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李宇  王佳  毛培培 《科研管理》2018,39(8):1-10
有利于产业创新升级的企业成长模式一直是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将我国产业创新升级普遍存在的低产业化、大而不强和传统产业升级抽象为企业规模阈值问题,并通过对三种规模阈值的突破引入和界定了企业规模质量的概念范畴。以此为基础并结合文献分析法,本文提出构成企业规模质量的R&D投入、非R&D投入和知识能量3个维度及11个能力要素,通过预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进一步实证检验了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得出了有助于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的企业规模质量量表工具。在量表工具下本文提出了针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28个省份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面板门槛模型验证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是否随企业规模质量水平而变化,并将28个省份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大区域,以此来比较分析这种影响的地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且这种门槛效应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在不同企业规模质量区间内,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不同,其中对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起到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质量阈值的提高作用效果递减;对东部省份的影响效果呈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特征;对于中西部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特征。因此,政府应针对在不同地区的不同规模的企业实施差异化、动态化的补贴策略。  相似文献   

3.
孙文浩  张杰 《科研管理》2021,42(4):92-102
研究科技人才规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对优化高级劳动力要素的配置效率并推动地区高质量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的微观企业数据,运用修改后的静态面板门限模型进行计量检验,研究发现:①企业科技人才规模的创新绩效存在一个约为341人的“规模阈值”,超过“规模阈值”则不利于企业创新;②相对于国有、外资产权的企业,民营企业与“NN”型企业科技人才的“规模阈值”特征更加突出;③国家级高新区或者政府减税均有利于缓解科技人才“规模阈值”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建议“抢人大战”城市出台相应的人才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向具有小规模科技人才的“LL”企业流动,并加快省级高新区升级进程,以避免企业过度集聚科技人才引发系统性的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4.
刘锦英 《软科学》2010,24(4):20-23
以我国光电子企业为样本,选择专利申请数、新产品销售比例和产品新颖程度三个指标测度企业的创新绩效,实证分析了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就光电子产业中的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而言,既不能简单地说大企业比小企业更创新,也不能说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创新绩效衡量指标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状态。研究结果既显示了分产业研究企业规模与创新绩效关系的意义,同时也证实了采用多指标并分别进行创新绩效测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面板门槛模型验证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是否随企业规模质量水平而变化,并将全国划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大区域,以此来比较分析这种影响的地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以企业规模质量水平为门槛变量时政府补贴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且这种门槛效应具有一定的地域差异性,对于全国省份和中西部省份具有双门槛效应,对于东部省份具有单门槛效应。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在新时期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和指导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陈向东  曹莉莉 《科学学研究》2007,25(6):1209-1215
 生物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的前瞻性产业,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1985-2005年的专利数据,利用熵的可加性原则定义了创新范围,并分析创新规模和创新范围之间的发展关系,分析了中国制药行业的技术资源竞争。通过内外资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制药行业自主创新资源的发展态势,为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企业竞争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层面上决定了众多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而大企业又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本文利用1995—200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14个3位数产业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为:(1)R&D经费支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企业规模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2)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而以专利度量的创新产出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3)市场结构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显著的倒U型关系;(4)不论是对技术创新投入还是产出,国有企业比重都表现出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8.
大企业创新投入驱动区域产业升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2014年的中国区域产业数据和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法,探讨大企业创新投入对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并分析专业化集聚和市场化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企业创新投入对区域产业升级有明显的带动作用,随着产业高度的提升,创新的资本投入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在降低,而创新的人员投入对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在提升。专业化集聚有利于大企业发挥创新带动作用,而市场化对大企业创新资本投入的产业升级带动作用表现出抑制效应。要充分发挥大企业的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关键在于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引导大企业明确其在新经济环境中的定位,构建企业间协调发展的区域产业创新环境,并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创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工业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有效提高工业能源效率成了未来我国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基于2011—2019年我国工业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对工业能源效率进行了评价,构建了Tobit模型和面板阈值模型,分别分析了产业聚集和企业规模对于工业能源效率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的趋势;无论是产业聚集还是企业规模都可以有效促进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分区域来看,三大区域都可以通过工业产业聚集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升,但只有东部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规模扩大所产生的优势来提高能源效率;产业聚集对于工业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单阈值效应,当聚集程度超过阈值,产业聚集对于工业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可以得到进一步加强,企业规模对能源效率并没有明显的阈值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刘欣  陈松 《科技管理研究》2015,(3):15-18,27
企业规模是否对工艺创新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尚未有清晰的结论。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评述,研究工艺创新与企业规模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技术后发企业的工艺创新随规模扩大而表现出的独特规律,突出体现后发企业的创新是以工艺创新为主导的,强调对工艺创新和企业规模的关系研究需要考虑不同的行业和企业背景。最后提出三点未来研究的方向,弥补工艺创新领域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产业链升级是中国企业摆脱跨国公司低端锁定的重要途径。以企业成长与企业创新理论为基础,讨论了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入嵌产业链的程度。研究发现青春期企业创新投入越强入嵌程度越低,吸收能力越强入嵌程度越高。新创期入嵌产业链程度较低,而青春期较高。创新投入与入嵌程度之间关系受到新创期负向调节。同时,吸收能力与入嵌程度之间关系受到新创期的负向调节、青春期的正向调节。研究结论对中国企业产业链升级具有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的形成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为核心概念,通过对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进行线性分拆,将"熊彼特假设"和倒U关系的争议在同一个分析框架内进行解说。并以中国工业企业1991-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不仅得到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倒U关系结论,而且得到了定向性技术创新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几组线性关系。对实证结果的分析表明大企业的组织惯性对技术范式具有锁定效应,从而有利与企业的定向性技术创新,而竞争性的市场是使得小企业不断进行非定向性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因,倒U关系则是企业规模对这两种技术创新影响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3.
跨界搜索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相关研究也非常活跃,但结果仍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对2001-2019年期间的53篇实证文献、26812个样本的55个效应值进行了元分析,证实了跨界搜索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并且发现,企业的国别差异、行业特征、创新能力能够调节跨界搜索对其创新绩效的贡献程度,中国企业、制造业企业、非高创新能力企业的跨界搜索活动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跨知识边界的搜索均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程度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扩大搜索宽度比加强搜索深度积极影响更大,本地搜索的促进作用比非本地搜索更大,市场知识跨界搜索的积极影响比技术知识跨界搜索更大。  相似文献   

14.
外部融资、企业规模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方召  符建华  仲深 《科研管理》2014,35(3):116-122
本文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考察了外部融资、公司规模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外部金融发展和外部融资对于不同规模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采用手工收集整理的广义技术创新变量来衡量公司的技术创新程度,通过对微观层面的2007—2010年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更为便利的外部融资对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有显著积极影响,而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之间则呈现倒U型关系,金融发展和外部融资对较小规模公司的技术创新有更为明显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宇  安玉兴 《科学学研究》2008,26(6):1333-1340
 文在互构的分析框架下从双向互动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动态关系,建立了多元互构体系下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互动演化空间,动态解说了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协同演化过程,并在互构逻辑下应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函数法和方差分解法对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也同样影响企业规模,但是存在着滞后现象;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解释度较大,而技术创新对企业规模的解释度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价值网络形成及运行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价值网络共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ootstrap方法对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价值网络共生对企业能力和企业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地,价值网络共生通过企业能力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网络位势不仅显著调节价值网络共生与企业能力、价值网络共生与企业绩效的直接效应,而且对企业能力在价值网络共生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调节作用。据此,结合当前产业发展背景,为促进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下海潮”在公司高管团队中形成了学者型CEO的独特现象。本文从这一现实背景出发,基于高层梯队理论实证检验了CEO学术经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CEO学术经历能够提高企业创新约10%,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进一步地,当CEO权力越大或来自内部晋升等CEO对创新决策的影响力越大时,其学术经历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越强。作用机理的检验表明,当CEO从海外取得学术经历或具备高层次学术经历时,其所在企业的创新水平更高;同时,有学术经历CEO所在企业更有可能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从而为本文的“创新精神塑造假说”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证据支持。本文在丰富企业创新和高层梯队理论领域文献的同时,对于上市公司制定科学合理的CEO聘任决策及推动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避免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盲目、无序的竞争以及产品同质化,完善产品布局设计格局,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为此,本文从产品结构性能、创新能力、价格以及空间创新密度四大维度构建一种数据驱动的产品布局设计方法。以产业集群数据资源为基础,运用聚类算法和文本挖掘技术构建产品设计决策模型,为产业集群产品的布局设计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以宁波注塑机产业集群为例,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唐宜红  俞峰  王晓燕 《科研管理》2019,40(4):213-223
本文将2008-2011年中国科技部企业创新数据库、世界银行全球治理数据库和Hofstede关于文化的研究数据合并,基于东道国视角,研究东道国正式制度和文化制度对全球知识搜索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外部知识搜索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前人提出的倒U型关系曲线的“拐点”尚未出现。进一步结合东道国制度因素对其探讨,发现东道国正式制度中的法律规则与监管质量负向调节搜索行为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而文化制度中的长期导向正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权力距离的负向调节作用未出现。此外,我们还发现在上述东道国制度调节下全球知识搜索所实现的中国企业创新,仍以渐进式创新为主,颠覆式创新则略显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