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方法,发展探究能力是每个教师都要面对的新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怎样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综合探究课,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本文就综台探究课的"探究方法"进行初步探究,总结了辨论式探究、沙龙式探究、情景模拟式探究、调研式探究,小论文武探究等探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合作学习乃至合作探究,是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之必由之路。初中学生的阅读,或者就是我们自身的阅读教学,都应当去考虑学生的合作探究。学生的合作探究可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都是十分利好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从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以及提高学生探求能力之角度,思考并实践着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相关问题。一、合作探究学习需要学生的阅读必须是自主性的应当说,无论是怎样的学习,都应当是学生  相似文献   

4.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可获得诸多技能和情感体验。自主探究在时空、内容、方法、资源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开放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们有了更广阔的探究天地,能更广泛地利用教科书以外的资源,让学生们感到科学世界具有神秘之美,探究起来更是妙趣横生。无庸质疑,自主探究是孩子们到达科学彼岸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在思考、探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教师的角度谈几点做法:(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明确探究方向。(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概括和应用,培养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启发 《小学生》2012,(10):9-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思考、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为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主流。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呢?一、教师观念更新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江再明 《现代语文》2014,(3):139-140
学生的各种能力都是以探究思维能力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提出,要把“乐于探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强调课程结构要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探究。”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要注重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以达到引发学生探究动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愉均 《辽宁教育》2014,(11):92-94
正材料对帮助孩子们观察世界,对发展孩子们的关于方法的概念,对发展孩子们所发现的事实间互相关联的概念,都很重要。——兰本达科学探究材料是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操作对象,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对探究材料的操作和思考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是人认识事物的基本科学方法之一,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目前,科学课的教学中大家都把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提到很高的位置上,都十分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经历的教学。但是由于没能做好对学生最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得有一部分课只重视学生自由、自主的重复其过程的场面,只见其表,未见其里。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达不到科学探究教学的真正目的。其实,这一科学过程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活动过程。其活动是保证支持科学探究真正落实的基础。我们从科学探究过程的…  相似文献   

10.
实验教学不仅能传授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环节第斯多惠指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播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如果使学生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学习,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实验教学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知识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  相似文献   

11.
一、有效探究的方法及应用 1.确立探究任务和目标的有效性 教师使学生在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能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有形的探究任务带来的压力及来自实现某个具体目标的动力是有效的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通过文字、语言帮助学生明确每一项探究活动的任务,让学生把握探究的目标;其次,每一项探究活动后都要组织交流和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成就感;此外,可能的话,应鼓励学生将其探究成果进一步深化并转换为可操作的实际方案。  相似文献   

12.
<正>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它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这里说明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个性等特点来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个性等特点,创设具有现实意义、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科学探究就是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科学、体验科学,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方法,发展能力.受到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熏陶.现行教材<物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以一个个的探究活动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科学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理解科学的本质.任何一项科学探究都是真实的、严格的活动,而学生是活泼好动的,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科学探究的实效.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心组织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4.
初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涉及到很多因素,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一、努力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在教学中,笔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1、实验激趣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论证猜想和假设的实质性过程,是知识的发源地和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新体验、新感知。  相似文献   

15.
一、发散学生探究思路《蚯蚓》一课探究的对象是儿童在生活中经常见到过的,但对它进行直接的、较系统的探究还是第一次。探究蚯蚓的什么秘密’有哪些假定设想’用什么方法或工具进行探究’这些问题都是在探究前学生应该明确的。三年级的孩子系统思考问题、设计探究方案的能力和探究过程中的目的性、持久性、观察层次性较弱,有些女生对蚯蚓还较恐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探究的效果。因此在探究活动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探究内容、假定可能、探究方法等方面的发散引导,使其拓展思路,明确探究方向、目标以及实现方向和目标的途径、方法等,就显得很有…  相似文献   

16.
实验材料的准备影响着实验的成败,是上好实验探究课的关键。只有实验材料准备好,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亲近科学,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真正培养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深入的探究中感知对象,冶炼思维,诱发情感,培养品质,从而习得良好的探究习惯和科学的认知方法。在合作、推理、讨论、调查等诸多探究方式中,实验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探究方式。国标本教材的每篇课文都配置了大量的实验活动,旨在通过学生的自行实验获取知识,完成探究过程。为此,  相似文献   

18.
PARSEL课程强调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普及性和相关性,强调三维目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价值判断)。PARSEL模式下的化学探究课是面向八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以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的校本课程,一般都是选择社会科学知识情境下的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去获取知识进而解决问题。现代教育的课堂教学就是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创新,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型学习方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开发潜能、培养探究创新的能力,在有效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我认为,自主探究应包括科学探究活动、自主探究学习和自主探究意识,在教学活动中这三个方面都不能偏废。那么,我们怎样落实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