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7月4日,浙江大学“ZJUNlict队”师生与足球机器人合影 7月4日,记者走进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探访日前在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中夺冠的“ZJUNlict队”。 6月30日,在荷兰埃因霍温落幕的2013年机器人世界杯足球赛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水之队”获中型组冠军。而经过激烈角逐,浙江大学“ZJUNlict队”在点球大战中以7:6战胜老牌劲旅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小型组冠军、,浙江大学队还获得了小型仿人机器人组季军、、据介绍,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主要围绕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中有关控制理论与智能系统、分析仪器与生物传感器、机器人、网络与可靠性技术等科学和技术问题展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面向国家目标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以来,科学家就一直痴迷于机器人的设计与幻想。不过,机器人的出现是为了协助或替代人类进行更好的工作,现在大多数的机器人仍然是硬邦邦的“硬汉”。对于机器人来说,“硬”还是“软”的选择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问题。人类正在不断扩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出软萌如“大白”的机器人,这种利用柔性材料来制作的机器人,被称为软体机器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4):439-440
由沈阳自动化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联合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救灾救援危险作业机器人”取得阶段性成果.5月12日40kg级旋翼飞行机器人赴北京参加了废墟搜救实战演习。此次演习在国家地震救援紧急训练基地内进行。旋翼飞行机器人在指挥部下达快速响应与废墟搜索使命后,成功完成自主起飞、空中悬停、航迹点跟踪飞行、超低空信息获取、自主降落等科目,实现了对地震废墟区域的快速信息获取与实时影像回传。该项目旨在为我国地震救灾提供智能化高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4.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蒋梁中教授主持研制的“智能排爆机器人”基于多级控制结构,采用人工智能层及运动控制层。  相似文献   

5.
《大众科技》2009,(6):3-3
一种名为“旋翼飞行机器人”的空中多功能自主飞行机器人,最近在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成功。“5月12日,这种飞行机器人已经在北京完成地震废墟搜救实战演习,目前可以小批量投入生产。”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镇炜说。  相似文献   

6.
王益群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燕山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流体传动与控制(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办者。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荣誉主任委员,曾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控分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流体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板带轧机机电液综合自动化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在扳带轧机板厚与板形控制、虚拟轧机、管道动特性应用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7.
严永红 《科学中国人》2013,(12):114-114
2011年.在上海结束的IEEEt2界机器人与自动化大会上.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学会公布了2011年IEEERASEarlYCareerAwards的获奖者名单。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连庆研究员喜获此项殊荣。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手段中,尚没有一项能源生成技术能如燃料电池一样将诸多优点集合于一身,高可靠度供电、能源安全性、燃料多样性、高效能等等。“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存在于燃料与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导、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焦魁这样向笔者介绍。事实上,发达国家都将燃料电池的开发作为重点研究项目,“这主要得益于种新型的发电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空气污染及解决电力供应、电网调峰问题。”  相似文献   

9.
遥望齐鲁之地,电杆如林,电线如织,点亮了万家灯火,串起了丰收的希望。一代又一代电力人在确保电网安全运行方面肩负起了"光明使者"的荣耀。而今,新一代成长起来的电力科研人,正致力于智能电网,开启新征程。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与仿真省重点实验室邹贵彬主任是其中一员。邹贵彬,副教授,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20世纪90年代初,他考入山东工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从此与电力研究结下了深厚渊源。  相似文献   

10.
天津大学过程检测与控制实验室2003年被批准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天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及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以石油化工、环境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3):236-236
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在京举行“论坛”4月15—17日举行。“论坛”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和“论坛”理事长、著名理论学家郑必坚教授共同发起,旨在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为我国科学家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提供研究和交流平台。“论坛”将以主题报告、讲座和专题研讨会形式长期举办。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水稻分蘖研究获突破性进展4月10日出版的Nature报道了该所李家洋院士领导的创新小组及其合作者的这项成果。这是我国科学家发表在Nature的第一篇生命科学基础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