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荆玲玲  方媛  过仕明 《情报科学》2018,36(11):29-34
【目的/意义】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是整个社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社会 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存在“结构失衡”和“总量不足”的瓶颈问题,本文引入协同论的视角提 出数字图书馆多元主体动态协同发展钻石模型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方法/内容】基于协同论 的视角,构建数字图书馆多元主体“动态协同治理模型”,并进一步解析多元主体动态协同治理模型的运行机制,为 我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结果/结论】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多元主体之间动态协同, 重新梳理多元主体在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及功能作用,通过“竞争”、“合作”与“协同”的作用机制达到一个和谐共治 的阶段性发展稳态。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协同创新生命周期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雯  陈强 《科研管理》2018,39(7):69-77
借鉴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基于模糊集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识别模型,从理论上将合作和协同划分为生命周期的相邻阶段,确定了协同度、合作产出、协同效应三个关键识别指标,并通过案例分析检验了识别模型的可操作性。研究结论表明:(1)产学研协同创新生命周期识别模型在保留阶段间模糊性的前提下实现了协同过程的科学划分;(2)关键指标的识别效果良好,指标量化方法能够结合主客观评价;(3)协同关系的发展路径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在技术创新与进步备受重视的同时,商业模式创新是产业化的重要前提也逐渐成为共识。文章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基于战略三角理论“制度条件、产业结构、资源与能力”的视角,构建了涵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触发-演变-评价”动态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系统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文章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中国市场商业模式创新为案例,应用理论框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对于深入研究产业商业模式的动态和系统演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ESI排名已成为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主要基于总量指标对高校学科建设提供指导。但ESI学科涵盖范围广泛,总量指标相同的高校其学科内部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学科评价存在的“唯数量”倾向可能掩盖高校学科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本文获取20所高校的高被引论文,基于多样性视角构建学科多样性和学科均衡性来衡量其在ESI学科的发展现状,并运用天际线理论深入评价三个典型学科。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在不同学科的学科多样性和学科均衡性呈现明显差异,各高校在材料科学的发展上较均衡,在化学上存在差异,在计算机科学上则差异明显。该研究方法有助于发现高校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学科评价提供新思路,为建设均衡协调的学科生态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5.
“双创”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于如何评价“双创”对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当前“双创”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如何等问题还缺乏理论关注与实证研究。研究结合“双创”发展特征,在修订波特的钻石模型基础上,构建了“双创”驱动经济发展要素模型并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基于324家企业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双创”驱动经济发展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双创”驱动经济发展效果明显,但仍有部分要素需要进一步关注与改善。  相似文献   

6.
选取海尔集团作为主案例、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TCL公司作为辅案例展开纵向案例研究,分析了国际接口、资源体系及技术创新战略在后发企业国际化三个阶段的演化进程,得到以下研究发现:一是归纳了国际接口、资源体系与技术创新战略在国际化三个阶段的渐次演化规律,即国际接口从“内向引入”为主要特征向“全球配置”为主要特征演变;资源体系从“产业配套资源主导”为主要特征向“行业声誉资源主导”为主要特征演变;技术创新战略从“外来技术本土化”研发、“外向技术学习”为主要特征向“全球化研发”、“全球战略性学习”为主要特征演变。二是依次分析了三者在各个阶段的静态适配以及动态协同演化关系,提出三者间“链式旋进”的共演模型。  相似文献   

7.
组织生命周期视野中的大学学科组织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宣勇  张鹏 《科学学研究》2006,24(Z2):366-370
从论证大学学科组织的生命特征出发,将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大学学科组织,提出大学学科组织生命周期四阶段模型,该模型将学科组织的成长划分为生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4个阶段,指出学科组织应当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确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交通运输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丽云  尚可  王伟楠 《科研管理》2018,39(4):102-112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在履责过程中“省察克己”之镜。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及权威机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的基础之上,从责任治理、人权、环境、公平运营、产品责任、社区发展、经济贡献七个方面初选指标,选取42家交通运输类上市企业为评价对象,依据“R聚类+变异系数分析”定量筛选指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检验所构建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最终建立出适用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杨丽君 《科研管理》2019,40(10):161-168
经济理论服务于经济实践,目前需要理论上为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的经验借鉴。本文对三个知识溢出效应指标,结合制造业进行了新的概念界定。把一些经典的经济学理论应用到本文的研究主题上,构建了全新的适合“中国本土”的理论研究框架。实证分析采用三维动态模型,摒弃了传统的二维静态模型。通过定量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之策,以指导实践。政策建议中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制造业空间“热点”和“冷点”的集聚,在更大空间范围上,正是“热冷”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锁定效应解锁,需要依靠政府更有力的制度供给;时间性制度滞后变量影响不显著,需要更为关注人为因素的制度滞后所导致的制度供需结构性矛盾;制造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区域之间的合作有利于知识溢出;发挥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效应,加快制造业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制造业垂直纵深升级发展等。供给侧改革中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的失业问题,政府不应缺位,提出“予千金”,不如“授一技”的观点,来避免失业率的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0.
 ESI排名已成为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主要基于总量指标对高校学科建设提供指导。但ESI学科涵盖范围广泛,总量指标相同的高校其学科内部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学科评价存在的“唯数量”倾向可能掩盖高校学科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本文获取20所高校的高被引论文,基于多样性视角构建学科多样性和学科均衡性来衡量其在ESI学科的发展现状,并运用天际线理论深入评价三个典型学科。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在不同学科的学科多样性和学科均衡性呈现明显差异,各高校在材料科学的发展上较均衡,在化学上存在差异,在计算机科学上则差异明显。该研究方法有助于发现高校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学科评价提供新思路,为建设均衡协调的学科生态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生态学理论,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划分为群落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两个部分,分析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并依此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2015年我国28个省的统计数据,基于速度特征视角,运用突变级数法和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进行静态和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东部经济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绝大多数省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但各区域动态发展趋势具有较大差异;中部经济区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水平及稳定性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动态评价结果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西部经济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较低,但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和动态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关联分析的科技评价模型及典型省份实证/FO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通过指标的海选和筛选构建了适合于中国省级行政区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对经济的影响、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等评价准则,利用离差最大化方法为指标赋权,利用灰色关联度为指标打分,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科技评价模型。利用Ward聚类分析了中国区域科技发展的特征。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一是通过建立反映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使科技评价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通过对14个典型省份的Ward聚类,揭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地域不平衡特征。三是通过离差最大化方法客观地确定指标权重,避免了人为主观确定权重的随意性。四是采用便于横向对比的指标“专利授权数”替换“专利授权率”,避免了评价中科技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都低,专利授权率反而较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测度方法研究/FON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志明 《科研管理》2008,29(4):175-179
文章阐述了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构建的意义和指标设计的原则,提出了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的基本框架,分“目标、分类指数和具体指标”三个层面、五个类别、30个具体指标,并对环境友好型社会评价指标测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省域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问题,本文在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问题的基础上,首先,对科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一套用于评价省域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提出了一种双重驱动的中国省域科技发展水平评价方法,从“功能驱动”和“差异驱动”两个角度对中国省域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功能驱动”用于衡量省域科技发展的能力,“差异驱动”用于衡量省域科技发展的均衡程度,并针对“差异驱动”构建了一种新的客观赋权方法。最后,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2016年中国31个省域的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发展水平发展最好的是北京、上海和广东,最差的是西藏、内蒙古和青海,且中国省域间的科技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各省域自身的发展均较为均衡,并未出现某些省域过度强调某些指标发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曹兴  马慧 《科学学研究》2019,37(1):165-174
通过分析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了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机制,构建了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双重双向形成模型。运用仿真方法动态模拟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过程,分析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及其节点动态演进的规律。研究表明新兴技术创新网络形成依赖于企业间知识转移行为,具有生命周期特性;在网络形成发展期知识状态增速最大并趋于饱和;在网络形成稳定期具有无标度特性,呈现“多核心”网络结构;新兴技术企业扩大知识转移的频率和范围,加速提升企业知识状态,是成为网络核心企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提高政府应对能力,避免事态恶化是刻不容缓的课 题。【方法/过程】本文首先从生命周期和社会燃烧视角,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各个阶段分别按照“燃烧物质、 助燃剂、点火物质”集合形式进行结构化描述,探究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关键属性以及属性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 基础上根据广义随机 Petri网理论,构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 GSPN模型。最后以“山东非法疫苗事件”为例从 事件代表性、谣言煽动性、情绪交融性三个方面评测演化系统的性能。【结果/结论】验证模型有效性,揭示其中的变 动规律及均衡状态,为相关部门引导舆情良性发展,防范舆情失控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孟凡生  宋鹏 《科研管理》2020,41(3):151-163
协同理论为新能源装备智造化转型提供新思路。基于新能源装备全生命周期,试突破常规智能制造系统边界,从目标、流程、信息和资源等四个维度分析了协同智造基本活动并识别关键智造技术,将协同智造主体划分至云平台、研发平台、信息平台、制造平台、服务平台和资源平台等六个主要模块,通过关键智造技术嵌入应用构建离散式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体系,使智造主体通过各平台实现“四维协同”模式。基于“四维协同”构建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体系运行的要素指标体系,运用引入差异化权值的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确定要素权重。实证表明,目标协同和信息协同是影响新能源装备协同智造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8.
大型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现有的项目可持续性评价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经济理论、系统论三个理论对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范围进行界定,提出项目可持续性的内涵和评价内容,并构建项目可持续性的动态评价框架,以期为项目的可持续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起到一个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波 《科学学研究》2018,36(8):1414-1420
通过对国内既有文献的梳理,本文以“人才”概念为出发点,从历史视角、学科视角和政策视角勾勒出人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梳理了高端人才的测量标准,同时归纳出高端人才研究的“人格特质理论”、“生态系统理论”、“政策分析视角”、“风险管理视角”和“空间分析视角”,提炼出时代性、政治性、专业性和多元性的高端人才研究特点。在研究方法层面,本文总结出“定量研究法”、“履历分析法”、“文本-内容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四种研究路径。最后,在总体评估已有文献基础上,分析了国内高端人才研究以及人才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为进一步完善个性化微阅读推荐模型,丰富个性化微阅读推荐的理论体系以及拓展个性化 微阅读推荐的研究方法。【方法/过程】首先探讨基于用户认知的个性化微阅读推荐模型的研究框架,然后从“人 ——用户”到“需求——偏好”再到“系统——推荐”三个层面入手,提出从微阅读用户画像建模、微阅读用户偏好提 取及匹配以及个性化微阅读自适应推荐模型构建三个方面开展研究,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微阅读自适应 推荐模型。【结果/结论】通过借鉴用户认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将移动用户微阅读的情境感知、社交网络和情 感体验进行融合构建用户画像并且在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微阅读自适应信息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