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室内设计的起源 在不同的人类发展时期,室内设计有着不同的方向、使命和象征意义.在古代社会主要以神为主宰,在中世纪时期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帝王、贵族和宗教,直至近代工业革命时期才面向大众.西亚西部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约公元9000年前,约旦河谷西侧的吉里科出现了人类最早的一个定居点,形成了有组织的村落,建有陶砖砌筑的圆形碉楼,周围设有防御墙,室内的地面采用灰泥铺设.随着建筑的普及,人们不再依靠天然洞穴或树木栖身,室内设计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岭南广府祭祀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体现,研究岭南广府传统祭祀建筑正脊类型演变过程,对典型的广府祭祀建筑正脊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岭南广府祭祀建筑产生了多层的庐式民居和碉楼建筑,配以雕制精细的正脊,成为中国乡土建筑中的一支奇葩。为了提高设计的美观度和强度,重点分析了Delaunay三角网结构正脊类型和钢管柱-H形梁翼缘正脊类型,得到岭南广府传统祭祀建筑正脊试件结构剩余抗拉强度与承载力数值分析结果,优化了广府祭祀建筑正脊结构设计,通过对岭南广府传统祭祀建筑正脊类型演变分析,优化了建筑设计。  相似文献   

3.
强化乡土历史教学 弘扬开平碉楼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乡土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平碉楼及其文化是当地乡土历史教学的鲜活教材。强调对碉楼及其文化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促进开平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良赞 《科教文汇》2010,(14):114-114,119
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乡土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平碉楼及其文化是当地乡土历史教学的鲜活教材。强调对碉楼及其文化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促进开平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建筑设计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设计,同样要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制约,为适应不同的地域气候,必须针对气候进行建筑设计,于是产生了热带雨林建筑及其建筑文化,温带建筑及其建筑文化,高寒、荒漠、极地等不同气候环境的建筑及其建筑文化。因此,为了适应不同地域文化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自然就必须考虑地域文化的要求,将各种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并最终形成了建筑文化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6.
王守平 《科技风》2012,(7):178+182
建筑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围绕心理学研究所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包括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尤其是与建筑学、环境学、园艺学等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建筑心理学主要是通过探讨人们对现实环境的反应、选择、改善和创造使其适于生存、生活和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的学科,建筑设计师要通过学习建筑心理学,了解人们对建筑空间、建筑环境的需求,这样才能设计出尺度适宜被人们接受而且对整体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的建筑,同时,建筑设计师通过不同的建筑设计手段也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体验,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建筑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同时这种文化特征又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碉楼与战争     
林楠 《百科知识》2010,(16):50-52
丹巴位于四川省甘孜州东部,东与阿坝州小金县接壤,东南和南部与康定县交界,西与道孚县毗邻,北和东北面与阿坝州金川县相连。丹巴素有“千碉之国”的美称,全县现存古碉数量种类之多、建筑之奇,堪称全国之最,世界罕见。碉楼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尤以梭坡、中路、蒲角项3处的古石碉楼群最为稠密壮观,古碉保存完整,并与村寨民居相容一地。  相似文献   

9.
意大利的比萨城,有一座塔,塔身倾斜3.5米,是世界著名旅游地。 四川马尔康县,风景秀美,著名电视剧《尘埃落定》曾在这里拍摄取景。马尔康县直波村,有一座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43米高的八角碉楼,半个多世纪来,已经倾斜2.3米,经历3次大地震而屹立不倒,被称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2001年7月,直波碉楼被国务院认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0.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些获奖建筑看起来并不气派,但是它们却因地制宜,甚至废物利用,而且十分合乎使用者的心意;也许还有人觉得这些建筑名声甚微,毫不起眼,但它们却承继历史,尊重自然和环境,处处表现出建筑师以人为本、尊重环境的思想。"节约、和谐"的概念就这样实实在在地树立起来。建筑的个性化似乎是今年BW/AR奖获奖作品的共同之处,从事不同行业的业主对于建筑有着不同的条件和要求,优秀的设计就应该充分考虑这种差异,因业主而异,量体裁衣,让建筑为使用者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11.
绿色建筑措施带来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室内外环境的方方面面。从提出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分析了建筑的不同节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绿色建筑措施带来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室内外环境的方方面面。从提出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分析了建筑的不同节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色彩是人们生活中的调剂师,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丰富的色彩,才使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美感,赋予了不同事物的不同意义,恰当的运用色彩点缀日常生活环境,可以使人们心情愉悦,工作效率更高。而建筑室内是人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大部分活动都是在室内进行的,因此,在建筑室内设计中充分运用色彩元素的特性,为人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或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在科技的推动下,建筑室内装修装饰材料有了很大的发展,使人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么如何创新运用这些新型建筑材料的不同色彩元素,来创造一个满足人们色彩需求的室内环境呢?现本文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壁画构图是建筑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必须与建筑物及环境有机结合,并通过建筑与空间环境相互适应,达到建筑的实用性与壁画的感染力和谐统一。建筑环境的类别和性质以及各种建筑环境、建筑空间制约着壁画构图,决定着壁画自身存在的内容与形式,同时壁画又反过来作用于建筑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大空间建筑的设计应该是建筑与环境相协调,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特征,要考虑历史文脉的延续,做好城市设计,依照地形地貌和环境特点确定建筑的体量、尺度和形象的塑造,力求场馆建筑融于环境之中取得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绿色建筑措施带来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室内外环境的方方面面.从提出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分析了建筑的不同节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改变了城市地表粗糙度,从而影响城市的空气流通能力。为了解不同建筑布局形式的风环境差异,更好地为建筑设计服务,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为例,通过将气象资料和城市建筑地理信息资料相结合,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技术开展新旧2种不同建筑群风环境模拟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季节不同的主导风向下,10 m高度内各层的平均风速,高层布局建筑群的平均风速始终大于中低层建筑布局。在人行高度处,中低层建筑布局流场分布均匀,室外通风良好,而高层布局的风速大值区主要集中在通风廊道上,背风区则存在大量静风区。中低层建筑布局对风环境改变较小,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而高层建筑布局,尤其是围合式,不利于小区污染物的扩散。  相似文献   

18.
生态建筑与现代建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现代建筑的设计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科技为人服务,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强调人定胜天。现代各种材料的出现和发展为现代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特别是近代新的结构技术、智能技术、照明技术,使得现代建筑业超过任何历史时代,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生态建筑,所以生态建筑不一定是现代建筑,古代中国建筑讲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是生态建筑。但是由于现代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不再能够照搬古代建筑的形式。所以现在的生态建筑可以经过古代的建造技术和现代的新技术相结合,造出既不同于古代也不同于现代建筑的生态建筑。使建筑作为人类活动在自然界存在的外在固定场所既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也能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9.
绿色建筑措施带来了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室内外环境的方方面面。从提出绿色生态建筑的理念,分析了建筑的不同节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改进室内建筑温度与体感舒适度关系判断模型,该模型可描述不同室内建筑温度下人体对室内建筑环境的冷热感觉和变化规律,依据室内建筑温度的变化,按照风、太阳辐射、湿度等因素分析体感温度的变化,计算出室内环境下体感温度。将体感温度作为室内建筑人体舒适度的关键干扰因子,获取室内建筑中人体舒适度指数判断函数,按照不同室内建筑气温的波动,得到室内建筑体感舒适度等级规范,实现对室内建筑温度同体感舒适度关系的判断。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模型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室内建筑温度与体感舒适度关系判断模型,具有较高的判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