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前,对技术创新主体的内涵,我国企业是否已经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等问题认识并不一致.本文提出,应从制度特征、统计特征、功能特征等角度考察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现状,认为我国企业从制度特征和统计特征的角度考察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从功能特征角度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因此,政策的重点应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励企业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强化技术创新主体可以从其本身和技术创新行为2个方面强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导致了技术融合,技术融合导致不同产业之间技术性进入壁垒逐渐消失,使不同产业形成共同的技术基础,使不同产业间的技术边界趋于模糊,最终导致产业融合产生。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的基础,产业之间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简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荣 《情报杂志》1999,18(5):13-14
介绍了技术创新主体的内涵和概念;指出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的必然性,以及发达国家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的成功实践和我国的差距;认为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调整我国科技力量的布局,实现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化。  相似文献   

5.
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然而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却对制定有效的相关政策造成了障碍。本文在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复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复杂性机理,并对其复杂性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化描述和定性分析,据此提出了推进产业共性技术创新进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产业日益发展的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技术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本文从技术创新的理论出发,在对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调研的基础上对其技术创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 ,技术创新主体的构成、主体间相互关系、与客体的关系及知识内涵都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新的技术创新主体要求构成的民间化 ,主体关系紧密化 ,与客体的一体化以及知识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8.
分析金融集聚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即通过促进高技术企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通过降低高技术企业交易成本推动高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并运用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探索这一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金融集聚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升级;(2)变更高技术产业高级化替换变量、金融集聚替换变量,这一影响效果依然稳健;(3)金融集聚均通过显著提高高技术企业规模效应和显著降低高技术企业交易成本进而实现技术创新;(4)金融集聚也通过显著提高技术创新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包括: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推动金融集聚为高技术产业专业化、多样化聚集模式提供资金支持;不断提升高技术企业生产效率以及培养高层次技术发明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9.
论技术创新主体转换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层次激励与协同激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如何对其进行更有效的激励已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多位性与层次性的基础上,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层次激励与协同激励进行有益的探索,并简要分析了管理激励作用中的“管道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1.
集成创新是现阶段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实途径。集成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集成创新实施的效果。本文定义了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概念,对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建立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基本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基本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成创新是现阶段提高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实途径,集成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企业集成创新实施的效果。本文定义了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概念,对其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企业集成创新能力的基本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汪明月  李颖明  王子彤 《资源科学》2021,43(8):1534-1548
绿色技术创新可划分为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在改进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本文构建了绿色技术创新升级和经济绩效改善的关系模型,以642家工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3类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够显著改善其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②企业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是经济绩效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中介变量。③企业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企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绿色产品创新,即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升级的空间。④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向经济绩效传导的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现为绿色工艺创新能够直接产生经济绩效,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产品创新只能通过间接路径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通过上述研究识别了企业3种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传导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提升的异同性,给出了更多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提升的路径,对于深化绿色技术创新过程认识及优化政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创走廊作为区域创新发展新形式,对创新要素的集聚以及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起到重要作用。目前,科创走廊的建设正成为我国各地域探索创新实践与区域治理的战略重点。然而,科创走廊的内涵与边界尚待明确,需要对此进行思考。本研究在横向比对区域创新发展形式的前提下,思考了科创走廊的本质内涵,认为科创走廊是将创新过程贯彻完整的特殊区域创新发展模式。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国内外科创走廊实例,结合知识视角,认为科创走廊内部参与创新活动的组织所在地理空间为科创走廊实体边界,创新活动为虚拟边界,科技创新为发展导向。本研究为企划建设以及正在建设科创走廊的区域提供了理念指导,促使其高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效益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技术商业化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填补技术商业化过程中的资金缺口,加速大学创新的商业化进程,提高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美国大学内演化出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概念证明中心。该类组织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有效的开放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把创新与创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大学科技与产业的协同发展。这一案例对促进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有重要启示:大学内部不仅要通过组织模式创新与制度设计构建和谐的创新生态系统,而且还要积极融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国家和各地方科技计划重点支持对象。在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背景和特征分析基础上,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揭示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的机理,进而提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科技计划项目的需求,并设计面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旨在为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樊霞  黄妍  朱桂龙 《科研管理》2018,39(1):34-44
以生物技术领域为例,在运用平均技术共现率(MTCR)和平均技术共类指数(MTCI)对生物技术领域专利技术进行共性特征的分析基础上,引入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相同基本特征下的产学研合作专利、企业-企业合作专利、企业单独申请专利的技术共性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检验了产学研合作对生物技术领域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影响效用。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对生物技术领域共性技术研发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不同技术领域以及不同国别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在发挥产学研合作积极作用的同时,应考虑不同技术领域特点和区域政策的情景差异,从而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进入退出、技术创新与产业演化路径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温特等人2003年的产业演化模型为基础,以纳尔逊和温特1982年的研究为辅助,调整和修正温特2003年的模型,然后借助计算机模拟软件对产业演化过程进行模拟运算,并得出产业演化的一些基本特征.修正后的模型同时分析企业进入退出过程和技术创新与模仿行为,弥补了纳尔逊和温特1982年研究缺乏企业进入退出过程以及温特等人2003年研究缺乏企业技术创新与模仿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技术创新在集群内部扩散过程的博弈分析,构建了产业集群成熟期技术创新扩散过程模式,提出了加快技术创新在集群内扩散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