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晓静 《新闻传播》2009,(10):16-16
《焦点访谈》作为新闻评论性节目的代表之作,有着不同于其他电视节目的风格和特色,在节目形态.特别是表达媒体观点的“说话”方式等方面尤为突出。近目,有人送来一套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编写的《焦点访谈》系列丛书,记录了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以来的稿件和采访心得,读后,再次感叹不已,也再次坚定了自己对《焦点访谈》成功之根本为恰守事实的一贯看法。  相似文献   

2.
丁柏铨 《视听界》2013,(5):82-85
住“王府”大宅,借行医之名骗财的“神功大师”王林,能引得高官富商趋之若鸳,这一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中得到揭露。这期名为《“神功大师”的真面目》的节目赢得了有担当、敢发声、负重艰行的赞誉,但也存在缺少重要的直接采访对象、当亨双方发声平衡有所不足等欠缺之处。作为舆论监督类节目,《焦点访谈》近年来鲜有佳作,但这期揭露“神功大师”的节目让人们重温了该栏目的犀利风格。  相似文献   

3.
从1994年4月1日《焦点访谈》开播至今,白驹过隙,一晃就是10年的时间,这在中国的新闻史上只是浪花一朵,但是10年的春秋却使《焦点访谈》栏目创造了中国新闻界舆论监督方面的一个“奇迹”。之所以说它是个“奇迹”,是因为这个“奇迹”真的不容易创造,它难就难在是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社会失范行为进行监督。毫无疑问,《焦点访谈》要监察人的言行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工作纪律,是否符合做人的原则和社会的道德,也就是说要“揭短”,要“亮丑”,而且这“短”,这“丑”,决不是一般的“短”和“丑”,而是事关大局、…  相似文献   

4.
“四大名嘴”与《焦点访谈》1994年4月1日是中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关注的一天。当晚19点38分,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央视一套节目传出一段浑厚的男中音:“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每日请看《焦点访谈》”。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矗立在地平线上简洁的城市楼群,一只由红、绿、蓝构成的大眼睛标志从中升腾而起。《焦点访谈》诞生了。不久《焦点访谈》四大主持人是“四大名嘴”的说法开始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5.
刘锐 《新闻三昧》2006,(3):36-37
话题新闻是通过解析讨论由具有特殊潜在价值因素的新闻事实所引发出的话题,推动化解它所反映的典型矛盾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1995年1月25日《,光明日报》一版头条“每月聚焦”栏目推出一篇报道《部长同志:您办公室里有国旗吗?》,首开话题新闻实践先河。随后《光明日报》在“每月聚焦”“、今日话题”、“热点透视”、“光明视点”等栏目上发表了大量的话题新闻,形成话题新闻的栏目化、制度化。此外《,人民日报》的视点新闻版“热点解读”专栏、新华社的新华视点、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今日论坛”等,亦都属于话题…  相似文献   

6.
7年前,她是《焦点访谈》树立的下岗再就业典型,7年后,她却变成了《焦点访谈》中的传销女王。与并不复杂的案情相比,自强不息和“传销枭首”,两种看似全然不同的人格形象汇集在何跃兰一人身上,使得这桩传销大案愈发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8年,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是年8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写下了几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对媒介舆论监督的鼓励在新闻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新闻揭露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批评力度又有所增大。同时,许多报纸借助对《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及其他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文字报道,既扩大了电视的影响,又增加了报纸的号召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媒介的“新闻联动”。尽管《焦点访谈》类栏目涉及的话题范围较广,但它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位好评时事的朋友送我一个公式。名曰:《焦点访谈》=包青天。为此我着实思量了很久。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的确是一个拳头,它不动声色却穗扎稳打,不偏不倚却力大无穷,“该出手时就出手”。出手之后,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很快有了结果,许多阴暗面、丑恶现象暴露于阳光之下,进而销声匿迹。于是,《焦点访  相似文献   

9.
《人间词话》的“人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间词》是王国维的词集,《人间词话》则是最集中反映他文学思想的著作。对它们的研究的文章很多,但专门论说“人间”二字的则不多。因发现了一些新的资料,想对此进一步加以探讨。   一  就笔者所见,关于《人间词》、《人间词话》何以用“人间”为名,主要有如下一些说法。  赵万里认为:“盖先生词中‘人间’二字数见,遂以名之。”(见所著《王静安先生年谱》“光绪三十二年”,台湾文华出版公司《王观堂先生全集》第十六册,1968年)他未进一步论说。  对于此说,严迪昌在所著《清词史》中,有所发挥,列举了23个“人间”的…  相似文献   

10.
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大胆推出的独具魅力,引人注目的栏目。这是他们在经过反复尝试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它的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节目,深深牵动着广大观众。 《焦点访谈》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请听他们自己的话:“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寥寥效语,道出了本栏目的方向与宗旨,引起了观众的注意,这就是《焦点访谈》生命力的所在。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千家万户关心的“大众话题”,是各界人士注目的“社会热点”。大到国际性事件,小到家庭生活琐事;上有政坛风云人物,下有小小老百姓。有对群众深恶痛绝的假冒伪劣产品的曝光,有对社会各阶层腐败分子的揭露,还有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发人深思。每次《新闻联播》之后,人们翘首以待的便是《焦点访谈》。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电视新闻界,《焦点访谈》是电视深度报道的一面旗帜,自1994年4月推出后就一直受到观众的欢迎,长期以来收视率在央视节目中仅次于《新闻联播》。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焦点访谈》取得如此佳绩,实属难得。值得关注的是,《焦点访谈》在保持了相对收视高排名的同时,近年来的绝对收视率却有了较明显的下降。 《焦点访谈》的收视率为何下降,固然有一些客观因素不可忽视,如从栏目自身发展规律看,这个创办至今已7年的栏目无疑在经历着成熟的“考验”。《焦点访谈》的制片人梁建增对此深有体会:“一方面栏目做得长了,主题不可避免地有重复性,手法也容易重复。成熟是一个好事,也是一个坏事。成熟往往  相似文献   

12.
职业道德,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屠夫不往肉中注水,农民不在米里掺砂,企业不拿假货坑蒙用户,商家实现自己许下的诺言……便称得上遵守职业道德了。然而,在《焦点访谈》的特别节目──“焦点的报告”中时“职业道德”一词有了更深涵义的诠释,它不仅仅是拒绝虚假,还是一种责任、义务、人格的体现。名牌产品长虹彩电在济南七家大商场放拒卖的消息,对传媒来说无疑是颇具新闻价值的。当《焦点访谈》的记者在来访中了解原由后,毅然放弃了已拍好时素材,并且帮助厂家与商家协调好关系,使“人间彩虹”重现泉城。这位女记者在采访中考虑更多的…  相似文献   

13.
皮胜 《出版视野》2009,(2):35-35
留人间几回爱,迎浮生千重变,爱情的霍乱时代来了。红尘中历劫的男女都在一重重情爱魔障中修炼成精,天后亦唱,“爱情是一场战争,我们没有流血,却都已经牺牲”。无怪乎苏芩这本《爱情医生》甫一面世,就让红男绿女们心中炸开了锅。  相似文献   

14.
有感于妻子爱看《焦点访谈》阎玉才我妻子是一名普通工人,她看电视的口味,我最清楚不过:音乐会、电视剧等。可自打去年,她看电视却多了一个内容,喜欢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我很纳闷。有一次,我问妻子其中原因,她脱口而出:“那里说的都是老百姓想知道...  相似文献   

15.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的节目,首播时间为19:38,即紧接在《新闻联播》后播出,次日分别在第一套节目的06:10和新闻频道的一些时段进行重播。根据焦点访谈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第五次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新闻联播》与《焦点访谈》被评为全国观众最喜爱的电视栏目的第一、二名,《焦点访谈》并获得新闻名专栏大奖,可以说它是一档有较大影响力的栏目。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热点”和“焦点”,近些年部分新闻媒体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一个新闻价值概念──“冰点”,或者说“冷点”。我们不妨先看一个“热点”与“冰点”比较的实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从字面、实质意义及社会影响上,都可以是“热点新闻”的代表。而国内大报之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栏目(另有一相关栏目《冰点》)则率先打出了“冷点”的招牌,并显现了与普遍性的热点新闻截然不同的内容与风格。“我们不想标榜自己,只想踏踏实实、平平静静地观察生活,将那些人们确实想知道、应该知道的事件、人物,以一种适宜慢慢品味的…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2月29日,李鹏同志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来到《焦点访谈》节目组,他笑着说,我每天看《焦点访谈》,大家都爱看这个节目。临走时,李鹏同志写下这样几个字:“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其实,不光李鹏同志,朱镕基同志也爱看《焦点访谈》。他曾说,《焦点访谈》非常好,我天天看,不看是例外。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同志视察《焦点访谈》时送了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电视舆论监督,确实有不少可圈可点之作。在这里,我们不妨举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其一、…  相似文献   

18.
焦点何在
  说到电视新闻,不能不说到舆论监督,说到舆论监督,自然要说到标志性的栏目《焦点访谈》。虽然《焦点访谈》的前身《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的制片人张海潮在回顾《东方时空》开播20年时这样回答他对“焦点”的理解,“我认为焦点不单指曝光社会的不良现象,也不仅仅是突发灾难事件,它应该是近期内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尽管在《焦点访谈》的官网上,节目定位的表述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但它对自身特点的概括依然是“以深度报道为主,以舆论监督见长”--可惜,对照近三年网民最关心的热点事件和已经举办十二届的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近年推荐的调查性报道,几乎没有一个事件是因为《焦点访谈》率先揭露或跟踪报道而成为焦点。从网民数量之巨所体现的非专业观众的关切和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的专业性所反映的业界、学界的重视来衡量,《焦点访谈》已经远离了公众的舆论场。  相似文献   

19.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这一点已经世有公认。这个栏目从1994年4月1日正式开播至今8年半,它的成功实践可以给新闻界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当从媒体上得知《<焦点访谈>红皮书》出版发行的消息,我就赶紧去买了一本,而且很有兴味地把它通读了一遍。 收获,确乎不少。这一方面与我多年来一直关注“焦点访谈”这个专栏节目,且不断从中得到启示有关,同时与我自己在主笔着《河北日报》“杨柳青”言论专栏,可以搞“对口学习”,读起来更感  相似文献   

20.
为胡富国的“批示”叫好!楼宇然山西309国道上个别交警乱拦车、乱罚款、乱收费的行为,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不少观众担忧会不会让省里“挂”不住,“受”不了?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当即批示:“把《焦点访谈》的报道,在省电视台连续播放三天!”如此真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