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名作,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对《项链》的理解,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钱理群教授写的《(项链)告诉读者什么》一文(载《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不同意“批判女主人公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之说,提出“作者并不热衷于对这位女主人公的‘逻辑’与追求进行严厉的价值判断”:“人们早已习惯于把‘追求享乐’看作是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  相似文献   

2.
《项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作者在《项链》中都隐喻了哪些思想?莫泊桑想在《项链》中启示读者哪些方面的内容?《项链》的艺术价值何在?诸多问题一百余年来世人一直没有停止过探讨。下文是金传富老师引导两个班的学生的探究所得。  相似文献   

3.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读来总是让人惊叹不已。令人困惑的是,对小说主题的解读,总让我们在教学双边探究活动中遭遇尴尬。这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揣摩莫泊桑写作《项链》的初始动机。然而,多才的莫泊桑早已离我们而去,直接相关的材料又没有留下,自然他的想法我们已无从得知。用逻辑语义学的语言来说,作品的“所指”与“能指”是有所不同的。如果说“所指”是莫泊桑的初衷,我们自是无从探究,然而,莫泊桑《项链》的“能指”我们还是可以依据作品本身及相关背景材料作理性的推断。一、微讽的笔调是显而易见的之所…  相似文献   

4.
一、从人的认知规律出发 ,多元解读我们总喜欢耳提面命地引导十几岁的学生“要写有意义的事情” ,“说崇高的话” ;我们总爱说 :“《项链》是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雷雨》是揭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麦琪的礼物》是表达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小人物悲惨生活的同情 ;甚至 ,《绿》是表现对祖国山水和大自然的热爱……。”“崇高、有意义”这些人文价值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体现 ,这是语文学科教育功能的规定。但关键是怎样理解、如何把握“有意义”和“崇高”。那些课文也的确可以如此解读。但是 ,是否…  相似文献   

5.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公认精品。特别是“连上帝也没法料到的”巧妙结尾,更让人惊叹不已。对《项链》情节结构构思的评价许多人认为已有定评,不存异议,至少笔者从未设想要运用“逆向思维”来一番质疑。不料最近偶然翻书见到一种新调:高中语文第三册《项链》课文前面编者有一大段“预习提示”,编者说:“有人认为: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的是假的是耍了一个花招,欺骗读者,想表现其构思巧妙”。就是说莫泊桑有点卖弄技巧。其实意义不大。编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的《项链》是世界短篇小说名作之一。几十年来,它一直被选入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在我国一代又一代读者中影响之广,可想而知。历来关于这篇作品的分析评论很多。对其艺术技巧的分析,一般只有深浅粗细之分,没有多大不同的意见。然而,对其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的分析、评价却见仁见智,尽管也有一致之处,但不同见解的分歧很大,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到底如何解读《项链》,仍然是一个很有意义、很值得探讨的话题。关于《项链》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的分析、评价,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揭露、讽刺说。认为《项链》“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所…  相似文献   

7.
大师金庸对小说创作有过一段精辟论述:“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之所以饮誉世界100多年,我以为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对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进行了极为成功的刻画。一些有关《项链》的评论文章,都着重分析了马蒂尔德巨大的虚荣心,狠狠地揭露了资本  相似文献   

8.
一、《项链》乃喜剧而非悲剧《项链》自问世以来,深得中外读者的广泛喜爱,但《项链》也仅仅是篇小说,说到底,它不过是讲了个带有讽刺意味的故事:一个女人想风光风光,想表现表现那美丽的形体身段,出出风头,结果风头倒是出了,却乐极生悲,把使她显尽风头的“宝贝”项链给弄丢了。她为赔偿那串向好友借来的项链,付出了十年的辛劳和青春。最后抖出“包袱”:所借项链是假的。———而我们常没来由地把它拔高神秘化,硬要说它是“批判了什么什么”,“揭露了什么什么”。其实顶多是讲了一则显得有点“巧”的故事而已。《项链》巧就巧在“那项链原来是…  相似文献   

9.
莫泊桑1884年发表在《高卢人时报》上的短篇小说珍品《项链》,历来被当作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在读解。这本无可厚非,但把作者曲尽心机塑造的女主人公玛蒂尔特·罗瓦赛尔这一光彩照人的文学典型概不例外地定位在小资产阶级妇女追慕虚荣、硬撑门面这种单一的价值向度上,就有些令人困惑不解了。难道她由“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到“惊悉丢失的是假项链”历经10年苦难演绎而出的悲剧,仅仅是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好逸恶劳、崇尚虚荣等恶习的一个注解吗?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如若我们转换视角,用时下蔚成风气的女权主义阅读策略来读解,势必会得出另外一种结论。 拿标题来说,莫泊桑选取“项链”为题就颇具匠心。一般而言,把项链看作女性饰物已是常识,然而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指导书(人教版)》指出,《项链》“这篇小说抓住细小题材反映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这个论断很有指导性。我们应该弄清楚这种深刻社会意义是什么。路瓦栽夫人生活道路上的转折是由于丢失了项链。她是一个小职员的妻子,年轻时总梦想奢华的生活,爱慕虚荣,丢了项链之后,为了偿还那笔可怕的债务,他熬过了十年穷人的艰难生活。如果作品的思想意义仅仅是对虚荣心的批判,那么这种批判就是安排一个丢项链的偶然事件,这种批判以偶然性为基础,是多么无力,作品也很难说有什么深刻的社会意义,无怪乎不少人把路瓦栽夫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主题,历来都有不少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为性格悲剧说,一为命运悲剧说。本文则试图从社会悲剧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此文,深入挖掘作者的社会批判意识,以期为读者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项链》的主旨不仅是讽刺,同时也表现了玛蒂尔德对生命价值的悲剧性追求,其追求过程中的大胆突围表演是任何社会历史阶段中的任何成员都具备的心灵悸动与灵魂裂变,并且,面对突围表演后的灾难,表现了她维持生命本体尊严的英雄气概。这表明它是悲剧喜剧兼而有之的人生正剧。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推进最后一轮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对中美高中《项链》教学案例比较,结合中美课程标准看《项链》教学的目标追求,分析两国在方法追求、解读追求、过程追求上的差异,得到一些启示,明确教师应当处理好传统体系与新事物的关系,重视学生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建构,注重课后的升华与拓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项链》的中译本,随后《项链》被选入当时的国语文课本。新中国成立后,《项链》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几经沉浮,解读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我们从《项链》进入中国语文教材的历史,可以追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对待外国文学的态度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5.
珍珠项链中连接线的价值极低,却是项链价值的保障。各个撒珠在线的联络下才能升值。行业中的企业就是颗颗珍珠,需要借助平台实现自身价值。面对行业内部和外部市场环境压力,企业需要整合资源的生态平台。生态平台不仅能为企业提供交易机会,建立平台企业共同的标准,价值观,甚至还要完成跨业整合。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认为是“人性恶”的集大成者 ,是一个不被世俗所容的“异类” ,作者赋予其较其他女性人物形象更为完整的生命意义 ,在这个人物身上首先奠定并完成了作者对女性悲剧生命观的认识。在小说中另一个重要女性七巧的女儿长安形象上又寄予着作者对人生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深刻思考。从这两个女性形象上反射出的女性命运的生存本相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张爱玲的生命悲剧意识正可视为《金锁记》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课本剧《项链》的改编与表演活动,论述了教师是否摒弃框子和教条,大胆相信学生,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到实处,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对课文<项链>中一个铺垫情节的认定值得商榷.本文从推理,情理以及作家的创作意图等方面对此进行辨析,并发掘论证另一个情节的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玛蒂尔德是莫泊桑代表作<项链>中的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她都是作为一个被嘲讽的对象出现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虚荣"的代名.其实,她身上有许多曾经被人们忽视了的美德:第一,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第二,诚实守信,捍卫人性尊严;第三,相濡以沫,携手笑对人生."项链"既使她遭遇人生的坎坷,同时又使她逐渐走向成熟,闪现出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20.
曹禺《北京人》中的曾思懿与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分别以强有力的形象展示了远离时代潮流,却同样陷入困境的另类女性之途.两位作家同样以困境与救赎的冲突来把握人物命运,呈现出共同的创作特色,以及对人类这一永恒命题的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