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人口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文章采用2001年—2019年河南省人口结构和经济总量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0~14岁少儿人口增加促进经济增长,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增加不利于经济增长,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构成上升有助于经济增长;城镇化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性别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弱。最后,从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人口产业结构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世界一路跌跌撞撞地踏入现代社会时,世界人口与日俱增,速度极快。人口的大幅增加主要发生在中心城市,例如伦敦、巴黎、纽约和芝加哥。19世纪,美国城市居民人口增长了3000万,而其中一半的人口增长就发生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  相似文献   

3.
《预测》1984,(Z1)
(七)1968至1970年的第三个人口增长高峰在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之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无政府主义泛滥,人口也盲目发展,不久又出现了从1968年到1970年的第三个人口增长高峰。这三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千分之二十七点五,千分之二十六点一九,千分之二十五点九五。这三个人口增长高峰象三个大海浪,第二个浪头最大,其中1963年是浪尖,人口净增率为百分之三十三点  相似文献   

4.
论青藏高原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藏高原历史时期人口波动较大,自50年代以来,人口总量增长速率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地区。其原因主要是高出生率导致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造成。青藏高原人口未来发展趋势将表现为:以年轻型人口为特征的快速增长趋势将持续较长时期,未来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将不断增大,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农业资源不可能供养一个迅速增长的人口;人口文化素质的普遍低下成为制约高原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宗教文化对社会经济现代化具负面影响。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控制人口快速增长、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以及对传统文化改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镇化、老龄化等因素,对中国人口预测问题进行讨论,依据中国具体国情及人口增长特点给出基于人口发展方程的预测模型.将人口按城乡分类,用动态评价方法对模型中影响人口增长的不同因子进行刻画,从而对人口增长趋势进行预测.最后,对模型结果进行评价,并讨论对城镇化、老龄化等因素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问题也已经成为了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相关联的核心因素,人口增长的问题历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要想有效的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其根本方法就是要限制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我国的河津地区也是一个人口集中度较大的区域,由于人口控制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未来我们仍需采取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转变人口机制以及适当的计划生育政策等措施。本文便是通过引入逻辑增长曲线,详细论述了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的河津人口的增长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口与生态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比较注意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忽视人口分布对环境的影响。其实在人口增长较慢的背景下,人口分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大得多。 我们可以设想有两种人口分布模式,一种是自由迁移的模式,另一种是限制迁移模式,这两种不同的模式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1.自由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90%的人口住在城市,因此,在城市推广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成为加拿大能否成功开发可再生能源的一大关键。家住渥太华的电力工程师格雷姆?芬德利意识到这一点,主动承担起一个城市风电开拓者的使命。50岁出头的他在电力系统已经工作了30余年,起初在渥太华河上管理水力发电厂工作,10多年前投身于风力发电事业。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研究了吉泰盆地1950年-1985年人口增长与土地利用关系的演变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之后认为,吉泰盆地具有较典型的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特征,城市化进程缓慢;人口增长以自然人口增长为主,流动人口主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形式出现;政府政策与人口增长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较重要的两个驱动力,由它们引起的诸如毁林、水土流失等环境退化,还可在政策的干预下得到控制和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人口作为影响经济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增长模式和数量水平对一国经济发展及经济政策落实有着重要意义。我们结合人口转变理论,利用时间序列,以计量方式对我国2000—2012年的人口增长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从经济角度对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由此推测我国短期人口增长方式、经济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口计划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研究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中,人口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计划生育,就是为了使人口增长同发展社会经济相适应,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12.
清朝前期(1644~1840年)是我国封建社会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时期。从康熙三十年(1691年)至道光十四年(1834年),全国人口由1亿多增至4亿,直接奠定了中国现代人口规模的基础。人口迅速增长虽然在刚刚建立清王朝建立之初有巩固边防、促进生产力发展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在土地(可开垦)总面积相对固定的情况下,人均耕地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口的迅速增长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转为延缓乃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影响了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而且不利于人类自身素质的提高,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1 人口的迅…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馨之 《软科学》2001,15(5):81-84
甘肃省农业在面临人口增长,粮耕面积增长空间日益狭窄的形势下,粮食生产能否满足人民需求的问题值得探讨。结合甘肃省的粮食生产状况及人口发展状况来研究甘肃省的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地区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逐渐扩大,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差距的收敛作用明显,本文通过建立人口流动与经济增长之间计量模型分析指出,人口流动的地区差距与经济增长的地区差距高度相关,无素质差异的流动人口对整体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贡献,但流动人口确实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贡献作用,且这种作用呈递减趋势.本文还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具有明显的条件收敛机制,但在1990年以后,条件收敛不复存在,这一结论对三大地带内部的收敛机制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人口转变进入新阶段,即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过去30余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亟待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来获得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驱动力的、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源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形成新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关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获得可持续经济增长源泉的关键。本文探讨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改善这一生产率来源的政策建议。同时,还针对中国"未富先老"的特点,从人力资本培养、应对老龄化和调整生育政策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聂华林  韩燕  钱力 《软科学》2012,26(5):27-31
从面板数据的角度,对我国1989~201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我国31个省市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都表现为显著地正相关。总体来看,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对不同地区来说,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差异较大,促进作用最大的为东部地区,依次为中部、东北和西部。误差修正模型显示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并不如长期影响明显。因此,贯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协调增长,消除区域间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均寿命相应延长,世界性的人口增长已成必然趋势。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5亿,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的高峰。如何使人口增长维持在一个持久平衡的状态?这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有人预测,不论世界人  相似文献   

18.
世界人口的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人口的增长呈现史无前例的激增状态。这种人口增长的无政府状态,使许多有识之士焦虑不安。到六十年代初期,世界人口增长率每年为2%,若以此速度发展,在空间和资源有限的地球上,必然会引起人类生存危机。所以在六十年代后期,联合国和许多国际性组织纷纷开展活动,以统  相似文献   

19.
今天,半数人类居住在城市,在未来20年内,城市居民将占到世界人口近60%。最快的城市增长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那里月均新增城市人口达500万人。伴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空间、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及其居民之间的和谐变得异常重要,这种和谐基于两个支柱:公平和永续。  相似文献   

20.
数字科普     
《百科知识》2013,(18):23
到2100年,地球上人口将达到100亿。中国人口像欧洲一样减少,印度人口继续增长,人口增长最快的是非洲,预计2100年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利亚,每平方千米790人。2100年,全球居民的年龄结构为20岁、40岁和60岁的人口数量相当。全球人口平均年龄达41.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