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研究东方落后国家发展规律的学说,是研究不发达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把研究重点转向东方社会,对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有了初步认识。东方社会理论是晚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马克思考察东方社会的历史轨迹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早年和晚年分别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层研究,并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天才预言。从世界历史体系看,人类社会是按照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而个别东方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这是对五大社会形态理论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列宁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继承与研究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列宁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入手,确认列宁的探索就是在俄国寻求一条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列宁的探索在理论上、实践上以及方法论上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当然继承者。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晚年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晚年设想包含着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很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为东方落后国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途径──非资本主义道路。东方社会的诸多民族通过非资本主义道路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已有70多年的历史,从理论上反思马克思晚年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得失成败的内在关系,是时代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初步研究了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特殊发展前景和发展道路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根据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针对中国这一社会主义大国在实现跨越以后该如何建设与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了科学的扬弃与合理的创新,实现了全新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以前关注最多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一条道路 ,他晚年致力于东方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问题的研究 ,提出了东方落后国家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这一理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使东方落后国家先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并且在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具有以下几点基本特征 :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为宏观背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相互作用的辩证法为主线、立足于“历史环境”的唯物史观分析、立足于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来分析东方社会。本文分析了这些特征并进一步阐释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晚年设想中提出:俄国农村公社“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使得这种古代类型的公有制直接成为俄国社会复兴的因素或现实的起点。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指的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和与之相应的所有制形式;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指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工艺技术形态和商品经济形态以及雄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大大丰富了他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作为其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正确理解马克思东方理论,总结当前社会主义发展经验,有助于我们把握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新的考察和审视,可以看出:东方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或国有制、农村公社的占有制和政治关系上的专制制度并不矛盾,三相辅相成,而土地公有制构成了东方专制制度的基础;东方的国家起源于组织社会公共工程的需要;东方社会停滞性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经济长期存在,根本原因是其不同的共同体之间缺乏“外部交换”;国家组织公共工程和农村公社的弧立性形成一种对立统一关系,从两个方面促使东方社会处于停滞7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东方理论的分析 ,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和现实意义 ,澄清了各种错误认识 ,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主要歧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东方社会理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西方社会革命。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本义,是制度内跳越,而非制度间跨越,其精髓是对社会跳越发展条件的论述。马克思考察东方社会所使用的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对东方落后国家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也不断完善、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不能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等同。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等晚年手稿中深刻地阐释了东方社会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可能性。同时指出不能逾越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性。建设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下之一就是要吸收资本主义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包括现代化和市场化大生产和调节生产关系的某些机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晚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东方社会,认为农村公社的长期存在是东方社会的特质。农村公社存在的根源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农村公社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所包含的集体经济成分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的农村公社理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晚年将其理论研究视角从西方转移到东方 ,形成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源头。邓小平突破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时代局限 ,创造性地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既是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最大的思想成果,也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理论成果,从世界历史思想、社会矛盾原理、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传统观点,其中包括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超越和突破,从而使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具体地分析历史环境、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多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他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的核心是俄国村社问题。马克思运用他的历史环境理论,通过对俄国村社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俄国村社发展前途两种可能性的预测性设想,指出,如果有成功的俄国革命的引导和利用与它同时代的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就,俄国村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着许多的契合之处。实质上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坚定了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深刻广泛的改革开放,又为马克思晚年设想的验证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践素材,从而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以其独特的思维品格极大地丰富发展了它,并使马克思晚年的设想进一步中国化、现代化、实践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