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生命与死亡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生命与死亡是一个永恒主题.通过对其短篇小说文本的详细分析,发现海明威生命与死亡的探讨和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好奇与茫然,到对生命与死亡现象的迷惘与困惑,最终到达理智和超然的境界.文章分别对这三个阶段在相应的短篇小说中的反映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
在博尔赫斯短篇小说中,"死亡"不仅仅作为一个情节或者结局出现,它更多带有激情和美学色彩,有时甚至是一种看起来有些美好的解脱方式。他在表现"死亡"作为一种有实在意义的客观存在时,也注重从艺术表现上加入不同的手法和元素,使死亡美学有更丰富深远的意义。通过对博尔赫斯前期短篇小说细致的文本解读,可以发现"死亡"在博尔赫斯笔下既有宿命论的倾向,也有"崇高"意味。同时,也进一步探寻博尔赫斯在作品中格外关注死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杨欢欢 《海外英语》2011,(6):269-270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最为成功的短篇小说之一,描述了主人公哈克在面对死亡时的心理挣扎,忏悔以及最终对死亡的超脱。从对比中不难发现哈克的形象是对同一时代另一天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影射。  相似文献   

4.
鬼子的中短篇小说绝大多数很难逃逸出死亡的魔窟,作家鬼子以平民式的叙事态度对死亡进行淋漓尽致的叙述。这类死亡现象都是非常态的意外的死亡事件,然看似偶然的因素背后又清晰地显现着必然的脉络。鬼子小说中对死亡意识的叙述既是对传统死亡感阙如的补偿,又是作家个体生命主体意识觉醒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死亡是博尔赫斯作品永恒的主题之一.本文以博尔赫斯短篇小说《永生》为例,同时联系加缪《西西弗神话》中的存在主义精神结合分析,可以看出博尔赫斯对死亡的哲思,对虚无主义和荒诞生活的反抗.  相似文献   

6.
在新批评理论看来,形式构成作品的意义。奥康纳在短篇小说创作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她应用的都是普通、近乎传统的叙事框架,不刻意追求新颖的形式。特别是她通过精湛而独到的细节描写,让故事发展得很自然,死亡和暴力都来得突然,但是又都在前面埋下伏笔,有迹可循,发人深省。因此,细读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对暴力和死亡的特别另类的描述,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奥康纳所传达的内在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松 《考试周刊》2010,(55):31-32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表达了丰富的主题.如迷惘主题,生态主题以及硬汉主题,但归根结底,他是在探究人,通过男人的世界来探究整个人类.探究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死亡。海明威的众多主题都是为死亡主题服务的,而死亡主题则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是对生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死亡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生命经历的正是由生向死的过程。余华早期中短篇小说表现出对死亡的深切关注,其小说《现实一种》讲述一场家庭内部的暴力与谋杀,看似离奇的故事却有有力的现实性依据。余华对死亡的叙述以及对隐藏在死亡暴力背后的人性的探究消解了死亡的意义,透露出对其自身以及人的生命状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拉美作家基罗加以短篇小说著称,其个人经历和写作的内容充满“死亡”主题。本文以《基罗加作品选》为底本,对作者的死亡际遇、文学主题和文学技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
曼斯菲尔德后期创作的悲剧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以短篇小说见长。"就所起的指导性影响而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之于短篇小说艺术,犹如乔伊斯之于长篇小说。在乔伊斯和曼斯菲尔德之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与以前就迥然不同了。"曼斯菲尔德的后期创作撑起了她"短篇小说界里的乔伊斯"这一声誉。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即是她个人生活的自白。正是由于曼斯菲尔德极为坎坷的生活经历和遭遇",才使得人生的悲剧感在她的小说中得以真实体现。正如战后涌现出的迷惘的一代作家,她加入了探索生活中的悲剧感、幻灭感这一创作行列。因此,她的小说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一种普遍的宿命论情绪。因而幻灭感、孤独感和死亡感构成了她的悲剧性主题的主要内容。本文试图对她的后期作品《园会》、《洋娃娃的房子》、《苍蝇》中对幻灭感、孤独感、死亡感的细节描写来揭示其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11.
评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三个人物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虚无主义、死亡意识、英雄主义是海明威作品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陈云 《现代语文》2010,(3):131-132
《另一次死亡》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一篇独特的关于死亡和时间及记忆的交叉难辨充满了神秘主义气息的短篇小说。文本传递了三个明显的命题:一是死亡哲学,二是心理时间,三是记忆焦虑。  相似文献   

13.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南方乡土气息和暴力宗教阐述而闻名于世界文学界。本文旨在运用创伤理论剖析奥康纳短篇小说中人物所受到的社会创伤和宗教创伤,从而得出在南方文化的残酷的侵袭下,暴力和死亡才是人们获得解脱和宗教救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乐生惧死是人类的普遍情结.偶然中阅读了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当代作家石舒清的短篇小说<清水里的刀子>,为其对死亡进行的新的诠释和展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死亡图景所深深震撼,而与之并存的是关于生与死的些许感悟.  相似文献   

15.
曼斯菲尔德小说的悲剧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以短篇小说见长。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笔触在其小说中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一种普遍的宿命论情绪,即人生的悲剧感。幻灭感、孤独感和死亡感构成了曼斯菲尔德小说悲剧性主题的主要内容,这种极具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奠定了曼斯菲尔德在英国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也为英国短篇小说的成熟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她被称为“短篇小说界里的乔伊斯”。  相似文献   

16.
《一个小时的故事》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著名短篇小说.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反讽的写作技巧,解读了女主人公无望——有望——绝望——死亡的心路历程,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自由与死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对幻想的巧妙处理使短篇小说有别于长篇小说;而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极大冲撞则成为杰出的现代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作品结尾的一大特色。在女作家的早期作品中,死亡往往是这一冲突的解决途径;而其后期优秀作品则常以人物的幻灭感、甚至以其它幻想成分的介入而告终,从而增添了小说的真实性和完美性。  相似文献   

18.
《死者》是现代主义小说大师乔伊斯短篇小说集的压轴之作.本文主要分析《死者》中的诸多“死者”类型,这些死者可以分为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以及精神意义上的死亡.最后通过对这些“死者”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良苦用心,即在死亡中寻求希望,以及从中我们也可以挖掘出作家对都柏林的那种又爱又恨的深切情感.  相似文献   

19.
《死者》是现代主义小说大师乔伊斯短篇小说集的压轴之作。本文主要分析《死者》中的诸多"死者"类型,这些死者可以分为生理意义上的死亡,以及精神意义上的死亡。最后通过对这些"死者"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良苦用心,即在死亡中寻求希望,以及从中我们也可以挖掘出作家对都柏林的那种又爱又恨的深切情感。  相似文献   

20.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死亡的轨迹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死亡的轨迹探究一文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为文本探究了文中的死亡足迹.通过<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所展示的故事情节和写作特色,揭露了贯穿全文的死亡气息,指出该文是海明威探索死亡的作品.由于海明威小说是学生阅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清楚的点出海明威小说的主题对于学生的理解有很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