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红星,男,1954年1月生,研究员,曾担任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实验动物研究所副所长。现担任四川省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生理科学杂志》编委,四川省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动物学会理事,四川省实验动物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毒理研究质量保证专业会员。  相似文献   

2.
韩雪 《科学中国人》2007,(10):112-113
阮迪云 1942年3月生于湖南省邵阳。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神经毒理学实验室主任。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系,留校工作至今。1985~1989年在美国休斯顿大学从事铅的神经毒理学研究。1993—1994,1998和2000,2001,2004年五次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和麦吉尔大学从事神经生物学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2006年在意大利从事短期合作研究。兼任中国微量元素铅研究会副主任,中国政研会铅防治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铅防治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医促会妇儿医疗保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毒理学会生化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美国和加拿大神经科学学会会员,国际脑研究会会员,国际毒理学会会员,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国家863计划评审专家,国际杂志《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编委,国际最大的科技出版公司Elsevier中国区特邀编委,《中国药理学和毒理学》杂志和《致畸,致癌,致突变》杂志编委。国际杂志《Neuroscience,Brain Research》,《Neurotoxicology》,《Cell Physiology & Toxicology》等的评审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药理学会是由全国药理学工作者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盈利性的法人社会团体。由会员、通讯会员和资深会员组成,目前正式注册会员近八千余人,分别来自于全国药理学相关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医药企业等机构。中国药理学会聚集了全国在药理学相关的教学、科研、应用、生产、科普等领域的优秀药理学家。中国药理学会最早是由中国生理科学会和中国药学会的药理专业委员会联合组成的我国药理学家进行学术交流的群众组织,1985年由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药理学  相似文献   

4.
<正>柏立群,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分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委;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编委;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理事会理事;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医骨伤科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5.
赵英永,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科学部函评评委,中国药理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青年委员。现在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主要从事真菌类利尿及治疗慢性肾病中药的中药化学、中药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活性筛选、药效学、药代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是海洋中药复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文章基于传统药理性理论和网络药理学思路综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在海洋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23,(2):72-73
<正>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开展中医药基础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同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认定为重点实验室。2005年和2010年实验室连续两次顺利通过教育部的评估验收。实验室建筑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设有中药药理与毒理实验室、血液流变学实验室、血流动力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屏障环境动物实验室、中药质量标准实验室、中药药代动力学实验室,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脉病证益气活血重点研究室、中医脑病实验室等。近年来,实验室全体人员充分利用当代先进生物及药物研究技术,发挥中医学、中药化学、中药药代动力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细胞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优势,  相似文献   

8.
2005年6月15日,在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简称国际图联)公布的新的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Govering Board)选举结果中.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晓林教授以818票当选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委员,在全部10名当选的委员中得票数名列第四。与此同时.张晓林还当选为IFLA“亚洲与大洋州”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与他同时入选专业委员会的还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孙坦、业务处处长刘细文、教育与研究发展部主任初景利、信息技术部副主任张智雄,他们分别当选为“采访与藏书发展”、“科技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研究”和“信息技术”4个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相似文献   

9.
正专家简介:周联,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副院长,中国免疫学会理事,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无限极中草药免疫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免疫,以及中药免疫药理及毒理,一直进行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尤其关注中医药免疫与人类健康。曾参与国家  相似文献   

10.
正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技政策专业委员会和《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2018年科技政策专业委员会会议"于2018年6月23日在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  相似文献   

11.
范学顺,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医学硕士,肛肠病远程会诊专家,北京肛肠病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肛肠专业优秀学术继承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12.
<正>加州大学"学术之旅"积累的丰富药理和毒理学研究经验,加上清华大学"非常好的"平台,让陈立功相信,无论是个人的学术事业,还是中国的药物创新,他都有理由去再立新功。"我坚信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国际一流的药理和毒理研究团队,必将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药理和毒理学实验室。"41岁的陈立功豪情满怀。毕竟对于科学家而言,40多岁正是经历与学识正处于蓄势待发、势不可挡的学术"青年"时期,更何况陈立功此时已是国家"青年千人计划"阵列的一员。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理学是将传统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药理学实践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阐明中药药性、中药功效和中药配伍的科学内涵是其主要学科任务。然而由于本课程信息量大,大部分中药具有复杂而相似的药理作用,单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将翻转课堂和微信平台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应用于中药药理学的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09,(23):82-84
名医档案 郭志红,主任医师,第二炮兵总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医学会中医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军中医药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多项军队医疗成果奖。  相似文献   

15.
陈东 《今日科苑》2007,(19):36-37
雷明,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委员,1998年日本京都大学客座副教授(校长任命),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黄宽诚客座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协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与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指标研究会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经济科学》编委。日本国际可持续能源协会ISEA理事会员,国际管理科学与运筹学会INFORMS正式会员,国际投入产出协会IIOA正式会员,加拿大The Global Community终身会员,英国MCB大学出版社学者俱乐部成员。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年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第三次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于2017年8月11日在京都信苑饭店宴会厅盛大开幕。来自国内外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人齐聚一堂,共谋中医眼科发展大计。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  相似文献   

17.
茯苓为常用中药,其在日常饮食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古代因其功效广泛,且不分四季变化,故被称为"四时神药"。在现代研究中发现,茯苓的药理作用主要取决于三萜类化合物和多糖成分。本文就其中三萜类化合物药理方面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对茯苓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希望对日后茯苓三萜类化合的药理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岫,196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系,大学学历。1984年任北京铁路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现北京世纪坛医院)、副主任药师。现任北京药学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组组长,中国中医学会中药房管理学会第四届常委委员,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理事、“国际专家”,美国国际中医药研究院医学课题首席专家。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9.
正专家简介:王红祥,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内科学(血液病)专业医学博士。近年关注干细胞生物学和移植免疫研究,主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相关课题研究。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湖北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武汉分会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  相似文献   

20.
廖福龙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2年生,北京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生物物理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1997-2005年任中药研究所药理室主任、院中药药理学科带头人,历年来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多名。现任《临床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杂志中国编委、国际生物流变学会副主席、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会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