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学作品中,总是那些富有恶魔性的人物形象散发出最迷人的光辉。来自生命之树的“原欲”和来自知识之树的“原罪”,它们的互动是恶魔性人物性格形成的深层动因。原始的欲望转变成原型的欲望,遮蔽或扭曲了蓬勃圆浑的生命本能,而祛魅的恶魔性因素则使人重返本原。原欲(包括原始欲望和原型欲望)蕴涵的创造性和破坏性在作家的创作中成为探索人性、反思社会化的重要切入角度,也为解读此类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窗口。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文学把它无所不至的笔触伸向了更为丰富复杂的人的内心世界,在描摹人情风俗的变迁的同时,旨在揭示人的广阔无限的心理活动奥秘。这一点使得精神分析学与新时期文学之间有了可以交流的更大空间,因此运用精神分析学的相关范畴研究分析新时期文学的创作心理,将使我们的研究更加贴近新时期文学的实际,从而能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新时期文学特有的心理蕴含和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3.
叔本华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是西方哲学美学流派中影响极为深广的两支。本文拟通过叔本华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在理论上的相似以至暗合之处,来表明叔本华哲学无疑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有着深刻的宏观上的影响,并试说明这种宏观影响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榆树下的欲望》是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早期作品中的杰作。该剧通过描述人物角色对物质和情感双重欲望恣意发展所引起的强烈冲突,表现出欲望诱惑下人性的扭曲以及爱和宽恕的强大力量。当然,该剧深刻的悲剧性同《圣经》对它在多方面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神经精神分析学是一个将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以实现精神分析科学化的新学科领域,被认为是21世纪精神分析研究的新范式,问世于20世纪末,以《神经精神分析学》杂志的创办和国际神经精神分析协会的成立为标志。神经精神分析学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对当代心理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为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思路,为心理学研究的未来提供了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费洛伊德主义,又称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理论,这一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费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17、18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哲学把理性当作人类本性的传统观点完全对立,强调人的无意识本能欲望是人类行为的真正动因,从而也汇入了20世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中,并为非理性主义哲学提供了心理学和生物学的根据。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16,(1):67-70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自文艺复兴以来就备受观众喜爱,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常演不衰,其作品的重要性自不必再重复,莎士比亚也由此被本·琼生称之为"时代的灵魂"。而在四大悲剧中,圣经原型的嵌入与应用,是造就悲剧经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何承春 《时代教育》2009,(8):249-249,252
本文针对当前职业中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状,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设多种情境,培养创新精神;注意培养发散思维,有针对性开展创新意识训练;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创新思维;重视实验设计多元化,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赋予学生自主创新时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9.
现代心理学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就在文学批评方面引起了非同小可的变革。“情结”概念出现在了文学批评中。艺术创作与“情结”本身就有着很微妙的关系,创作欲望的长期积累,潜意识中受压抑的、无法实现的“本我”即要求疏导。“原型”理论被引入到文学批评中。文学批评中关于“潜本文”的探讨。按照弗洛伊德的看法,当读者潜意识中的“原欲”和作家的“原欲”在幻觉世界中发生共鸣的时候,文学作品的强烈艺术效果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0.
将奈保尔的作品定位在后殖民主义批评的框架之内是当今批评界的主流。然而,经典作品有着丰富的意义。本文拟从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论证奈保尔的代表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中主人公毕司沃斯先生身份建构失败的必然性,即毕司沃斯先生将寻求欲望的满足这一行为当作由想象界向象征界过渡的途径,从而揭示出其身份建构失败的精神原因。  相似文献   

11.
达尔(Darl)是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创作鼎盛时期的经典力作《我弥留之际》(As ILay Dying)中的突出人物。该作品结构、人物及故事情节相对独立、完整、较易读懂,但其新奇的叙事方式多变的写作技巧和深刻的内心描写却给读者带来许多困惑。本文拟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人格学说理论,从达尔出生时的本我(id)、成长过程中膨胀的自我(ego)、随后无意识缺失的超我(superego)、到最后不能被人理解、被送进疯人院的非我(non-ego)①,透视他的内心世界并试探性地讨论其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广义修辞学、哲学、美学等角度阐释数字“一”所蕴涵的修辞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萤和心理学家费里克斯·高塔利在对传统精神分析理论大量研究后提出了一种反俄狄普斯的批评策略,并在他们一系列著作中实现了对精神分析学说中若干理论的超越和颠覆。  相似文献   

14.
冯至的《寺门之前》,叶灵凤的《摩伽的试探》和施蛰存的《鸠摩罗什》,这三篇作品中包含着同一个情节模式,即欲望与文明(宗教)之间的冲突。这一主题直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在三篇作品中,作家通过笔下人物所反映出的道德立场各不相同,依次呈现为崇理抑欲、崇欲抑理和欲理并重。这不同的道德取向,实际上是一个精神分析理论中国化的问题,从纵向的时间顺序来看,它们甚至构成了一个流程,显示了把心理分析学说运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5.
马雅菊 《文教资料》2008,(33):85-87
解释学对西方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有着巨大的影响,从而奠定了它在西方心理学方法论上的重要位置.解释学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不同时期解释学的哲学假设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都从不同方面有一定的影响.解释学对精神分析学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左拉在其《实验小说论》一文中详尽阐释了其自然主义文学主张,并明确宣称其自然主义小说的任务是对人类进行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而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不仅如此,左拉还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凭借自己大胆科学的假设和推理,在对人类心理机能的认识上已经显现出精神分析学的某些思想,诸如性本能、神经症的遗传、性倒错、虐待狂与受虐狂、儿童性欲、性欲升华等。左拉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卢贡——马卡尔家族》世系小说的基本出发点是对神经症的研究,他在其中分析了该家族神经症的致病原因以及这种神经症因素在各支系后代中的表现。认为各种症状的背后都隐藏有意义,并探索意义背后的深层原因,这正是精神分析孝研究的起点和目的.  相似文献   

17.
对于审美体验的研究,西方自古希腊就已开始.但对审美主体在感受能力的心理研究上,却是从18世纪开始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审美愉悦观,并与其他学派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强粲 《现代语文》2007,(9):98-99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是古希腊悲剧的经典之作。戏剧中的女主人公美狄亚是一个为爱情不顾一切却惨遭抛弃而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结束感情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怒的人。她是不幸的,是被古希腊社会专制制度所压制的女性,但她又是不甘命运具有鲜明叛逆性格的女性。她最后的复仇有着惊世骇俗的效果。本文将试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粗略地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将文学创作看成是作家深层心理活动的产物,从而对其进行批评,这就是文学批评中的精神分析法。弗洛伊德是这个学派的创立者,他的著名理论是"三部人格结构",即"本我""自我"与"超我"。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的精神活动的原动力,它的作用就是满足人的原始本能的欲望,遵循的是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力图帮助"本我"实现要求,既防止因过度压抑而造成危害,又避免与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学说解释文学艺术问题,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分析学的文艺观,认为文艺创作是一种"个人的白日梦",创作的主题是"俄狄浦斯情结",文艺欣赏即"享受我们自己的白日梦"。这种文艺观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根本对立,本质上是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但他关于无意识、非理性在文艺创作和欣赏中起作用的观点,也含有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批判地吸取这些因素,对于克服长期以来我国文艺创作中存在的模式化、概念化、脸谱化的写作和追求文艺形象的"高大全"等理性主义的片面倾向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