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21,(27)
微课是一门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表现载体的微网络视频课程。微课不等同于一般网络公开课的微缩化,而是教师自主开发应用于教学的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微课引入中职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有效的、个性化的、随时随地的按需学习,对于教学实践、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同时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及认知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本文以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微课应用为研究内容,厘清微课含义、特点及分类,阐述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必要性,总结了中职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探讨了中职数学微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微课教学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作为微学习的一种,微课已经迅速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本文结合微课的特点及实用性,介绍了它在中职“图文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同时还阐述了微课在中职图文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作为微学习的一种,微课已经迅速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本文结合微课的特点及实用性,介绍了它在中职"图文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同时还阐述了微课在中职图文设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微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进步下的产物,已经被应用在各行各业。我国教育事业也已经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现代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微课作为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方式,在当今教育界也被大多数人所认同和肯定。它通过教学视频来辅助英语教学,特点是短小而精练,极大地满足了差异化教学,满足了学生对教学的不同需求,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对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微课教学标志着教育界新时代的到来,本文就微课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符合了网络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要,符合网络学习者碎片式的学习习惯,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微课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无线网络与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视频传输技术的成熟,网络学习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移动学习在许多正式与非正式的场合迅速开展。适应碎片时间学习的“微课(Microlecture)”成为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学习(e-Learning)、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微课(Microlecture)之间的关系,比较几个著名微课网站中的数学微课,指出基于混合式数学学习的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特色,供研究者与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线网络与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视频传输技术的成熟,网络学习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移动学习在许多正式与非正式的场合迅速开展。适应碎片时间学习的"微课(Microlecture)"成为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通过分析网络学习(e-Learning)、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微课(Microlecture)之间的关系,比较几个著名微课网站中的数学微课,指出基于混合式数学学习的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特色,供研究者与设计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朱丹 《知识窗》2016,(4):8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微课视频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微课视频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科学、合理使用微课视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24)
微课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在远程视频讲解中的重要发展趋势,文章根据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微课的适当使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主要按照信息技术课堂的性质特点,以及针对信息技术在不同科目的类型题目上对微课讲解的要求和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微课的充分使用,为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微课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微课是国内外学者针对教育教学的新时代特点,特别是媒体技术、网络学习和在线资源等不断发展的时代语境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微课的范畴界定与发展历史都突出了技术与资源在教学中特别是外语教学中的优势。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依据,微课的设置突出了碎片化和泛在化学习的特点,因此与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成为微课与CAT课程的有效接口。  相似文献   

11.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在社会学科尤其是在语文方面应用的较多,然而对于自然学科,畜牧兽医类课程应用甚少。在此,我们对微课在动物临床课堂上探索其应用。本文以血红蛋白含量测定为例进行分析,选取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的知识点,利用PPT演示文件转换成相应视频的方式,制作成微课,并将实验示教操作通过拍摄剪辑制作成微课,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辅助平台进行微课学习,课堂上尝试将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汽车试验学》微课形势下的课程实践视频教学改革,利用《汽车试验学》微课实践教学视频库,对微课实践教学视频库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通过直观的实践视频教学展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掌握教学内容和所需的试验知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明显帮助。而在微课实践视频库教学的应用中需要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本文便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微课以见微知著,小课堂大教学的特点而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主要是针对"小、初、高"相关课程,而对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具体课程的微课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高职高专学情,将《医学遗传学》重点、难点内容分解成多个5~8分钟相对独立的学习模块,通过屏幕录像专家及PPT软件录制微课视频,并构建微课资源库,实现在线查阅及下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微课以微、细和强等特点成为目前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该文通过"识微课、品微课和用微课"三方面来阐述微课对中职外贸实务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微课是一种以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简短教学活动,具有客观、便捷、内容集中、针对性强等特点,在现代教育中颇受师生欢迎。本文从高中数学的角度,对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上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微课在学生预习环节中、新课教学中以及复习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林晓青 《情报探索》2014,(10):106-108
微课即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教程的简称,具有内容微、精炼简洁、形式微、易于传播、可扩充性强等特点。基于微课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微课在图书馆的应用,指出微课应用于图书馆应注意方便易用、选题、资源开放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给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在线职业教育,但并不仅仅指网络课堂,而是指要从单向教学的网络课堂转变为多向互动式的线上教育模式,目前国内外有很多教育机构都在尝试,如美国的可汗学院等。本文从"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出发,描述了职业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方式(微课教学和慕课教学),阐述了微课教学的设计思路和微课视频的制作方法,同时本文分析了慕课教学与微课教学的区别,即慕课是全过程参与教育,微课仅仅是一个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8.
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一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学习任务单、教学设计、课件、进阶练习、反思等内容,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分钟.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具有四大特点: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知识点突出,资源容量小.本文以我校自主开发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微课系列为例,介绍微课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倪莹  邱永鹏  马琳 《科技风》2022,(10):34-36
在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微课视频因其具有时间短、内容精以及时空限制小等特点,对现代教学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化工专业基础课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利用微课视频对该课程的课后习题进行设计与制作给出使用建议,以期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强化其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20.
微课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单一的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能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中多种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优质的初中生物微课作品要选题简明、设计合理;教学内容科学正确,逻辑清晰;作品结构完整,技术规范;教学形式新颖,趣味性强,教学目标达成.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微课的特点和功能,制作更多更优质的微课作品并将它们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