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丁泗 《江苏高教》2005,(5):113-114
一种全新的文化模式——网络文化正日益影响着大学生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生活。大学生们的网络行为也需要通过树立科学、健康的网络道德而加以规范,这成为大学德育工作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是现实生活的改造性力量,它可能成就一种新的伦理范型,既为个体道德决断权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能,也为道德超越义利之争、重返道德本真提供了一种可能。在这种新的文化与伦理范型下,要求学校道德教育能够开展真正的对话与开放式的教育,在归还学生道德决断权的前提下,养成学生的道德决断能力,同时,道德教育的逻辑要超越义与利之争,从通体性出发,唤起学生本真的道德欲求。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与高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网络文化应运而生。网络文化使得人类生存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着变化 ,也深刻地影响着人文精神的现代发展 ,影响着人的道德行为、价值观念。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态 ,还远未成熟 ,但它对大学生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却是很大的。网络文化象一把双刃剑 ,影响和冲击着高校的德育工作。一、网络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对经济和社会政治生活的能动反映 ,信息网络技术一经渗入经济和社会政治生活 ,其价值就不限于技术层面 ,而是具有了文化意义。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4.
以信息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科技革命 ,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道德、文化素养。特别对当代青年群体的成长空间构成了挤压的冲击 ,并引发了诸多亟待解决的心理不适和道德问题。剖析网络文化对青年的影响 ,从而使青年能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对待日益勃兴的网络文化 ,趋利避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期对学校的德育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的网络文化,不仅构筑起一种全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特别是今天校园青年的认知、情感、思想与心理.面对新的网络环境必须要面对大学青年在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上的量变,以及由网络的延伸所导致的大学青年在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质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认清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效地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的日益普及 ,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 ,而且由此形成的网络文化正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认知模式、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作为我国互联网最集中的区域 ,高校要在网络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中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就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大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一、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一种文化的产生 ,必须具备文化主体、创造文化的手段以及一定的文化赖以存在的环境三个基本条件。校园文化是以师生为载体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成果 ,具有…  相似文献   

7.
试论思政视角下大学生网络社区的意见领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交往媒介逐渐影响到整个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重构着社会生活的话语体系和组织模式,甚至衍生出新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的重要群体,更是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网络社区作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一个特殊空间,必然会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改造力量。网络文化的到来,对学校的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道德教育在目标上、方式方法上都有所变革,网络素养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学生道德决断力、道德欲求已然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与个体的自我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行为规范的冲突、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以及网络社会中个体思想行为的异化,给现有道德伦理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困惑我们的不是网络社会道德本身的失范,而是在虚拟空间中如何交往、我们对网络文化的道德认知以及对自我行为的反思态度。因此,重塑网络道德规范的关键就是塑造网民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网络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10.
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学院、班级需要着力打造的主题。文化支配了人的生存方式和心理架构,它溶入人的心灵和社会生活,形成人对生活的主体价值取向和基本存在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方面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另一方面,文化又在有形或无形中对人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种互生关系演绎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不能脱离文化,文化亦不能脱离人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一、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挑战 网络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也正深刻地改变着高校的育人环境.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全球信息网络一体化极易使西方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文化、价值理念等长驱直入,网络的发展也使它们具备了一种新的文化渗透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学校生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制度生活。德育研究不但要研究具体的策略和实践,还要研究学校作为一种制度具有何种德育意义。制度与道德存在着根本差异,但也有深层联系。制度伦理向生活在这种制度下的个体德性的“位移”机制,正是其德育作用发挥的基本机制。 一、制度与道德的根本差异 制度与道德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首先,道德建立在对人性肯定的基础上,而制度则源于对人性的不信任。勒维纳斯认为在原初情景中道德即对他人负责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这是本体论上对人的高度信任。实际上,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大多对人性持肯定态度,就是一些悲观主义的伦理学,也不得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化影响改变着当代青少年的生存与生活方式,“网络新生代”正在形成。本文探讨了网络文化对“网络新生代”心理发展并存交错的双重影响,主要从认知方式、言语风格、情感世界、道德风貌、人格特质、精神生活和行为表现等七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新生代”的基本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方式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本文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模式。一方面,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为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新的空间、新的方式;另一方面,充斥在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混淆了中学生的视听,过度渲染的自由、暴力、色情误导了中学生的思想,由此引起中学生在使用网络时的人格失衡,进而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失落和行为越轨。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络每天都在刷新着我们的世界,这种“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给人类提供全新的社会交往工具以及交往方式的网络,正在编制一种新的文化——网络文化,它不仅重塑了中国的文化景观,而且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发展,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中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模式。一方面,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为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新的空间、新的方式;另一方面,充斥在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混淆了中学生的视听,过度渲染的自由、暴力、色情误导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生代”的基本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影响改变着当代青少年的生存与生活方式,"网络新生代"正在形成.本文探讨了网络文化对"网络新生代"心理发展并存交错的双重影响,主要从认知方式、言语风格、情感世界、道德风貌、人格特质、精神生活和行为表现等七个方面分析了"网络新生代"的基本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文化所倡导的平等、开放、自由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文章从学校、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文化资源的优势变革我国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建立全面的德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微博时代"交流方式的"虚拟场"溢出到现实域,自媒介似乎是一种隐喻,用强大有力的方式在暗示、表征这个世界的变迁或对社会心理结构的冲击。"微时代"的网络文化认同、道德与秩序改变着心灵的体验方式和生活的维度,"湿性社会"的黏合力构建在社交网络熟悉度弥合中的朋友圈,体现了数字化延伸的人脉。微博的"快表达"呈现交流节奏的提升,"人人是记者的时代"成为一种"身份认证"和舆情导向的可能,提升了话语权与表达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