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说科技     
《发明与革新》2014,(9):3-3
8月12日,“蛟龙号”回到江苏江阴的苏南国际码头,完成了中国大洋第35航次第一航段科考任务,取得各种生物样品116个,富钴结壳样品21块,多金属结核样品24.32公斤等科研样品。验收组专家认为,本航段是我国从事大洋科考以业获取生物成果最丰富的一次。  相似文献   

2.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18,(8):6-7
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首次出海4月15日,搭载"潜龙三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和70名科考队员的"大洋一号"科考船从厦门起航,奔赴南海执行"大洋一号"综合海试B航段科考任务。这也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首次出海。航段首席科学家蔡巍说,这一航段主要是通过使用"大洋一号"在南海开展相关设备试验,完成重大装备海上验收,推动"潜龙"系统潜水器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技快讯     
<正>首航南极的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在南大洋宇航员海展开综合科考。这是我国在南大洋海域的科考首次拓展至宇航员海。同时,一批大洋科考"重器"亮相,助力我国第三十六次南极考察队获取理想的科考样品,进一步增强对南极的认知。12月15日凌晨,科考队员首次利用22米  相似文献   

4.
历经163天.航程2万海里。11月6日,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搭载我国6000米无人无缆潜器“潜龙一号”抵达位于珠江口的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这标志着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学考察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首个大洋航段调查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5.
动态     
<正>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在宇航员海展开综合科考12月9日,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的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完成了南大洋宇航员海首个调查断面的科考,这也是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在这一海域展开综合科考。"雪龙2"号12月7日离开南大洋普里兹湾海域向西航行,开始对宇航员海海域展开科考作业。科考队员沿着本次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12月11日,中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结束了历时1年,航程3倍于赤道长度,区域涉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环球科考。科考人员发现了16处海底热液区,特别是发现了一处位于南大西洋洋中脊最南端的热液区,并在  相似文献   

7.
张洁  陆艳 《科学大众》2013,(11):36-39
在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主题报告会上,我国整个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韩喜球博士应邀为青少年做主题报告。韩喜球博士在报告中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艰苦而又充满乐趣的海洋科考经历,同时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人物简介韩喜球,博士、研究员、博导,主要从事海底矿产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现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责任研究员,中国大洋勘查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副主任。2007年1月8日开始的我国大洋第19航次科考任务中,韩喜球成为第三航  相似文献   

8.
陈瑜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2):I0007-I0008
<正>[导读]执行我国大洋科考第34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今天从三亚起航。科技日报北京11月16日(记者陈瑜)执行我国大洋科考第34航次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今天从三亚起航。按照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本航次主要任务是切实履行"西南印度洋多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13,(22):11-11
远航163天,征程两万多海里,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胜利完成中国大洋第29航次科学考察.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首个大洋航段等任务.于今天清晨凯旋。  相似文献   

10.
新闻     
《科学中国人》2005,(10):80-80
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前半程取得六大成果;美大学华裔科学家团队利用纳米技术治癌获突破;中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已经创造出多项“世界第一”;首次揭示真实彗星“深度撞击”撞出“四大惊奇”;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最先进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近日圆满完成西太平洋科学考察航次,顺利返回青岛奥帆基地码头。在该科考航次中,我国首次在大洋成功大规模布放深海潜标阵列。中科院院士胡敦欣介绍说,"科学"号科考船这次在太平洋西边界流关键海域成功布放了17套、回收了3套深海潜标,包括6100米潜标一套,收放潜标总长度达  相似文献   

12.
新闻     
科学家找到新的洋底热液硫化物区正在执行我国第19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科考船在印度洋成功发现了新的洋底热液硫化物区域,实现了中国人在该领域零的突破。目前“大洋一号”正在进一步勘查该区域到底有多大,获取更多的数据。据介绍,洋底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是由于海水从地壳裂隙渗入地幔中,遇到熔岩被加热,热水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铜、铁、锌、铅等金属后在高压之下从地底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形成几千吨至上亿吨的块状海底矿床。海底热液活动还形成像烟囱一样的奇特景观,在“烟囱”周围,生活着耐高温、耐高压、不怕剧毒、无需氧气的生物群落,其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密度可与热  相似文献   

13.
图说科技     
《发明与革新》2014,(1):3-3
12月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从海南三亚正式起航,执行中国大洋30航次科学考察任务。据了解,大洋30航次计划时间180天。航程约1.9万海里,分为4个航段,预计2014年5月30日返回青岛。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18,(11):2-2
11月7日,由中国自然资源部批准、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组织,“大洋一号”船执行的中国大洋48航次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返回青岛。中国大洋48航次于7月31日从青岛起航,总航程约1.3万海里,分为两个航段执行。自然资源部北海分局负责“大洋一号”船船舶保障和技术支持,航次第一、二航段领队由北海分局派出,航次首席科学家由第二海洋研究所派出,共有来自国内24家科研单位的66名科研技术人员以及31名船员参加航次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不久前,中国"深海勇士"深潜器搭载母船"探索一号"完成2020年首次科考任务。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科学家们在本次科考过程中收获了一个重要成果——在中国南海1600米深处发现了一具长约三米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我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此次发现的鲸落处于南海中部海山上,根据其形态特征,估计为一头齿鲸的尸体,初步被认为是鸟嘴鲸。  相似文献   

16.
正虽然它的名字里有个"龙"字,但是怎么看都像是电影《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尼莫,不过它的本领可比小丑鱼大多了,因为它是一条科技含量颇高的"人造鱼",全副武装,浑身宝贝。它就是"潜龙二号",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4 500米级自主水下机器入。2016年3月,它在西南印度洋圆满完成了中国大洋第40航次试验性应用任务,实现了中国深海科考的多个"首次"。  相似文献   

17.
科技短波     
正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罗斯海新站位于南极三大湾系之一的罗斯海区域沿岸,面向太平洋扇区,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自然地理单元集中相互作用的区域,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目前已有美国、新西兰、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在此区域建设了7  相似文献   

18.
2008年4月18日,"雪龙"号载着119名科考队员安全驶抵上海,他们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凯旋归来。2007年11月12日,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前往南极。在南极冰天雪地的环境中,"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如何行进?科考队员在船上是否顿顿吃海鲜?考察船会不会遇到海盗船?还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在船上发生呢?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9.
正南大西洋波涛汹涌,而在几千米之下的海底,静静高耸着雄伟的大洋中脊。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暨中国大洋46航次科考的“向阳红01”船,正在探寻着它的奥秘。为揭开深海的神秘面纱,这艘环球科考船都带了哪些“神器”?给海底做CT“向阳红01”船载有调查设备共64套,分为水体探测系统、大气探测系统、遥感信息  相似文献   

20.
近日从远在东太平洋的大洋一号科考船传来消息:我国科考队首次使用水下机器人海龙2号,在东太平洋海隆鸟巢黑烟囱区观察到罕见的巨大黑烟囱,并用机械手准确抓获约7千克黑烟囱喷口的硫化物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