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上海世博会育人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成功的盛会.从申办、筹办到成功举办,都具有育人功能.上海世博会是优秀的爱国主义教材,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它是科学知识的殿堂,让大学生接受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精神的家园,激励创新精神;它是实践的舞台,提升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整书内容似一篇精美散文,其言情沁人心脾,其辞无半点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然更为堪称绝妙的是,全书以“境’!}涵盖通篇。愚再三研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深感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意境之美,遂作此文以自慰。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涯是一个人的人生最美好的时期,大学生是父母的骄傲、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创新思政育人工作,全面发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作用。同时,高校教师需要关注大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在高校中开展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一定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境界一词来形容一些人在某方面的高超技能和学识涵养.如棋艺精湛者,谓日:技艺境界真高啊;精通五行八卦者,谓曰:道术真是练到一定境界了啊;学富五车,虚怀若谷者,也有学术境界之高的称谓. “境界”一词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后汉书·仲于统传》中有记载:“当更治其境界,使远者不过二百里.”在这里,“境界”只是用于形容面积大小罢了.  相似文献   

5.
从阅读文学经典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热爱自然情感,树立积极人生态度;有助于大学生丰富人生情感,提高人生情感境界;有助于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等3个方面阐述了文学经典阅读对大学生"三观"的确立以及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师道的光芒,那是在长久的点滴的寻常中,而无声地流露和浸润。攻坚克难、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更是人生一世的传奇与琐碎。因为,师者风骨,学术风华,正是大师者、大学者之精粹……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的吴泽宁教授正是这样一位有着大师风骨的师者、学者!吴泽宁,1963年生,1979年  相似文献   

7.
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受到了很多施教者的青睐,也深受受教者的喜欢。本文通过对素质拓展训练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机制的研究,试图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教化功能,使受教者在寓理义于情感愉悦的体验之中,在动情、移情的感受之中,心灵有所感悟、情操得到陶冶、智慧得以启迪、人生境界实现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成军 《科教文汇》2009,(24):128-128
人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从人文的维度上讲,保护好小学生,以他们为本,授受知识,开启智慧,训育身心,润泽与点化人生的境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性格、特长,在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健康成长,是教师师德的最佳体现。笔者从四个方面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9.
踮起脚尖     
《科学与文化》2010,(12):41-41
踮起脚尖,听晨风抚过松林,飒飒作响,那是林海的呼吸;踮起脚尖,感受初阳掠过草地,拾起珠玑,那是天外的暖意;踮起脚尖,看蝶翅轻拍花朵,曼舞飞扬,那是生命的活力。踮起脚尖的人生异样精彩!  相似文献   

10.
艺术人才的培养应在一种充满自由空气、流淌着幻想和想象清泉、飞翔着个性之鹰、高高飘扬着创新之旗的"生态和谐"的育人土壤中进行。艺术教育无疑更需要贯彻"生态和谐"理念,"艺术地育人"亦即"生态和谐地育人"。让孩子在生态的大课堂中用创新小画笔来绘制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正新儒学大师冯友兰提出了自己关于人生境界的见解,他认为人生有由低级到高级的四大境界,即以本我为中心的自然境界,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境界,以他人和社会为中心的道德境界,以自然和宇宙为中心的天地境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境界呢?很长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崇尚平平淡淡才是真,键健康康才是福。认为教师也是平凡的人,待遇也不是太高,我们不应该苛求。只要能够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就是好老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三境界     
池莉 《知识窗》2014,(17):20-20
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这段语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相似文献   

13.
读高更有感     
高更作品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悲剧性色彩,注定了他是一个很少为人理解的孤独者.为了找寻自己心目中的圣殿和前行的道路,为之终生奋斗不息,他的作品通过单纯的平面性表现手法,用高纯度色彩的巧妙对比,描绘出了如梦幻般的诗意境界.充分展示了颇具东方艺术韵味的单纯之美和装饰性魅力.他的作品通过这些抽象的语言因素:他的纯色、他的综合方法、他的线条的装饰性和不要深度(第三度)的平涂,展现给人们的是真实、本源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4.
黄英 《科教文汇》2012,(5):77-78
林清玄的《桃花心木》是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哲理散文,在短小的篇幅中,借树苗的生长喻人的成长,以种树人的种树之道比育人之理,从生活小事入手洞见人生智慧,体现了作者的一贯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一、美育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美育是为了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观点,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黑格尔曾指出:理性的最高行动是一种审美行动,真和善只有在美中才能水乳交融。因此,美育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育具有令人愉悦的特点,它对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鲁迅先生曾指出: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仍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人们的任何道德行为,都是发源于人们的内心指令。一切道德…  相似文献   

16.
“涅檗”是梵语nirvana的音译.意译为“灭度”、“寂灭”等,谓脱离一切烦恼,进入自由无碍的境界.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晋·僧肇《涅檗无名论》中说:“涅巢,秦言‘无为’,亦名‘灭度’。无为者,取乎虚无寂寞,妙绝于有为;灭度者.言乎大患永灭,超度四流”;“涅粲之道,盖是三乘之所归,方等之渊府”。后世把僧人之死也叫涅檗。  相似文献   

17.
韩旭  马青 《大众科技》2014,(3):186-18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代大学生个性独特、思想活跃,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已不能够满足目前高校的育人标准。为了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状况,急需审美教育所具有的育人理念、育人方式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艺术性和审美性,以提高受教者的思想政治修养,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有儒、道、佛三大流派,三派哲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主张境界说而反对实体论。正是这一点使它们同西方哲学区分开来而成为“中国哲学”。但是,它们各自又提出了不同的理想境界,以及实现理想境界的不同方法,这又是同中之异。虽然如此,它们在其历史发展中又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并且最终达到了某种程度的融合,这又是异中之同。一境界者心灵之境界,即“心境”之同异或高低,不是在心炅之外有一个与心灵相对的境界,更不是心灵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熊凤英 《知识窗》2013,(8):48-48
孔子把治学分为三个境界:知学、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是这一观点的集中体现.教师只有淡化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写意艺术.是人生理念的游戏。它是用"游于艺"的人生方式.去追求和表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感受.借助浓淡干湿的笔墨.来表达艺术家的人生观照.通过"游于艺"的抒发方式.近乎到意;;趣;;戏的审美意境。这里的"戏".并非是随便表演一气.而是强调艺术"无意于佳乃佳"."不似之似"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