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四所普通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高校音乐教学普遍存在教学设施配置不足、师资不达标、课程设置不太合理、重视程度不够等现实问题.通过完善硬件软件基础设施、音乐素质培养、多元化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创新等措施,开拓新的教学理念,使普通高校的公共音乐教学成为高校素质教育"必修课",为培养具有音乐修养的综合人才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音乐采风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实践课,本文不仅提出了目前高校音乐采风课程所存在的规模大、管理难、安全隐患、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同时针对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其对学生专业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及原生态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表明高师开展音乐实践采风课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余姚的音乐艺术班在职高中开展得有声有色。音乐班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预备班",是中学音乐教育和高校音乐教育的"中间站"。本文以余姚职成教中心学校音乐班声乐教学为例,对其教学的现状做了实质性调查,并记录了声乐教学的案例,有针对性地探讨初级声乐教学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在洗尽了铅华后,应该回归本色,应该回归原生态。原生态,说法出自于原生态民歌。原生态民歌,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原生态唱法给人以朴实自然,毫无雕口做作之感。原生态课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返璞归真",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实事求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湖北版《艺术》综合艺术课程集音乐、美术于一体,成为国内众多学校所选用的教学用书。可见,学科综合越来越成为一种教育趋势。本文就在小学综合艺术课程中如何实施歌配画艺术创作指导,通过音乐、美术的融合教学,使学生提高认知、理解和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音乐艺术的快速发展,随着音乐作曲方面不断完善和创新下,高校作曲课程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但是,高校音乐作曲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很多教不良状况,根据高校音乐作曲课程教学现状,明确了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改革方向,并提出了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课程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7.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骨骼",没有了节奏,音乐的艺术美感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加强节奏训练则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从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出发,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实际探究节奏训练方法,以期对提升音乐课程教学质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艺术指导是高校音乐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推行高校艺术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于加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德艺双馨的青年音乐艺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音乐类专业艺术指导课程思政教改的内容应当贯穿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艺术实践等主要教学环节,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教改模式。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创新设计专业课程方案,加强课程思政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艺术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一门审美的艺术,它高雅、怡情,能使人愉悦,促人奋进。施特劳斯说:"音乐是人生的艺术",由此可见,音乐在人类生活上一直都起着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音乐作为小学课程中的一门重要教学科目,已逐渐受到重视。而在小学音乐课程中,通过开展情境教学,"情"与"境"交融,更能引领学生深入地体会音乐、感悟音乐。本文就如何在小学音乐中应用情境教学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为手段,音乐教学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这是由音乐课程的本质决定的。本文从高校开展传统音乐课程的意义以及一些教学教法的可行性研究等方面阐述高校的音乐教育。以音乐审美为导向,突出美育性能,尊重多元文化,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人参与是高校音乐课程设置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离不开对高校学生音乐实践活动的教育.对音乐艺术教育来说,要使课程结构发挥最优的整体效应,就必须构建全方位的音乐艺术课程体系结构,并逐步完善各音乐艺术课程内部结构,即对学科课程和非学科课程的探讨.因此,笔者对普通高校艺术团中的音乐活动进行重新"审视",并对其"课程"化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成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新疆47所高校的调查研究,提出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基准线",构筑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风向标",创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度量尺",打造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立体网格"。  相似文献   

13.
广西桂东地区因其独特的人文背景、生态景观和多语方言生境,形成了富有特质的原生态族群音乐,发掘整合这些宝贵的民间音乐资源,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本土化、音乐教学改革和音乐课程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达到原生态族群音乐活态传承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吕成相 《考试周刊》2014,(86):177-177
人们在关注自己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开始关注教育的"生态环境"。近年来教育在不断改革,人们不断用各种花样点缀教育。过分注重人工雕饰,内涵贫乏。结果越是"创新",离教育的本来面目即教育的原生态越远。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实际教学活动优化教育生态,去掉过重的"人工化"教育现状,还教育以原生态,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去掉"人工化",在美术教学领域内应提倡"退耕还林",还给学生创作的自由空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即坚持学生个体艺术创新的原生态。因为美术教学不是为了生产标准化的艺术零件,而是为了培养一个个富有艺术个性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应当加强音乐舞蹈项目课程主体内容的开发,在教学演练过程中深化审美辩证体验,提升审美通感育人效益,推进学生艺术素质融合发展.课程建设应遵循声形合一艺术规律、课程标准价值导向、动态学习主体特点.课程内容要利用教材资源,根据校本特色,面向社会生活开发.音乐舞蹈作品教学演练遵循"对立统一"审美辩证法则:情感表达"声形相依",角色组合"主次相应",动作展现"缓急相错",技巧展示"平奇相衬",台面布局"虚实相生",背景烘托"明暗相映".  相似文献   

16.
土家人自称"pi35tsi55kha21",有民族母语而无文字。土家语摆手歌——"嘎墨请"是土家人在大摆手活动当中由土家梯玛或掌坛师采用土家语演唱的祭祀类歌曲,有土家族原生态音乐艺术的"活化石"之美誉。它在音调结构、旋律调式、句式结构和演唱的形式上都与土家语言的语法结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有着深厚的关联,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稀有的艺术特色,成为土家族原生态音乐文化的集中观照之处。  相似文献   

17.
音乐作为高校素质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达到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老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达到共鸣。本文通过对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和运用意义进行概述,针对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利用体验式教学来进行改善,从而达到高校体验式音乐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媛 《陕西教育》2020,(6):75-76
现时代环境下音乐艺术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趋势,由此对高校作曲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声乐教师必须立足音乐艺术发展特征,动态创新作曲基础理论课教学方案,才能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文章在系统总结高校作曲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这一方面深化对高校作曲基础理论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为具体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创新课程教学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音乐艺术教育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革新深入而逐渐为高校所重视,其中,音乐鉴赏类课程兹事体大。它的开设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审美情趣培育、潜能创造力激发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本文就"高等院校音乐鉴赏类课程面临的问题"和"提高高等院校音乐鉴赏类课质量的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20.
薛晖 《儿童音乐》2011,(10):43-45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在于课堂教学,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是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三维"目标的根本途径。为此,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积极了探索,设计、执教了大量的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以及各类各级音乐教学竞赛活动中的优质课,无疑这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一大成果。笔者通过现场观摩调研、录像课评比、教学设计竞赛等渠道,欣赏或拜读了大量的音乐课例,有不少还是"原生态"。这些鲜活的教学案例常常引起我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