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思维和思维情性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其特点之一是间接性,首先,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不能由感觉器官直接感觉到,必须借助于语言这种媒介物通过人脑加工活动迂回加  相似文献   

2.
认知是心理过程的一个方面,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认知过程包括感受、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偏差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主观反映,是不切实际、不全面的反映.一般地讲,数学教师对教材、学生群体、教法、成绩评估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基本正确,但由于多种原因,有时会出现偏差,这种认识偏差导致对数学教学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 :“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按照心理学的研究 ,思维与感觉、知觉一样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 ,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 ,而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人的思维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 ,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时代发展到今天 ,需要富有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应是学校教育、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笔者认为 ,应该着重抓好下面几点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尊…  相似文献   

4.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的一种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过程,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过程中所进行的认识、加工、创新活动。例如一篇文章,感觉知觉只能反映它的语言文字、自然段落:而思维则能在此基础上透过文字的表面意思,反映全文段与段之间、首尾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反映各部分的主要意思和全文的中心思想,能反映它的体裁、结构、写作方法等形式方面的特征。思维存在的形态是多样化的。通常我们把它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凭抽象的概念而是凭具体的表象来思维。在抽象思维活动过程中,人们需要将由感觉、知觉获得的直观映象抽象成概念,才能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过程中,有些同学常把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认识的途径,这是一个误区,下面笔者对此作一简单分析。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但是有了客观存在的事物,人脑未必形成认识,客观事物只有进入人脑中,才会产生映象,形成认识。那么哪些客观事物能够进入人脑?怎样才能进入人脑呢?先分析第一个问题,客观事物要进入人脑必须适应实践的需要,人们面对各种客观事物,先认识什么后认识什么,不是人任意规定的,它只能由实践的需求来决定。实践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就关注什么问题,它们也就成了认识的对象。也…  相似文献   

6.
认知是心理过程的一个方面,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认知过程包括感受、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偏差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主观反映,是不切实际、不全面的反映。一般地讲,数学教师对教材、学生群体、教法、成绩评估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基本正确,但由于多种原因,有时会出现偏差,这种认识偏差导致对数学教学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一、心理定势产生的先入为主倾向德国心理学家克莱认为,我们每个人的认识活动,事先都有某种假设,并且从这种假设出发来看待面前的事物,在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就表现为先入为主…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艺术的规律 教学艺术的规律是什么?如果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概括,那就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运用的同时尤其注重灵感思维的创造运用。我们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从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的研究中寻求到的答案。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因此,人的思维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过程。思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果根据人的生长特点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分,就可以把思  相似文献   

8.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不同于感觉和知觉,以对三角形的认识来说,感知只能反映三角形的开头形状和大小,而思维则能舍弃三角形的具体形状和大小等非本质的属性,而把任何三角形  相似文献   

9.
第四章 思维与写作 重点掌握:什么是形象思维,什么是逻辑思维;思维的基本方法。一般掌握:思维在写作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思维的类别与写作。 第一节 思维是写作行为的深化 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意识是人的心理在认识方面发展到最高阶段的工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具有不同于其他各种心理活动的特性与作用,而又与之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兹就其与它们之间的联系,分别加以论述。 一、意识与感知觉的联系 感知觉是感觉与知觉的合称。感觉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实质上,人类单纯的感觉是很少的,常常是感觉一产生便上升为知觉。因此可以合称为感知觉。  相似文献   

11.
一、概念界定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像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其中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感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具体的认识过程;能力则是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  相似文献   

12.
王艳 《阅读与鉴赏》2009,(10):49-50
心理学中,感觉、知觉和思维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用来解说写作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我们可以解释成对个别的写作技巧的认识;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我们可以解释成对文章写作的整体情境的把握: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我们可以解释为写作者对写作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写作积淀,  相似文献   

13.
所谓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应,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过程,从感觉、知觉到表象;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直接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然而,并  相似文献   

14.
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借助于词、语言和过去经验而实现的一种高级的心理过程或高级的心理机能。它是人的认识能力的核心成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如美、日、德等国,自60年代以来都先后进行了教育改革,加强智力投资,加速人才──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我国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流,中小学教育逐步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注重了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探索和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方法和一些能力。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思维是以感觉、知觉和表象为基础的认识过程,是人脑借助于第二信号(语言、符号等)来实现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可分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经给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进行由直观…  相似文献   

16.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统合概念。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各部分属性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除新生的婴儿和科学实验的需要外,纯粹孤立的感觉实际上是少有的。感觉和知觉总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人们就把两者统合在一起,称为感知。  相似文献   

17.
吴登富  蔡正芳 《双语学习》2007,(3M):96-96,108
1 观察法及分类 1.1 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对周围世界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实际情况,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从而获取经验材料。在实施观察法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进行讲解与介绍,弓l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对象上,把感知与理解结合起来,从多方面认识所学的对象。以便更好的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并通过观察认识数学的本质、揭示数学的规律、探求数学方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但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客观事物并不都产生知觉。而只是对其中少数客观事物发生兴趣。然后作出观察行为,产生知觉。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是数学教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发展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思维与数学思维 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过程,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特性和产物,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间接地、概括地反映。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是其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逻辑思维也称抽象思维,它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地反映过程。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在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阶段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觉  相似文献   

20.
<正>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本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心理学上说,所谓的概念,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反映。如果对概念的这个定义作进一步追问,就会衍生出两个关键性问题:第一,什么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第二,人脑是如何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