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流平台技术创新系统与运营模式创新系统是开放的复杂系统,并且对物流平台企业的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与熵理论深入研究了物流平台技术创新系统与运营模式创新系统的熵值变化,探讨了两者协同创新的机理,建立了物流平台技术与运营模式协同创新的熵变模型,并且对美国明尼苏达州Nestivo公司的熵值变化进行了分析。运用熵变模型不仅能够把握当前物流平台企业创新系统的运转状况,而且也能为物流平台企业今后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都是复杂、开放的系统,并影响着企业发展.本文运用耗散结构论、熵理论研究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与商业模式创新系统的熵变,探讨二者的相互作用及协同机理,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熵变模型,并对苹果公司进行熵变分析.该模型的运用不仅能够明确当前企业创新系统的运行状况,也为企业下一步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为协同创新系统耗散结构的判定提供可借鉴的分析方法。首先建立协同创新系统正负熵流指标体系;随后对Brussels模型进行转译,建立协同创新系统的Brussels模型,提出协同创新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判据,并以熵值法为正负熵值的计算依据;最后以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协同创新系统正负熵流指标的基础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据此判定其是否形成耗散结构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五方物流系统优化理论,对第五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构建第五方物流模型,包括第五方物流体系功能结构模型和第五方物流信息系统结构模型,从而建立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并对应急响应时效优化项目进行实证分析,对创新协同服务应急物流组织模式、运营模式、保障模式、服务模式的可能性进行具体的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可以实现应急物流保障体系系统优化的目标,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系统集成、流程优化和资源协同服务。  相似文献   

5.
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解决人工智能原创性理论基础薄弱、重大产品和系统缺失等问题的重要抓手.首先从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内涵、特征和要素属性视角出发归纳八大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对科技部公布的15家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企业的技术布局进行对比;其次借助生态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厘清系统要素,构建包含生命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框架,运用系统耗散理论、熵值变化系数和适用分析等方法诠释我国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具备正外部性、技术创新可循环、开放需求高、技术转化附加值高、多学科多产业交叉融合的特征,不同企业涉猎的技术范畴不同、技术创新模式也存在差异,现阶段已形成主要包括企业、政府、高校、科研机构4类创新主体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数据、人才、资金、知识流动等引起系统熵值变化并不断突破临界值向更高级系统演化,但仍存在创新主体丰富度较低、互动方式多样性差等问题.最后,从创新主体丰富度、系统治理、系统开放性、动态能力等维度出发,提出我国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结合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特点,将整个技术创新系统分为技术开发、技术转化和产业化3个子系统,并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3个子系统进行协同度实证分析,探寻影响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序参量和“瓶颈”子系统,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技术创新协同平台和扶持培育科技型企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中旨在梳理企业创新系统演化机制并探讨出衡量企业创新举措成效的方法。研究方法以对比分析法为主:首先借助企业综合演化理论,认为在企业综合演化模型中的"企业变异"与"环境选择"可以引入到企业创新的成效分析上来;其次探究了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企业创新系统的可行性;紧接着进行了熵变分析的知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的演化过程是一个由系统内部的正熵值到不断从环境中引入负墒流的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即熵变为负,系统熵值降低则表明企业创新得以被环境选择,该创新举措有成效。文末将结论进行实际案例应用,借此为评价企业创新系统演化成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引入创新协同思维,在构建经济制度、技术创新与清廉政府建设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并采用我国2000-2012年数据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的清廉政府建设与经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耦合度不高,经济制度、技术创新协同依然处于低端水平。为此,提出构建基于经济制度与技术创新协同的清廉政府建设体系思路,以推动其实现长效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依据自组织理论,全面分析了创新集群的自组织特征、自组织条件和自组织形式,并通过分析创新集群的熵流变化,构建了创新集群的熵变模型,进而深入探讨了创新集群的自组织演化动力和协同机制。通过以上研究,总结归纳出创新集群的自组织演化机理,揭示了创新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自组织规律,认为创新集群在正负熵流变化和正反馈机制的影响下,经历了"微涨落-巨涨落-远离平衡态"的变化过程,并通过竞争、技术创新、环境支持三个维度的协同机制以及内外部非线性动力机制进行自调整,进而促进创新集群向有序方向转变,如此反复迭代、逐步实现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复合系统协同理论,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0—2012年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了实证测量。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推动高技术产业高端化要积极实施高技术产品创新战略、完善技术创新整合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企业创新协同及其演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创新理论和协同学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兴通讯17年创新与发展历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企业创新协同,提出创新协同的技术创新主导型、制度创新主导型、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共同主导型等三种模式,并构建了相应的创新协同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
孟炯  郭春霞 《软科学》2012,26(6):88-91
运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在分析我国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的现状的基础上,对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是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当务之急;从设计生物制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专业化的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运营模式和药品安全责任防控协调体系入手,开发基于供应链管理出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可有效降低生物制药企业的物流成本和确保在流通环节的药品安全责任。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物流企业科技创新行为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对物流企业科技创新行为模式进行了论证,指出物流企业科技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基于CAS理论中的刺激—反应模型,构建了物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基本行为模式;基于CAS理论中的回声模型,构建了物流企业科技创新系统的整体行为模式,揭示了物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相互作用的机理,期望为相关物流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描述、量化、模拟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企业创新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协同演进路径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构建与演化→外部知识内化→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随着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创新绩效驱动三要素中,动态能力和创新网络知识内化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递增效应,同时创新战略、产业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都存在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孙鹏  罗新星 《软科学》2010,24(4):79-82
运用四维空间分析方法对区域物流协同要素进行分析,指出现代区域物流协同依赖于时间、成本、效率、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约束因素的协调,从而为现代区域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描述、量化、模拟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企业创新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协同演进路径: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构建与演化→外部知识内化→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协同演进的过程中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在创新绩效驱动三要素中,动态能力以及创新网络知识内化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递增的效应,同时创新战略、产业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都存在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系统可分为产品创新系统和工艺创新系统。基于二象对偶理论,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系统设计为由以创新绩效为表征的状态子系统和以创新资源协同为度量方法的行为子系统构成的二象系统。分析了技术创新系统子系统的二象特征,构建了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模型,采用1995-2008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科技活动数据,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进行协同度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其中,提升工艺创新资源协同水平将成为未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分布式创新的特点出发,运用资源基础理论、权力理论、创新网络与结构洞等理论,界定了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网络,揭示了影响创新网络顺利运作的三大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双层运作体系,详细分析了平台双层运作体系中治理层的权力结构形成机理,归纳了平台双层运作体系中运行层的4种运行模式,最后剖析了平台的权力结构、平台的运行模式如何影响平台的创新网络,进而对平台的分布式创新效果产生影响,以期提升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复杂系统观的区域物流协同创新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复杂感知反应系统理论以及区域物流设计规划方法,对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创新与演化进行研究。指出区域物流系统两类协同进化路径以及感知反应边界(创新边界带),分析系统创新与演化的三种动力:社会经济动力;产业间协同动力;产业内动力,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位于“十四五”规划公布的前沿科技之首,其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是攻克关键技术的重要抓手。以科技部公布的15个国家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承建企业为核心,绘制创新网络图;借助生态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与技术创新理论,抽象出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框架;使用耗散理论和熵值变化,诠释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发现,我国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但存在创新主体丰富度低、互动方式多样性差等不足。从创新主体丰富度、系统治理、系统开放性、动态能力等维度出发,为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