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了历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学说——再现说、表现说和形式说。这些学说大都是从单一的角度、单一的层面进行的,因此很难讲清楚艺术到底是什么。目前对“艺术的本质”尚无一致的结论,但纵观艺术史,“艺术”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新的务件和新的情况随时不断出现,决定了“艺术的本质”会无止尽地被探讨下去,这才是艺术得以发展的根源,也是艺术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和中国古代“诗言志“学说,作为中西文论中两种奠基性学说,对文艺本质的认识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二者都对艺术起源有深刻的昭示.前者强调“再现“,后者侧重于“表现“.但二者对后世民族文学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慧 《华章》2011,(11)
翻译的本质不仅是纯语言方面的转换,而是建立在语言形式上的不同文化的交流,传递语言的意义.本文从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相符的翻译角度,讨论如何实现英译汉过程中的"意义再现".  相似文献   

4.
"言志"说与"摹仿"说出自中、西方不同的诗学话语体系,在美学内涵和价值追求方面有着巨大差异.但它们共同体现了对文学艺术的某些本质规律的探索和认识,都很重视艺术的社会作用,其终极价值关怀是一致的,本质上都是"为人生而艺术"的.  相似文献   

5.
"文学再现世界"命题源远流长,有多种表述形式,当下受到后现代语境的挑战.新世纪文论两种主要的因应策略是重释"再现"与重释"现实(世界)".它们都及时吸纳进后现代思想的元素,但也有模糊不清和意义矛盾的地方,根源在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深刻断裂及其调和的困难.本文主张运用"三个世界"的理论对"世界"内涵的细分化,并提出"文学表现世界"的命题,进而阐述其合理性和内涵.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理论高度繁荣的时期之一.本文从"圆"与"美"的关系出发,紧密结合谢脁的诗歌创作实践,对其"好诗圆芙流转如弹丸"说进行解读,以期通过作品分析和审美观照等方法来揭示这句话的本质内涵,并希冀这种探讨对当今的文学创作能有所昭示.  相似文献   

7.
意境说的重点,在于强调"境",强调对于客观事物的再现.意境说所要求的"余味"、"言外之意",不是作者有意的寄托、含蓄,而只是因写"境"真切而让读者流连忘返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论文从分析"问题教学法"的本质内涵入手,提出实现"问题教学法"的要求,对实现"问题教学法"的基本途径作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严羽的"兴趣"说是在前人"兴"与"趣"理论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了一个新的诗歌理论范畴,它有继承,更有发展.也由此构成了严羽"兴趣"说理论的主要内涵:一是抒情本质,所谓"诗者,吟咏情性也",这是诗歌最本质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规律.二是要有生动幽美、朦胧空灵的艺术形象.三是含蓄蕴藉、虚实相生、自然浑成的诗境,且情味隽永、一唱三叹.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文艺审美本质有较系统的认识,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生产形态这一特殊角度出发对文艺审美本质、及美的规律的再现和表现等都进行了较为深刻的阐述,驳斥了马、恩无暇窥探文艺审美本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模仿即再现"是前此学术界对"模仿说"的普遍认识,它表明人们总是习惯把古希腊的"模仿说"归结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又进而将亚氏的观点简化为再现、典型等原则,却忽略了它自身内蕴的表现倾向。而实际上,"模仿说"作为古希腊时代的核心美学观念,包含了人们对文艺问题的最初理解。从它在西方美学中的嬗变过程揭示其原本具有的两种倾向,将有助于还原西方早期人们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理解,对当下文化/艺术理论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杜锋  岳国法 《文教资料》2012,(11):21-22
本文以英加登的文学四层次理论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四层次理论中的核心层:文学作品的再现客体层,探讨了再现客体层次理论的内涵及具体意义,并分析了英加登文学作品再现客体层次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移情说对广告翻译中审美再现的适用性,并提出了广告翻译审美再现的三大策略:使用诗化语言、营造感人意境、巧用互文手法。广告译者应透彻理解原文并选用恰当的手法再现原文的美感和情感内蕴,使译文起到预期的移情作用,实现移情促销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国外纪录片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媒介再现主要采取了"经济扩张框架"与"合作发展框架".这两种框架的建构逻辑可以基于历史语境、创作者的身份以及纪录片的创作规律予以观照.今后应增强"对话"意识,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的传播,利用纪录片的媒介特性增强"一带一路"沿线民众对共同体的认同等,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5.
“真实再现”手法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在学术界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在“真实再现”与新闻真实之间如何找到最佳结合点和平衡点方面上,结合电视发展的需求,探讨建立在真实、适当的基础上的“真实再现”对新闻真实的适度解读,既能进行本质上等同于回顾式的口头解说,又可增强报道的可视性,充分发挥电视视听结合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16.
文学艺术的本质以及文艺与生活的关系历来都是文艺界讨论的首要话题. 现代作家兼文艺理论家郁达夫从生命创造的艺术冲动、文学的内倾向、文艺美学自律性、社会功能等角度, 对文艺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艺术就是人生, 人生就是艺术"的观点, 包含着文学现代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马拉克什>以真实再现的写作手法,对叙事主体和叙事对象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直观"写真,使读者介入其中.遣词力求"把恰当的词用在恰当的地方",使叙事对象的生存状态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临摹再现.  相似文献   

18.
去年,王蒙先生在北京大学有个演讲,题目是:"文艺与异端".他说,为什么文艺有时候被认为是异端呢?"第一条,文艺强调创造性,而创造永远是对平庸的一种挑战",他甚至说,创造性是一种叛逆性.  相似文献   

19.
女性再现的议题广受关注。一直以来,在媒体上女性都是以弱势姿态出现,通常被再现为以身体吸引人的审美对象或者是从事家庭活动的形象。女大学生作为女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于女大学生的再现中也存在着很多扭曲的反映。结合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女大学生的扭曲再现的原因。并探讨如何改变这种对于女大学生的扭曲再现。  相似文献   

20.
王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99-101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