教育和被教育之间知识性的交流,对于情感性交流媒介顾及较少,受教育的兴趣和意志得不到应有的新生身心无法实现生动活泼的、自由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一直处于困境,于此,试图从这方面作一探求,以引起同仁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教育教学本不为考试,但我们的教育教学却因为只为了应付考试而沦为“应试教育”,可以说,考试竟然导致了整个教育教学的异化。这似乎是一件颇令人费解的事,当然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一、异化的原因———考试从教育需要转化为国家需要所谓备、讲、辅、批、考,照此看来,考试本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为什么却成了“指挥棒”,可以左右整个的教育教学?实际上,考试虽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但又不仅仅是或更主要的不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考试首先并不仅是教育行为而更是国家行为;考试的产生首先并不是教育的需要而是国家的需…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存在着两条相互依存、彼此作用的信息交流途径:知识性交流途径和情感性交流途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知识性的交流,对于情感性交流媒介顾及较少,受教育者的兴趣和意志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身心无法实现生动活泼的、自由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一直处于困境。于此,试图从这方面作一探求,以引起同仁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凌红武 《生活教育》2009,(11):48-49
一、更新教育观念,理解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强调:教育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问的对话、交流活动,师生之间是平等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共同探求新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在教育教学效果评价上也不再是注重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晓维 《语文知识》2005,(12):16-16
《现代汉语词典》对“灰色”的解释是:①像木柴灰的颜色;②比喻颓废和失望;③比喻态度嗳昧。  相似文献   

12.
教育感悟521:所有不把孩子当人的教育,无论多么花枝招展,都是坏的教育,因为教育的核心永远是人的发展。如教育家陶西平所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把人作为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你只有把人当成目的,他才可能有尊严。学生的发展永远是教育活动的目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抄袭乎?     
韵小丽 《四川教育》2003,(11):24-25
ZD喜欢阅读,他的阅读量和语言感悟能力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平时的作也时有佳作.在不少的报刊发表过作。  相似文献   

14.
资产,指的是中小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它可以是货币的,也可以是非货币的;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学校所有的也可以不是学校所有的。只要有利于中小学校目前和未来教育、教学、教研与经营管理活动有效运营,学校也不必负担什么费用就可以使用它们,便构成了中小学校的资产。  相似文献   

15.
我不是一个爱哭的女生,在我的生命中,笑才是最主要的符号,那怕是不开心,我也会微微一笑,借此来掩饰心中的痛苦。 偶尔我也会哭,但那只是在措手不及,一时失去理智时才出现的情况。尽管如此,我也仍不会放纵自己的泪腺,我会在最短时间内让泪痕风干。因为在我脑海里已牢牢划印记着:微笑才是最美丽的,哪怕浮现在我那张并不出众的脸上。  相似文献   

16.
有限战争并非西方军事理论所独有,也不是在高技术条件下才出现的。人类对于有限战争的探索已经持续了2000多年。而人们也都希望,在未来就算不能避免战争.战争也应在有限度的范围内展开,把不必要的损失减到最低。可对于什么是不必要的,人类的认识一直在两个极端中徘徊,战争也在有限和无限之间往复。  相似文献   

17.
《随笔》杂志上有篇文章,认为现在要论危险的行业,已不是过去玩笔杆子的,而是当官。作者从两个“看到”进行了证明厂是“谁都能看到”——如今当官多有因腐败被抓,也有被杀的;二是自己“曾去参观过一个监狱”,亲眼看到——虽说被抓被杀的当官的都还只是少数,但累计起来,与别的行业比,比例实在不小。由此可知,当官“这个行业具有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方法教师应该知道一切可以使悟性变敏锐的方法,应当熟练地应用那些方法。医治身体方面的疾病的最好办法不是引用甲种极端去驱逐乙种极端:我说才智不同的人应当混合起来,我所注重的是对学生的额外帮助,不只限于施教的地点。比如,教员倘若发现某个学生比其他学生都聪明,就可以给他两三个愚蠢的孩子,让他去教;倘若他看见某个学生比其他学生都可靠,他就可以让他去监视并管束那些品格较差的孩子。只要教员经常监督他们,使一切事情都照理性所规定的去进行,他们双方都可以从此得到巨大的利益。(评点:这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其研究使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刚 《教育研究》2005,(9):9-14,87
新世纪中国的教育研究需要承担一种理论的使命,这就要求梳理教育理论的知识类型和确立其理论形态。这种理论形态,不是单一理论,而是一个理论连续统, 包括由抽象命题构成的具有反思功能的一般理论,呈现方法论要求的中层理论,表现具体经验的微观理论。它们之间不是孤立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互动的。探讨教育理论的问题结构及其独特意义,可以认为教育理论的进步也意味着对教育条件的认识所取得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正>“葱包桧儿!谁要吃葱包桧儿!一口吃掉秦桧这个小人!”大家在西湖边春游时,正在草地上分享午餐,小路对着同学们吆喝起来。“什么是小人啊?”“小不点儿”发问。这下引发了一场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大探讨。大家首先请出了孔子之孙子思。相传,《中庸》为子思所作。《中庸》里写道:仲尼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